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竖刁、易牙到戴笠,从古至今,谁才是拍马屁的绝顶高手?

2022年10月08日01:25:20 历史 1521

从竖刁、易牙戴笠,从古至今,谁才是拍马屁的绝顶高手?

从竖刁、易牙到戴笠,从古至今,谁才是拍马屁的绝顶高手? - 天天要闻

殷仲文(剧照)

哪里有权力,哪里就有拍马屁。拍马屁的目的就是为了获得权力,要获得权力就必须通过拍马屁来巴结、讨好掌握权力的人,这是古今中外概莫能外的铁律。所以,古今中外也就涌现出了许多懂得拍马屁的人。

法国作家莫里哀对于拍马屁有一段精彩的论述要人宠信,根据我的体会,最好的方法就是在他们面前投合他们的爱好,称道他们的处世格言,恭维他们的缺点,赞美他们的行事。你不用害怕殷勤过分,因为他们只要一听奉承话,就连最精明的人也甘心上当。

懂得拍马屁的人,一般都深谙人性的弱点。什么是人性的弱点?爱听恭维的话,而不爱听批评的话,这是几乎所有人都存在的弱点。睿智的庄子有言:人心排下而进上。意思就是:人受到批评就会消沉,听到了表扬就会高兴。

自古以来,拍马屁为什么成了很重要的生存之术?原因很简单,就是因为上级手握的权力太重,重到了对下级大到生杀大权、小到职场升迁都起着最关键的决定作用,权力的这种巨大作用,就形成了下级对上级的一种严重的人身依附关系

这就导致了下级必须承认并接受这种人身依附关系,把这种人身依附关系作为自己首要考虑的东西,怎样来巴结和迎合上级就成为自己经营的重中之重,由此,拍马屁的行为和学问应运而生。

尤其是在个人专制盛行的条件下,下级的生杀予夺和职场升迁都牢牢掌握在上级手里,下级要想过得好,就得明白对上级“顺之者昌,逆之者亡”的道理,这就逼得下级不得不曲意逢迎上级,一旦犯颜触怒上级,那就要倒大霉了。正是在这样的气候下,使得拍马屁文化盛行。

“拍马屁”这一说法是怎样来的,恐怕知道的人并不多。据说,这一说法来源有三:一是元代蒙古人两人牵马相遇时,要在对方马屁股上拍一下以示尊敬;二是蒙古好骑手遇到烈马时,通常拍拍马屁股,马感到舒服了就会让骑手跃上马背;三是骏马一般都两股隆起,好骑手见到骏马总喜欢拍着马屁股称赞一番。

从“拍马屁”这三种说法的来源来看,起初,拍马屁并没有啥负面含义,但问题就出在总有些趋炎附势之徒,看到权贵策马而来,顿时不管他座下的马是优是劣,统统上前争先恐后地拍着马屁股使劲恭维一番。就这样,拍马屁就渐渐演变成了巴结讨好、阿谀逢迎的举动了,也就变成了一个彻头彻尾的贬义词了。

从竖刁、易牙到戴笠,从古至今,谁才是拍马屁的绝顶高手? - 天天要闻

易牙

古代有6种邪恶行为的臣子总结为“六邪”:具臣(占着位子充数),谀臣(拍马屁),奸臣(奸佞小人),谗臣(挑拨是非),贼臣(作奸犯科)和亡国之臣。拍马屁的人就是“六邪”之一。

这种拍马屁的“谀臣”,上级说啥都拼命叫好,上级干啥都使劲儿摇旗呐喊;平时忙着暗中打听上级喜欢什么,自己就跟着说什么、做什么、送什么,目的就是只要上级高兴就好。

在中国漫长的历史上,到底谁是开“拍马屁”之先河的第一人呢?已经无据可查了。但有意思的是,即便圣人孔子也曾有过“拍马屁”之举:据说,鲁昭公听说孔子生了个儿子,就派人给他送去一条鲤鱼以示祝贺,孔子深感荣幸,当即为儿子取名“孔鲤”。这算不算圣人孔子的“拍马屁”之举呢?

古代拍马屁的人不少,但以极端方式拍马屁,让人毛骨悚然的恐怕要数竖刁和易牙这两个心狠手辣的活宝。竖刁和易牙可以算得上是中国历史上奸臣的鼻祖,这种奸臣,不但心狠,而且拍马屁的手段也尤为毒辣。

竖刁少年时就进宫伺候齐桓公,他天资聪颖、城府极深、手脚灵便,很快就引起齐桓公的注意,得以调进内廷做了近侍。竖刁非常善于揣摩人的心理,总能想方设法投齐桓公所好,日子久了,齐桓公的日常生活就越来越离不开竖刁了。

那时候贵族们都流行把自己的孩子送进宫中伺候君主,但等到孩子长大成人就要离开王宫。而竖刁为了表示自己不愿离开国君齐桓公,干脆自宫,这才得以留在宫中,齐桓公深为感动,从此对竖刁恩宠有加。可惜的是,竖刁这马屁拍得代价也太大了点。

但还有马屁拍得更狠的,那就是易牙了。齐桓公除了喜欢美女,还很喜欢美食。当时宫中有个叫易牙的家伙,厨艺精美绝伦,但和竖刁一样,也是个奸诈无比的小人。竖刁与易牙一拍即合,很快结为莫逆之交,于是,易牙被竖刁举荐给了齐桓公。

一次,齐桓公跟易牙开玩笑说,人间美味我都吃遍了,唯独没有吃过人肉,不知道人肉是啥滋味?几天后,齐桓公吃到了一道此前从未吃过的美味,原来,易牙竟然把自己4岁的儿子杀了做成人肉宴献给齐桓公。易牙这样拍马屁,已经不只再是狠,而是灭绝人性,令人毛骨悚然了。

从竖刁、易牙到戴笠,从古至今,谁才是拍马屁的绝顶高手? - 天天要闻

戴笠

据说,东晋桓玄称帝后,某日桓玄刚在龙位入座,御座突然塌陷,桓玄大为惶恐,群臣大惊失色。只见侍中殷仲文不慌不忙站出来说,陛下圣德深厚,连大地都承载不起了,所以御座才会塌陷下去。桓玄一听,顿时转忧为喜,此后,殷仲文就成了桓玄的得意侍从。

像竖刁这样拍马屁,自己的代价太大,估计很多人无法接受;像易牙这样拍马屁,那是灭绝人性的,除了嫉妒变态的人,没人愿意效仿,而且,手段太残忍,被拍马屁的人也不愿意接受;像殷仲文这样拍马屁,可行倒是可行,只不过有点小儿科。可以说,从古到今,最会拍马屁的人还是要数戴笠了。

戴笠从十几岁开始就是个混混,一直到29岁还是个庸庸碌碌、一事无成的混混,但就在这一年他通过高超的手段拍蒋介石的马屁,很快成为蒋介石跟前的红人,后又成为世人谈之色变的“特工王”,权倾朝野,戴笠在权势鼎盛时,将自己权势的触角渗透到国民党统治的每个角落里,以至连蒋介石都对他忌惮三分。

戴笠拍马屁的手段之所以高超,一个主要原因是戴笠非常善于揣摩蒋介石的心思。在获得蒋介石青眼有加的15年中,戴笠凭着出类拔萃的察言观色的能力,精准地把握住了蒋介石的好恶,得以与蒋介石配合得天衣无缝、极为默契。

戴笠深谙蒋介石的忌讳,他对在蒋介石面前什么话可以说,什么话不能说,拿捏得十分到位,比如戴笠知道蒋介石对特务工作很少通过“手令”下达,于是,他一直都坚持在工作上向蒋介石作口头汇报;蒋介石下达的指令,戴笠就凭记忆记在脑子里,决不做笔记。戴笠知道蒋介石喜欢仪表整洁,他每次见蒋介石都会把自己收拾得非常干净整洁。

蒋介石脾气暴躁,对下属尤其是心腹之人经常呵斥甚至拳脚相加,戴笠深知蒋介石的这个特点。如果戴笠的工作出了差错,蒋介石轻则痛骂,重则拳脚相加,戴笠每次被打之后不但毫无怨言,反而引以为荣,因为他知道,蒋介石只打心腹之人。就连对蒋介石的称谓,戴笠也是仔细研究过的,在不同的场合,戴笠对蒋介石会运用不同的称呼。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听到岳飞遇害,李清照做了什么? - 天天要闻

听到岳飞遇害,李清照做了什么?

绍兴十一年,岳飞在一天之内被十二道金牌紧急召回至临安。随即解除兵权,任枢密副使。但这只是一个幌子,是个缓兵之计,不久就被诬陷谋反,下了大狱。一时间朝野大骇!韩世忠当面质问秦桧 :“你们诬告岳鹏举谋反,究竟有何真凭实据?”秦桧奸笑一声:“其事
统一后,台湾叫什么名?台84岁老将王建煊给出答案 - 天天要闻

统一后,台湾叫什么名?台84岁老将王建煊给出答案

两岸关系一直是个敏感话题,尤其是“统一”这事儿一提起来,大家的耳朵都竖得老高。对此,台湾省84岁的前“监察院长”王建煊跳出来,抛出了一些关于统一后台湾叫啥名的看法,搞得网上网下议论纷纷。历史咋回事儿?台湾跟中国大陆的关系,不是一天两天的事儿
董小姐们最憎恨的人,是他 - 天天要闻

董小姐们最憎恨的人,是他

改革开放后,商鞅、秦国遭到了全方位的抹黑,好事者甚至发明了“秦制”这个概念。在他们看来,中国落后的根源就是商鞅,就是秦制。秦制反民主、反自由,所以导致了落后,商鞅罪大恶极,竟然还写了个《商君书》,提出“驭民术”,教君主们怎么进行愚民,简直十
世界最长寿老人去世!百岁长寿老人往往有这些特点 - 天天要闻

世界最长寿老人去世!百岁长寿老人往往有这些特点

据法新社5月1日报道,世界上最长寿的人、巴西的伊娜·卡纳巴罗·卢卡斯4月30日去世,享年116岁。美国老年医学研究组织和“追求长寿”组织称,现在世界上最长寿的人是115岁的英国萨里居民埃塞尔·卡特勒姆。“活到100岁,健康又长寿”,这是许多人向往的目标。长寿不仅取决于基因,更与健康的生活方式密切相关。大量研究已...
曹县莘冢集村 - 天天要闻

曹县莘冢集村

宣统二年地图莘冢集村位于曹县城西北8.2公里处。聚落呈正方形,东西、南北长约500米。全村总面积约为1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53公顷,总人口6000余人。属青菏办事处。莘冢集村有夏莘国莘仲君墓,明朝初年,名为伊尹耕莘太平寨。明朝中期成集,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