八路军帽子上的“两粒扣”,究竟有什么作用?不可小觑

2022年10月09日22:45:53 历史 1796

国家动荡社会形势危机四伏的时期,百姓们生存环境的安全程度会大大减损与锐减。

在华夏民族内忧外患腹背受敌的年代,为国捐躯的烈士们不为功名,只求能用血肉身躯换来国家的片刻安宁,让百姓们能够少承受一些心惊胆战。

八路军帽子上的“两粒扣”,究竟有什么作用?不可小觑 - 天天要闻

明明曾经的华夏大地是那般安稳与宁静,配得上一切美好的生活环境使得华夏民族数度登上亚洲之巅,可当闭关锁国政策的执行东方雄狮却进入了沉睡状态。

外敌的入侵也没能唤醒这头原本攻击力强悍的猛狮,直到百姓们流离失所国家终于再也无法承受侵略之时,华夏民族才真正意识到与其被外敌控制,不如选择背水一战赢得尊严。

华夏民族从不缺少宁死不屈的风骨,这是深深印刻在华夏百姓骨血中的精神,绝不是外敌用子弹枪炮轮番攻击便可抹灭的。

八路军帽子上的“两粒扣”,究竟有什么作用?不可小觑 - 天天要闻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再到抗日战争打响,每一次的对抗外敌华夏战士们都在用血肉之躯顽强抵抗,让人无法忘却的一定有八路军英勇就义的坚定面孔。

不过八路军除去拥有可歌可泣的精神之外,八路军的统一服装更是一道时代记忆中的独特风景。

八路军帽子上的“两粒扣”,究竟有什么作用?不可小觑 - 天天要闻

相信不少人好奇过八路军帽子上的两粒扣到底起到了何种作用,这还要从当时的艰苦环境说起,必须承认的是设计之精妙的确高明。

技术落后 不占据优势

人所共知八路军带领全体华夏百姓反抗身后并没有强悍的科技作为支撑,那时候的华夏民族工业技术落后,饶是曾经引以为傲的军事实力也没能追赶上时代的脚步。

但华夏战士的坚韧心智永远不可复制,八路军能凭借着不占任何优势的条件下,创造出一次又一次引人惊愕的战绩,这本身就证明了一个民族的心性足以扛起民族复兴的重任。

八路军帽子上的“两粒扣”,究竟有什么作用?不可小觑 - 天天要闻

纵然那些大国拥有当时世界领先的军事能力与工业技术,可惜八路军并未掌握这些所谓的战争必备条件,面对来势凶猛的敌军士气仍旧丝毫不逊色。

就算敌军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仍然不可能以纯粹到极点的凶猛进攻迫使八路军缴械投降,因为华夏民族自诩从来没有在坚持与抗争这两方面输过。

八路军的强大之处就在这里,看起来不堪一击实则从内而外没有坚硬盔甲抵挡敌军的猛攻,他们一样能够突出重围杀出血路,起初八路军的帽子上有两粒扣子外加一枚白日帽徽。

八路军帽子上的“两粒扣”,究竟有什么作用?不可小觑 - 天天要闻

只是自从国民党下令绞杀共产党之后,共产党当机立下决定摘下了那枚白日帽徽,同时这也是国民党与共产党之前矛盾被激化的开始,帽扣的作用其实要比人们想象之中更大。

首先八路军战士所佩戴的帽子在影视剧中呈现出来的模样,是系上帽扣之后的整体效果,没有系帽扣的时候帽子两边会阻挡士兵的视野,这在战场上属于致命缺点。

而系上帽扣眼前便不再有会遮挡视线的物体,并且使帽子的美观程度更上一层楼,帽子两边部分的名字叫做帽耳。

八路军帽子上的“两粒扣”,究竟有什么作用?不可小觑 - 天天要闻

老一辈人对帽耳应当并不陌生,或许当今的年轻人认为多出帽耳似乎并没有令八路军在作战之际享受了便利,实则不然帽耳的主要任务乃是寒冬时期保护人耳。

不论北方还是南方冬日都极其难熬,尽管人们能通过物理保暖的手段令体温保持在正常标准不至于过低,奈何露在外面的身体部位的温度却难以得到保障。

这种时候耳朵所在的位置就显得格外另类,为此民间百姓发明出诸多保障耳朵不会受冻的防护用品,为的就是不让耳朵被冻伤。

八路军帽子上的“两粒扣”,究竟有什么作用?不可小觑 - 天天要闻

平头百姓被冻伤后都会觉得异常难忍,需要在战场上时刻准备的战士们若是被冻伤,必然会影响行军作战更严重的还会延误战机。

全方位预防 帽耳的诞生

总而言之战场上不允许任何形式的意外出现拖战士们的后腿,但冻伤这种事情处于人们不可控的范围,所以人们能做的唯有提前全方位预防,而八路军帽的帽耳便是因此而诞生。

冬季来临士兵行军之际就可以放下帽耳,除此之外帽耳的另一个作用则是防止灰尘眼部,打仗的时候士兵视野如何极为关键。

八路军帽子上的“两粒扣”,究竟有什么作用?不可小觑 - 天天要闻

如果恰好在本应反击的时刻迷了眼,这无疑会导致视野受阻从而让战友处境受尽威胁,足以见得帽耳的作用是多么重要。

究其根本还是由于当年共产党的能力有限,国内各类资源的匮乏让共产党的生存环境被压榨到极点,环境已恶劣到不能再降低的程度。

如何能够用有限条件去创造出更多的可能性,这是当时八路军上下首要关心的核心问题,一个军队所需的物资数量远超人们想象。

八路军帽子上的“两粒扣”,究竟有什么作用?不可小觑 - 天天要闻

而且军队假设想要打胜仗基本作战条件必须为战士们备好,可要求放到如此之低于彼时共产党的现状,也做不到让八路军每位战士的生活水准都勉强达到及格线。

为此物尽其用就成为了八路军的生存指南,已没有物资可以浪费的时代,八路军还是为百姓撑起了一片天。

条件艰苦那便去学习打造,打造的过程中八路军也很好地平衡了现有条件低下与必须继续提升国内资源建设之间的关联。

八路军帽子上的“两粒扣”,究竟有什么作用?不可小觑 - 天天要闻

八路军从未因创造一事太过艰难就决定放弃,相反的是八路军始终认为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攀登。

登得多高绝不仅仅取决于暂且有什么与没有什么,拼的是意志力以及到底有多想拥有,所以八路军才会令敌人闻风丧胆。

美好品德 走在时代前沿

可能当年八路军的生活水平在敌人眼中根本不值一提,但敌人不知道的是八路军极善厚积薄发,这点从八路军想办法开发出一顶普通帽子的价值便可看出。

八路军帽子上的“两粒扣”,究竟有什么作用?不可小觑 - 天天要闻

往往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就能展现出一个人乃至是一个种族与群体的品质,在那般近乎于恐怖的生存环境之下,八路军还能够做到坚持不懈与敌人展开激烈对抗。

他们甚至永不惧怕付出鲜活宝贵的性命,也必须要将可恶的敌人们赶出家园,这代表着八路军决绝与懂得坚守初心的美好品德。

如今华夏民族虽然还没能站在世界之巅俯瞰众生,然而却做到了快速追平时代的发展趋势,更是完成了在某些方面走在时代前沿的目标。

八路军帽子上的“两粒扣”,究竟有什么作用?不可小觑 - 天天要闻

早已没有人敢如同多年前那般有胆量肆意凌辱华夏民族,华夏民族用压倒性的气势战胜了所有试图摧毁东方大地的敌人。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通往奴役之路》七大核心 - 天天要闻

《通往奴役之路》七大核心

5月8日哈耶克诞辰126周年纪念日1899年5月8日-1992年3月23日哈耶克《通往奴役之路》七大核心观点一文整理·深度阅读第一,市场经济是人类迄今所能发现的最有效率且较为理想的一种资源配置体制。
黄裕生:天空下,每一个人的苦难都是所有人的不幸 - 天天要闻

黄裕生:天空下,每一个人的苦难都是所有人的不幸

黄裕生,哲学家,现任清华大学哲学系教授1愚蠢的人在苦难降临自己头上之前,永远都认为那是不幸者自己的问题,而永远看不到苦难的制造者,甚至还站在制造苦难的人一边,对那些批评苦难的制造者的人冷嘲热讽,恶语相加。
哀悼!她走了,幸存者仅剩7人 - 天天要闻

哀悼!她走了,幸存者仅剩7人

5月7日记者从上海师范大学中国“慰安妇”问题研究中心获悉5月7日凌晨1时许日军“慰安妇”制度受害幸存者小瑞奶奶(化名)在湖南华容县去世享年96岁小瑞奶奶1930年生于湖南华容1943年春夏之交13岁的她不幸被进村日军抓获日军将掳掠而来的女性
陵水文罗产业园建设稳步推进 - 天天要闻

陵水文罗产业园建设稳步推进

5月7日,陵水文罗加工物流产业园一、二期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各项工作稳步推进,完成项目整体的85%。记者在一、二期项目现场看到,工地上机器轰鸣,车辆穿梭,施工团队正紧锣密鼓推进后续建设工作,一座座现代化的厂房拔地而起。据介绍,该产业园一期项目为文罗农产品批发市场项目、商业配套项目、热带果蔬深加工中心、农副...
一见·历史与未来,一对跨越十年的关键词 - 天天要闻

一见·历史与未来,一对跨越十年的关键词

循着习近平主席的足迹,感悟文以载道。 5月7日,在赴莫斯科对俄罗斯进行国事访问并出席纪念苏联伟大卫国战争胜利80周年庆典之际,习近平主席在《俄罗斯报》发表署名文章《以史为鉴 共创未来》。10年前的同一天,那次赴俄之际发表的署名文章题目是《铭记历史,开创未来》。 “历史”与“未来”,一对关键词,跨越十年,昭示...
全国唯一的羌族自治县:让世界为羌族文化停留 - 天天要闻

全国唯一的羌族自治县:让世界为羌族文化停留

中新网成都5月8日电 (贺劭清 杨勇)羌绣亮相意大利米兰设计周、歌舞剧《风从羌山来》赴柏林艺术节演出……记者8日从四川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在成都举行的新闻发布会获悉,作为全国唯一的羌族自治县,近年来四川省北川羌族自治县大力保护传承羌族文化,推动羌族文化走向世界,让世界为羌族文化停留。北川绣娘绣羌绣资料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