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12名炮勇起兵抗日,张海川毁家纾难,为民族大义血沃辽东

2022年10月09日14:57:13 历史 1703

当年努尔哈赤曾经13副铠甲起兵,推翻大明江山,创建300年大清江山;在日军侵略东北之际,一个大户人家子弟,以12名看家护院的炮勇起兵抗日,在关东大地轰轰烈烈地打击日寇,不甘当亡国奴的精神传承华夏大地。

以12名炮勇起兵抗日,张海川毁家纾难,为民族大义血沃辽东 - 天天要闻

为了抢夺武器弹药装配队伍,1932年3月19日,张海川率领一支队伍袭击宽甸城的警察队,可是城内不仅有伪警察队,还装备精良的伪军两个连和一个机动炮队,岂能坐视不管?而且张海川的攻城队伍初建不久,缺少武器弹药,仅靠手中大刀,他们怎么打?能打胜吗?

张海川本是大户人家子弟,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以看家护院的12名炮勇起兵抗日,他是如何走上抗日道路,驰骋在白山黑水之间的呢?

今天就来和朋友们分享一下张海川毁家纾难的家国情怀。

张海川又名张兴源,1893年出生于辽宁省宽甸县毛甸子乡洼子沟村。张家在当地是有名的大户,拥有土地百余亩和“义泰兴”商号一处,家里还有数十名炮手看家护院。

张海川自幼为人耿直,性情倔强,没有大户人家子弟的恶习,平素结交乡里,在十里八村之内颇有声望。如果在太平盛世里,张海川的一生也就不会和“匪”字联系在一起了。

以12名炮勇起兵抗日,张海川毁家纾难,为民族大义血沃辽东 - 天天要闻

揭竿而起,12炮勇起兵

“九·一八”事变后,面对生灵涂炭、山河破碎、国难当头的惨景,张海川深感愤恨,以亡国为奇耻大辱,每每想起大好山河落入日寇之手,就坐不安席,食不甘味,有时甚至禁不住要拍案而起。

一次,他和老友侯春一谈起国难之事,感慨万千地说:

“我们一个堂堂的中华大国,竟被弱小的日本欺负到这等地步。国家危亡,黎民涂炭,改籍换种就在眼前,难道我们这些血气方刚的炎黄子孙甘当亡国奴吗?论我家业,虽算不上大财主,但也有百亩薄田,一处买卖,生活可谓安闲富裕。但是,哪个有良心的中国人能坐视国破家亡?不把豺狼赶出去,我夜不能寐。任贼蹂躏,就只能引颈待毙!”

于是,他整日奔走于乡里山间,四处发动群众,宣扬抗日救国的理想,控诉日军侵华罪行,动员和号召四周百姓组织起来,共守家园。每讲到激烈之时,顿足捶胸,声泪俱下。

1931年10月末,张海川毅然舍弃家业,变卖田产商号,购买武器弹药,以自家的12名炮勇为基础,又请老朋友鲍兴亚做参谋,在宽甸县拉起了一支专打日寇的队伍。

在队伍成立的集会上,张海川登台演讲:

“国家危亡,黎民倒悬,改姓换种即在眼前。忍视国难深重,三千万同胞惨遭蹂璃,海川夜不能寐,痛不欲生。”

数日间,乡里山间响应者云集,这支抗日队伍很快就发展到100多人。

1931年10月25日,在广大民众积极要求抗日救国的声浪推动下,宽甸县县长张子鹏主持召开了有县农会会长唐宝林、商务会会长邹绍南、公安局局长时远岫、公安大队队长李朋林、亚新医院院长田锡忱,以及各界知名人士高维义、王冠五等16人参加的会议,在会上商讨组织抗日武装,发表抗日宣言的事宜。

但是,这些人多为个人的身家性命考虑,随着时局的不断变化,最终不敢起兵抗日。

张海川等了一个多月,不见这些纸上谈兵的“大人物”有什么抗日举动,便来到县城打探消息。

对张海川的抗日要求,这些“上层人士”均无言以对。最后,县农会会长唐宝林为张海川坚持抗日的精神所感动,给他写了一封公函,建议他去北平东北民众抗日救国会联系。

张海川怀揣唐宝林的推荐书,顶风冒雪,经过一路长途跋涉,最终到达了北平。

北平东北民众抗日救国会得知他的义举后,不但肯定了他的爱国行为,而且委任他为东北民众抗日义勇军第19路军司令。

在北平期间,张海川扩大了视野,亲身感受到了全国民众的抗日热情,看到了长城内外无数的抗日身影,听到了不绝于耳的抗日呼声:黄显声将军在锦州指挥警察队痛击日军,“老北风”在台安消灭汉奸凌印清及伪军……

这一切,都使张海川更加坚定了抗日救国的决心。


以12名炮勇起兵抗日,张海川毁家纾难,为民族大义血沃辽东 - 天天要闻

安定民心,整肃军纪

1932年2月,张海川为安定民心,激励士兵斗志,动员社会各界积极参加和支持抗日,先后数次发布告。

其中《义勇军司令布告(第四号)》内称:“照得时局变后,四海沸腾,风景未殊,举目而旌旗易色,山河依旧,往来者衣履皆非,三千万人民形将改籍,辽东半岛难免陆治。”

接着,叙述该军的宗旨是:“本司令驻守是方,痛东北沦亡,悯苍生之涂炭,丹心未泯,爱整义师挽既倒之狂澜,作中流砥柱。吾东北地大物博,民俗素称强悍,能俯首帖耳供人之奴隶乎?如其不能,则宜兄招其弟,父勉其子,富者输财,贫者入伍,共同奋斗,共雪国耻,宁可战而死,不做亡国之奴。本司令志在救国安民,挽回东北之领土,爱举义旗以张挞伐,号召爱国同志,纠集民有枪械,以资剿灭日本。故私有枪弹同胞及绅商急来投效援助,以便争伐,而并同胞爱国志诚。”

布告最后申明:“本司令旗帜所指,籍枪而外无他所犯,倘有士兵不守纪律,或有土豪借端经抢者,一经察觉,定按军法从事,决不宽贷。”

后来,张海川手下有一个班长无视纪律,强奸妇女,结果被他枪毙正法,于是军心大肃,民心大振。

张海川率领这支由民众自发组织起来的抗日义勇军,与日伪军展开了一系列斗争。

以12名炮勇起兵抗日,张海川毁家纾难,为民族大义血沃辽东 - 天天要闻

收编山林队,扩大队伍

1932年3月,张海川为扩大抗日救国实力,联合了在青椅山、毛甸子一带活动的孙广侯的山林队,又收编了在宽甸西部活动的蔡文耀(外号蔡老鹞子)的大刀会,以及在南土城子一带活动的李凤阁部等抗日武装,使队伍迅速扩大到六七百人。

队伍扩大了,人员增加了,解决枪支弹药武器装备成了增强战斗力的一大难题。

以12名炮勇起兵抗日,张海川毁家纾难,为民族大义血沃辽东 - 天天要闻

瓦解敌人,攻打宽甸

经过慎重思考,张海川决定攻打宽甸城,夺取伪警察枪支武装自己。

县城里驻有于芷山部下两个连省防军和炮队,如果他们起来抵抗,敌我力量相差悬殊,攻打县城就难以取得成功。

于是,张海川派人给他们送去一封信函,信中晓以抗日救国大义,请他们保持中立,不要相互残杀。

1932年3月19日,张海川亲自带领一支抗日队伍攻打宽甸城。他们从城西南角破墙而入,大刀队队员们手执大刀,高声呐喊着由正街从南向北涌进。

驻守城内东关的省防军炮队听到喊杀声后,担心武器被义勇军夺去,于是将两门迫击炮拉到城北娘娘沟隐藏起来。

两个连省防军在惊慌中想起张海川的信函,于是带着武器边撤边喊:

“我们是省防军,和张司令有信约,谁也不打谁!我们出城给义军倒地方!”

以12名炮勇起兵抗日,张海川毁家纾难,为民族大义血沃辽东 - 天天要闻

就这样,两连省防军撤出南门转向东门。不料省防军中有一个胡连副,竟率一部分旧军由东门折回,沿正街向南对义勇军发动进攻。而逃到娘娘沟的炮队也开回城,把炮架支在东北城墙上,向城内连开数炮。

这时,义勇军一部试图包围驻城隍庙警察所的士兵,遭到顽强抵抗,遂在街上发生巷战。

张海川见形势危急,当即率义勇军和部分大刀队队员冒着枪林弹雨冲进警察驻地,打退顽抗之敌。

此战义勇军夺取长短枪31支,子弹2300粒,打死伪军一名,伤9名。义勇军亦有两名人员伤亡。最后,义勇军撤出县城,退向黄椅山。

经过这次战斗,张海川察觉出部队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如:孙广侯部多为乌合之众,不堪一击:蔡文耀部军纪松弛,因忙于抢掠而贻误了战机。

张海川深刻认识到,若照此下去,不仅有损于义勇军的声望,更有负于民众的希望。为此,他向部队下达了“三不准”的规定:

一不准打驾群众,抢劫群众财产;

二不准调戏妇女:

三不准吃香喝辣。

另一方面,他与孙广侯部和蔡文耀都分道扬镜,仍率队独立作战。


以12名炮勇起兵抗日,张海川毁家纾难,为民族大义血沃辽东 - 天天要闻

合二为一,任命司令

1932年6月,唐聚五部参谋处处长张玉深派参谋满连捷联络各方抗日武装共同抗日。满连捷由桓仁赴安(东)、凤(城)、宽(甸)一带,在杨木川的土城子找到了张海川,在凤城找到了抗日武装首领吴殿臣,向他们宣传了统一力量、共同抗日的好处,得到他们的大力支持。

满连捷随即向通化总部做了汇报,得到唐聚五总司令的嘉许。之后,张海川被任命为辽宁民众自卫军第9支队司令,吴殿臣被任命为别动队大队长。

经过满连捷的努力,7月初,张、吴二部合为一支抗日队伍,由张海川任司令,吴殿臣任副司令。这支队伍有500余人,主要活动在安、凤、宽境内铁路沿线上。


以12名炮勇起兵抗日,张海川毁家纾难,为民族大义血沃辽东 - 天天要闻


调虎离山,接送电台

7月中旬,辽宁民众自卫军总部得到一部北平东北民众抗日救国会转送的军用电台,张海川接受了任务,负责接送这部电台。

电台从烟台木帆船运到鸭绿江口,然后又用小舢板运到南土城子,掩藏于兴隆山上。

日军也获得情报,了解这部电台的相关情况,因此到处布岗设卡,妄图堵截电台北运。

怎么才能把电台安全地运到通化总部?

张海川、满连捷和吴殿臣进行了多次研究,最后决定由吴殿臣带一部分人员在南土城子周围的山上埋伏,暗中保护电台,由张海川率领一部分人把敌人引诱到凤城境内的东汤、石城一带,待敌人脱离兴隆山,便迅速转移电台。

以12名炮勇起兵抗日,张海川毁家纾难,为民族大义血沃辽东 - 天天要闻

日寇果然中计,被张海川拖得疲于奔命,狼狈不堪。

8月初,一名绰号叫“王麻子”的人,赶了14头驴驮子,说是要到安东购买日本杂货品。其实这个“王麻子”是自卫军总部派来的。

经过兴隆山时,“王麻子”趁夜间把电台装好,打算连夜运送到自卫军总部。

张海川怕路上有所闪失,又选派部分武装人员护送,一直把这部由爱国华侨赠送的军用电台安全地运送到自卫军总部。

设伏关门山,破敌讨伐

12月13日,500余名日伪军在辽阳参事官成泽直亮带领下,以空军作战飞机为掩护,配合安东、凤城地区日军“讨伐队”,共3000余人分几路向我三角抗区进逼。

辽南抗日义勇军第2军团总指挥李纯华,带领王全一、顾冠军、尚海波、安辅轩等都,联合邓铁梅、刘景文,在析木城、夹山窑、苏子沟、关门山、蛤顿岭、黄花甸子、磨盘沟等处拦截前来进攻的日寇。东北抗日义勇军第56路军司令刘景文邀请张海川率部参战。

于是,张海川带领300多名大刀队员进驻岫岩县梯子山,与抗日军王全一部一道阻击敌人。率部进入梯子山后,张海川便召开军事会议,同各队头领一起研究作战方案,并查看地形。

正当此时,当地一位爱国人士李秉南老人求见,并给张海川献计说:“日寇来犯,必经关门山。你们在山顶设伏,出其不意,两面夹击,必获全胜。”

张海天闻言大喜。

关门山是辽阳、本溪、凤城三县至岫岩的必经之路。它位于岫岩县东北,地势险要,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

张海川在关门山布下了天罗地网,单等着敌人前来。

当晚,日军一个中队果然来到关门山,进入张海川的伏击圈。

待敌人全部钻进口袋,张海川一声令下,两侧山上的伏兵居高临下,突然开火。

在张海川的带领下,大刀队队员勇敢地冲向敌群,霎时枪炮声、喊杀声威震山谷。敌人阵营大乱,日寇东躲西藏,鬼哭狼嚎,最终丢下几十具尸体,向来路狼狈逃窜。在这次战斗中,日军死伤过半,义勇军取得了胜利。

以12名炮勇起兵抗日,张海川毁家纾难,为民族大义血沃辽东 - 天天要闻

12月17日,张海川率部北上进入黄花甸子,埋伏在磨盘沟、沙岗、周家堡、大沟等地,配合李纯华部截击从辽阳来犯的日伪军、伪警察以及伪县长杨显青所部。

当日伪军进入黄花甸子时,早有准备的张海川部乘敌人立足未稳,发起猛烈攻击。伪县长杨显青见状,匆忙地放了几枪,就慌忙逃窜。

日军见抵挡不住义勇军的攻势,也慌忙逃向析木城。

此战,抗日义勇军夺得辎重大车20多辆。

当日晚,日军中队长长岗宽率队由槽子峪来寻找伪县长杨显青。当日军进入街内时,被设伏于街西侧各要地的义勇军截击。夜里11时,见日军全部进入了埋伏圈,预伏的义勇军朝敌人一齐开火。

张海川一马当先,率大刀队冲入敌阵,与日寇展开肉搏战。战斗中,日军烧毁民房,借助火光向义勇军射击。日军火力强大,处于街中的义勇军接近不了敌人,只好及时撤出战斗。但是有3名大刀队队员避于福寿商号店内,没有来得及撤出,在砍死进店搜查的2名日军后,3名队员自刎殉国。

这次战斗进行得异常激烈,一直打到18日凌晨2时。此役击毙日军长岗宽少佐、加滕伍长和6名日军土兵,共砍死砍伤日伪军40余人。但义勇军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大刀队队员伤亡40余人。

张海川在这次战斗中中弹牺牲,使义勇军损失了一员不可多得的优秀将领。

抗日战争14年,自发组织起来的东北义勇军最早点燃了东北的抗日烽火,牵扯了日本关东军的兵力,迟滞了日军侵略中国的步伐。今天分享东北抗日义勇军,缅怀和致敬革命先烈!


参考资料《1931年铁血义勇军》,后期将继续分享东北义勇军的热血故事,欢迎朋友们转发分享,关注支持,特别是东北的老乡,给个关注鼓励哦!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一张老照片:93年的MR收费,抵两月工资 - 天天要闻

一张老照片:93年的MR收费,抵两月工资

器械之家医疗器械媒体报道先锋分享专业医疗器械知识关注 来源:器械之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且24小时后方可转载近日,网络上流传着一张90年代的医院公告照片,列出了当年的MRI收费标准。上面写道,自九三年二月十日起,MR收费调整如下:每扫描一部位收费800元,每增加一部位加收500元。公告落款似乎是铁医附院,也就是东南...
隋唐第一战神的血色传奇:四平山之战背后的鲜血与宿命 - 天天要闻

隋唐第一战神的血色传奇:四平山之战背后的鲜血与宿命

——当我们谈论英雄时,究竟在谈论什么?一、金翅大鹏振翅时:被虚构的战争如何成为历史记忆公元616年的那个盛夏,隋炀帝的龙舟正沿着运河驶向扬州。这个曾经缔造"万国来朝"辉煌的帝王不会想到,在四平山的葱郁密林间,一场被后世反复书写的神话级战役正
赖清德又一“台独”动作,数典忘祖! - 天天要闻

赖清德又一“台独”动作,数典忘祖!

台行政机构宣称,这是为促进所谓“族群平权”。对此,国民党民代赖士葆痛批,这是赖清德当局进一步“去中化”、“去祖先化”的做法,也是地道的“仇中”“反中”的具体表现。国民党民代林沛祥直言,干脆改成“火星....
抗日英雄耿晚子的传奇一生(三) - 天天要闻

抗日英雄耿晚子的传奇一生(三)

毙恶警为民除害,为抗日大义灭亲 1943年春,晋察冀边区四分区又一次对耿晚子下达了除奸任务, 这次要除掉的这个汉奸,就是井陉矿区凤山矿警备队队长高义庭。 他帮着日本人经常欺压煤矿矿工,不给工人吃饭。
桂定寿:抗战时期军医生涯 - 天天要闻

桂定寿:抗战时期军医生涯

#本文摘自《贵池文史资料》第一辑,作者桂定寿,原标题《抗日战争亲历记》“七。七”事变后,抗日圣战全面展开,淞沪战场负伤的大批伤员,运来安庆,在集贤关练兵场,一次就收容了二千多个。
崔康熙:在球队氛围不好的时候,想赢球很困难,结果很重要 - 天天要闻

崔康熙:在球队氛围不好的时候,想赢球很困难,结果很重要

北京时间5月11日,4-2战胜浙江队赛后,山东泰山队主帅崔康熙出席了赛后发布会。谈比赛崔康熙:在球队氛围不好的时候,想赢球很困难,球员们也感受到了,队员们在先丢球的情况下,凝聚在一起,拿下了胜利,相比比赛过程,结果更加重要,感谢队员们。
泽卡:对崔康熙带队取得更高名次有信心;瓦科的表现太神奇了 - 天天要闻

泽卡:对崔康熙带队取得更高名次有信心;瓦科的表现太神奇了

北京时间5月11日,4-2战胜浙江队赛后,山东泰山队外援泽卡接受了《体坛周报》记者王晓瑞的采访。谈扳平球泽卡:“真的很棒,非常精彩。我的直觉是,我们向大家展现出真正的足球。谢文能把球抢下来,然后传给了我,我再传至瓦科,我们踢得并不自私。不管谁能进球,我们都想取得进球。我也可以完成射门,我也具备射门条件,甚...
清朝礼亲王昭链因加田赋被革王爵 - 天天要闻

清朝礼亲王昭链因加田赋被革王爵

嘉庆十年(1805),29岁的昭链袭封成为第八代礼亲王。礼亲王府失火,珍宝及印缦全部被焚。嘉庆帝赐银一万两,同时赐给许多衣帛助他重建府。嘉庆帝昭链是努尔哈赤次子礼亲王代善的第六世孙,父名永思,原封康亲王。他与魏源、龚自珍、纪昀、袁枚等名士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