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克松问毛主席有何特长,毛主席回答五个字,让尼克松深鞠了一躬

2022年10月09日16:05:32 历史 1481

1976年2月21日晚,尼克松乘坐一架波音707飞机降落到了首都国际机场。当晚,他下榻在只有重要外宾才能居住的北京钓鱼台国宾馆。

这是尼克松第二次访华,此时距离他第一次来中国已有4年之久。彼时的他,已不再是美国总统。虽然变为了一介平民,但是他依旧受到中国最高规格的礼遇。

尼克松问毛主席有何特长,毛主席回答五个字,让尼克松深鞠了一躬 - 天天要闻

第二天下午,毛主席在书房接见了尼克松。这是两人第二次,也是最后一次会晤。薄暮之容的毛主席与不是总统的尼克松,相谈甚欢。

毛主席和尼克松交流了许多,有哲学,也有政治问题。兴起之时,尼克松问了毛主席一个问题,毛主席的回答只有简要的五个字。

不过这五个字却让尼克松听完肃然起敬,乃至向毛主席深深地鞠了一躬。那么,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这一切,要从尼克松首度访华时说起。

一、尼克松首度访华

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与苏联的关系持续恶化,尤其是自1969年“珍宝岛事件”爆发以来,苏联在中国东北边境陈兵百万,随时可能挥师南下,中苏关系降至冰点。

中苏关系的恶化,对中国来说是巨大的威胁和压力。对于在一旁窥伺的美国来说,则是趁机拉拢中国,进一步遏制苏联的机遇。

那会儿中美关系其实也很差,从美军第七舰队横断台湾,阻止两岸统一,到朝鲜战争志愿军抗美援朝,双方结下血海深仇,一直以来都是死对头。

尼克松问毛主席有何特长,毛主席回答五个字,让尼克松深鞠了一躬 - 天天要闻

然而,国际关系毕竟以国家利益为导向,“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1969年,尼克松就任美国总统后,有意释放诚意,在移民、贸易等方面对中国放宽了限制,主动抛出橄榄枝。

中国当然也希望能够借助美国的力量,实行均势外交来突破苏联的威胁,因此面对美国的诚意,中国同样向外界表达了希望与之对话的信号。

1971年,中国邀请美国乒乓球队访华,来自大洋两岸的选手们“小球转大球”,初步拉开了中美关系破冰的序幕。

此后,美国国务卿基辛格四次秘密访华,与周总理举行会谈,由此促成了中美外交史上的一件大事——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并有了尼克松与毛主席的两次会面。

对于访问中国,尼克松非常重视,为此做了许多准备。在敲定访华事宜后,尼克松听说意大利电影大师安东尼奥拍了一部在世界上很有影响力的纪录片《中国》。

于是尼克松就赶紧把此片找来反复观看,重点是想了解毛主席的领导风格,和他在民众中到底有多大的威信。

尼克松问毛主席有何特长,毛主席回答五个字,让尼克松深鞠了一躬 - 天天要闻

尼克松还得知法国前文化部长马尔罗曾经见过毛主席,临出访前几天,他便专门将马尔罗请到白宫来,询问他毛主席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有什么样的性格特点。

马尔罗猜到尼克松问自己这些问题或许是打算访问中国,因而十分热情地向尼克松描述了自己和毛主席会面的场景。最后,马尔罗意味深长地告诉尼克松:“你将面对的是一个巨人。”

1972年2月21日上午9点,尼克松第一次访华。他乘坐美国“空军一号”总统专机飞抵上海,接着在乔冠华的陪同下转机去往北京。

抵达北京以后,尼克松与周总理举行了友好的会晤。当天下午两点左右,周总理告诉尼克松说,毛主席想要见他。

那时的毛主席已经年近八旬,身体不好,1972年1月13日时,曾突发高烧引起严重缺氧而休克,经过医生的紧急救治才苏醒过来,到1972年2月21日这天,状态也没完全恢复。

尼克松虽然数次向周总理表达了希望见到毛主席的想法,不过知晓情况的他也担心毛主席因身体缘故不会见他,所以现在听说可以同其会晤,尼克松表现得既紧张又高兴。

尼克松问毛主席有何特长,毛主席回答五个字,让尼克松深鞠了一躬 - 天天要闻

大约过了半个小时以后,在中南海毛主席的书房中,尼克松首次见到了这位闻名世界的“东方巨人”。尼克松后来在自己的回忆录中描述这第一次会面的场景时写道:

他(毛主席)身体的虚弱是很明显的,但他眼里还可以发出锐利的目光。

事实上,对于首次会面在书房中,尼克松一开始是有些不满的。他觉得自己不管怎么讲也是美国的总统,毛主席就算身体抱恙,也该在客厅见他。

于是尼克松向基辛格抱怨了这一事情,基辛格对此回答:

总统先生,您要是觉得中方的接待规格低了,我可以代您向中国礼宾司提出建议。

然后基辛格看着尼克松,继续说:

但我建议您最好不要这样做,因为毛主席是一个非常朴素的人。如果您足够细心或许可以发现,他的裤子上其实有大小不一的数个补丁。他那条藏青色的裤子,已经穿了足足5年。而这些我也是最近才知道。

尼克松听完基辛格的这番话以后大感震撼,身为美国总统的他难以理解,堂堂一国领导人为何可以节俭到如此地步。与此同时,一股敬畏也在他心中油然而生。

尼克松问毛主席有何特长,毛主席回答五个字,让尼克松深鞠了一躬 - 天天要闻

在具体的会晤过程中,毛主席谈话幽默风趣,尽管他因为身体缘故,连说话都有些困难,不过他的思维却清晰,看问题更是一针见血。

提到中美关系问题时,毛主席说道:

中国和美国,我们两个国家现在不存在打仗的问题。你们想撤一部分兵回国,而我们的兵不出国,我们就有的谈。一次谈不成,无非是路子走错了,大不了就谈两次嘛。

尼克松称赞毛主席在世界上很有声誉,其著作道理深刻,拥有许多读者,毛主席对此则笑着调侃道:“

大概我这种人放空炮的时候多,无非是全世界人民团结起来,打倒帝、修、反,建设社会主义这一套……

两人的会晤将近1个小时,即将结束之时,双方都站了起来。尼克松面带着微笑,明显很兴奋,紧紧握住毛主席的手,深情说道:

我有种感觉,我们在一起可以改变世界!

说话的那一刻,昭示着一个时代结束,另一个时代开始了。1972年2月27日晚,尼克松在上海乘坐专机回国,结束自己为期7天的访华之旅。

尼克松问毛主席有何特长,毛主席回答五个字,让尼克松深鞠了一躬 - 天天要闻

尼克松回国的次日,美国发表了《中美上海联合公报》,向全世界宣布美国承认一个中国原则,不日将撤回驻台美军。

尼克松实现了历史性的中美关系正常化,但是他自己不久后却在新一轮的美国大选中,因“水门事件”这一窃听丑闻遭到了国会的弹劾,无奈辞去了总统一职。

新上任的美国总统是福特,他就任后发表声明,表示会继承尼克松的对华友好政策,遵守一个中国原则。然而落实到具体行动上,他却始终不愿美军从台湾撤兵,还频频向苏联示好。

1975年,福特也访问了中国,但是中国政府在欢迎的同时,也表现出了些许的冷淡,远不如当初尼克松访华时那样热烈。

于是,毛主席希望什么时候能够再见尼克松一次。可是由于各种原因,尼克松直到1976年2月才得以再度来到中国。

二、尼克松二度访华

第二次访华之时,由于尼克松已经不再是美国总统了,所以他无法免费使用政府的专机,中国获悉之后,特意派出了新购买的波音707飞机去迎接他。

这架飞机与4年前尼克松首次访华之时乘坐的总统专机,是同一个型号。这样的安排,令尼克松感到非常高兴。

尼克松问毛主席有何特长,毛主席回答五个字,让尼克松深鞠了一躬 - 天天要闻

1976年2月21日晚10点,接有尼克松的专机飞抵北京。中国方面没有因为尼克松已不是总统而降低他的接待规格,一切都与4年前的安排一模一样。

外交部长乔冠华在机场亲自迎接尼克松,而尼克松下榻的地方,仍是只有重要外宾才能居住的钓鱼台国宾馆。第二天,毛主席第二次接见了尼克松,还是在那间装饰朴素的书房里。

4年时间过去了,两人再度相见。尼克松由总统成了平民,在美国声名狼藉。毛主席也到了薄暮时刻,身体健康状况比以前更差。

尼克松后来在自己的回忆录中,这样记述这次会晤的场景:

他(毛主席)的思维依然敏捷,但一次严重的中风使他失去了将思想化作语言的能力。这位富有魅力的共产党领导人曾运用他的革命思想推动了一个国家并改变了这个世界,现在却连要一杯水都十分困难……

最后,尼克松不无感慨地叹息道:

无论别人怎样看待他,谁也不能否认他已战斗到最后一息了……

会谈中,尽管有一些障碍,但是两人还是尽可能地谈笑风生。他们聊了许多,有哲学,也有现实的政治话题……兴起之时,尼克松突然问了毛主席一个问题:“您有没有什么特长?”

尼克松问毛主席有何特长,毛主席回答五个字,让尼克松深鞠了一躬 - 天天要闻

毛主席愣了一下,旋即笑着回答道:“为人民服务!这就是我的特长!”尼克松听完,面容肃正,一股敬意自心中油然而生。两人的这次会晤,总共进行了1小时40分钟。

会谈结束时,秘书把毛主席从椅子上搀扶起来,搀着他陪尼克松走向门口。有记者扛着摄像机和大灯,要记录两人最后握手的一幕。

毛主席推开了助手,坚持自己站起身,颤巍巍地同尼克松等人告别。尼克松紧握住毛主席枯槁的手,向他深深鞠了一躬,以示自己的尊敬。

结语

1976年的这次会晤,是尼克松和毛主席的最后一次会晤。此后仅仅过去不到7个月,在1976年9月9日的凌晨,毛主席因身患重病,多方医治无效,在北京与世长辞。

尼克松问毛主席有何特长,毛主席回答五个字,让尼克松深鞠了一躬 - 天天要闻

1976年9月13日,尼克松就此事发表声明:“毛泽东主席逝世了,终年82岁,结束了其毕生的长征。他是一位具有非凡勇气和坚定思想的人,一直战斗到生命的最后几天……”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得力干将,3个特质 - 天天要闻

得力干将,3个特质

一、特质一:有体系 —— 从 “螺丝钉” 到 “系统构建者”1. 从“线性思维”到“系统思维”真正厉害的人在任何条件下都能保持稳定高效地输出。因此,他所身怀的技能一定是成体系知识与能力。万维钢解读《系统思维的艺术》指出,系统包含“元素、关系、目的”三要素,系统思维的关键是理顺元素间的关系,避免“头痛医头”的...
杭州最牛发明天才,25岁凭一件“神器”成名!有人说,差点改变历史…… - 天天要闻

杭州最牛发明天才,25岁凭一件“神器”成名!有人说,差点改变历史……

"耕烟老人,听这个名字是不是觉得特别雅致,想必这个人应该是云淡风轻,吟唱风月。要不然,也应该是个书画名家。其实,这么想也不算错,这位耕烟老人是清初戴梓,浙江仁和(今杭州)人。他精通诗文书画。除此之外,他还是一个有能力改变清朝命运的火器天才!但这位天才,最后竟以莫须有的罪名被流放半生……"戴梓的号有些奇...
国民党将领里面,为什么偏偏对杜聿明情有独钟? - 天天要闻

国民党将领里面,为什么偏偏对杜聿明情有独钟?

邱清泉可以不给老蒋面子,杜聿明叫他他就出山了。郑洞国,杜聿明叫他他就去了东北,给杜聿明当副手。廖耀湘:杜长官指哪我廖耀湘就打哪!廖耀湘我一不是陕西人,二也不姓杜。三也不是某个粉丝群体。
印度铁娘子:强制绝育800万男性,67岁遭贴身警卫无情报复 - 天天要闻

印度铁娘子:强制绝育800万男性,67岁遭贴身警卫无情报复

Hi,我是阡陌,爱写书影评、人物、文史故事,欢迎关注1984年10月31日,一阵清脆的枪声打破印度7号宅邸的平静。身裹纱丽的女子应声倒在血泊中,她是印度唯一的女总理英迪拉·甘地。令人震惊的是,拔枪相向的是与她朝夕相处的两位贴身警卫。
一张老照片:93年的MR收费,抵两月工资 - 天天要闻

一张老照片:93年的MR收费,抵两月工资

器械之家医疗器械媒体报道先锋分享专业医疗器械知识关注 来源:器械之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且24小时后方可转载近日,网络上流传着一张90年代的医院公告照片,列出了当年的MRI收费标准。上面写道,自九三年二月十日起,MR收费调整如下:每扫描一部位收费800元,每增加一部位加收500元。公告落款似乎是铁医附院,也就是东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