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3年,毛主席女婿孔令华搬出中南海,借一架板车拉着家当和妻儿

2022年10月03日22:22:15 历史 1132

1959年8月29日,毛主席在中南海的家里,为女儿李敏和女婿孔令华举办了一场简单的婚礼。男女双方的亲朋好友和毛主席的战友都出席了婚礼,一同向这对新婚夫妇表达了祝福。

当时,孔令华和李敏大学都还没有毕业。为了方便他们学习,毛主席特地在丰泽园为女儿、女婿准备了一间屋子。

4年后,孔令华的工作稳定下来,他和妻子商量:“我们都在爸爸(毛主席)家住了这么多年,实在不好意思。要不,找时间和爸爸讲讲,我们搬出去住。”

李敏点了点头,说:“也是,现在我们的孩子也长大了,该和爸爸提一提这件事了。”

1963年,毛主席女婿孔令华搬出中南海,借一架板车拉着家当和妻儿 - 天天要闻

图|孔令华、李敏

于是,李敏找机会与父亲商量了此事。毛主席听完虽然心有不舍,但还是支持女儿的决定:同意他们搬出中南海。

1963年,孔令华问熟人借了一架板车,拖着家里全部家当和妻儿,不舍地离开了熟悉的中南海……

孔令华和李敏是如何结识并成为夫妻的?

他们搬出中南海的详细经过是怎样的?

以上疑问,笔者将为大家一一解答。

一、公主与孔夫子的爱情故事

李敏是毛主席与贺子珍同志的女儿,从小历经坎坷,在没有父母照顾的情况下,度过了人生最初的4年。1941年,李敏被毛主席送去苏联与贺子珍团聚。直到1949年,她才回到父亲的身边。

年复一年,李敏逐渐长大,到了情窦初开的年纪。作为父亲的毛主席,开始有意无意提醒女儿:“是时候找对象了。”

毛主席不知道的是,李敏心中其实早就有了自己的意中人,那就是她的学长孔令华。孔令华比李敏大一岁,在学校担任学生会主席。

上中学时,李敏对孔令华的名字有所耳闻,但两人的交集不多。李敏当上班干部后,由于经常要与孔令华交接工作,慢慢地,两人见面的机会多了起来。

也许是日久生情,孔令华对李敏产生了好感。高中毕业的前几天,心血来潮的孔令华给李敏写了一封情书,向她表达了自己的爱意。

当时,李敏患了肝炎,在医院接受治疗。看完情书后,李敏羞红了脸,将头埋在被子里偷笑。正巧,她的主治医师王医生从外面走了进来,看到埋住脑袋的李敏,以为她身体不舒服,关心地问道:“李敏,你怎么了?是不是肝炎又犯了?”

听到王医生的声音,红着脸的李敏从被子里钻了出来,慌忙回答:“王医生,我没事,只是心里很高兴……”

“是什么好事,让你红了脸呢?”

“没什么。”

王医生是毛主席的专职医生,李敏和他的关系很好。平时和父亲都不说的小秘密,李敏都会和他讲,但这次她想隐瞒下来。

“说说嘛!”

1963年,毛主席女婿孔令华搬出中南海,借一架板车拉着家当和妻儿 - 天天要闻

图|李敏

李敏犹豫了片刻,下决心道:“你必须答应我,要替我保密。”

“好!”

听到王医生肯定的回答,李敏将情书的事情给他说了。

王医生听完,笑着说:“那你想好怎么给他写回信了吗?”

“这还是我收到的第一封情书,我不知道怎么回复。”

“我可以帮你,不过你必须告诉我,你对他什么态度。”

李敏腼腆地回答:“我挺喜欢他的……”

于是,在王医生的“指导”下,李敏给孔令华写了回信,答应与他交往,两人的恋爱关系就此确立下来。

后来,李敏将这件事告诉了身边几个要好的朋友。朋友知道后,都劝她:“你和他的这件事,给人知道了可不好。”

“中学生不准谈恋爱,如果被老师知道了,你会挨批评的。”

“这件事,除了我们还有谁知道吗?”

……

对于朋友的关心,李敏却笑着说:“没有任何规定,要求我们只能找女生做朋友。为什么男生就不能和我们来往呢?再说交男朋友,又不等于找结婚对象……”

听完李敏的解释,朋友紧张的心情被抛到了脑后,他们纷纷向李敏询问,她男朋友的背景。

李敏说:“他姓孔,全名我暂时保密。为了方便介绍,我暂且叫他‘孔夫子’吧!”

“那,这个‘孔夫子’长什么样?”

“他很帅,就是眼睛小了点。”

“眼睛小没关系,不是有人说:‘眼大无神’吗?”

“是吗?看来,这个‘孔夫子’将李敏公主的芳心给俘获了呀……”

毛主席听说后,主动向女儿询问了此事:“听说,你交朋友了?”

1963年,毛主席女婿孔令华搬出中南海,借一架板车拉着家当和妻儿 - 天天要闻

图|毛主席和李敏

李敏被父亲突如其来的问话吓住了,半晌都没有说话。见状,毛主席小心告诉她:“爸爸,对你恋爱的事情不反对。”

这时,李敏才大胆地说:“他叫孔令华,比我大一岁,也是八一学校的学生。”

“小孔的父母叫什么?做什么工作的?”

李讷似乎被问住了,她结结巴巴道:“这个……我……还没了解到。”

毛主席听完,态度变得严肃起来:“你和人家恋爱,竟然连对方底细都没搞清楚,要是被骗了怎么办?”

李敏解释道:“八一学校的学生都是干部子女,他的父母肯定也是干部。”

“可,你连人家家长都不知道,怎么就和他谈上了?”

“我是和他谈恋爱,又不是和他家长谈,了解这么多干嘛?”

“凡事都要知根知底,了解一下没有坏处。”

李敏尊重父亲的意见,她将父亲的想法与孔令华说了。两人会心一笑,想起相识多年,竟然没有向彼此交待过家里的情况。这次孔令华,第一次将父母的身份如实告诉了李敏。

李敏又将这些完全转告了父亲,毛主席听完,恍然大悟:“原来小孔,是孔从洲的儿子呀!我和他很熟呀!”

“那您同意吗?”

“怎么会不同意呢?找时间带他来见我吧!”

1958年7月,李敏领着孔令华来到中南海,与父亲见了一面。毛主席见孔令华的第一面就觉得他非常合适,满意地说:“嗯,小孔生得很俊俏嘛,我同意你们交往。”

有段时间,孔令华的学习成绩有些倒退。李敏严肃地对孔令华说:“下次考试成绩出来前,我要和你减少联系。如果下次你的成绩还是这样差的话,那么我们就不要来往了。”

那段时间的一个周末,李敏回家看爸爸,毛主席问她:“好久不见小孔了,他还好吗?”

“他忙着学习呢!”

“没这么简单吧!是不是吵架了?”

“没什么,就是最近他成绩下降了,我和他约定,等成绩上去了,再和他交往。”

“只是一次成绩不好嘛,你回去后告诉他,要劳逸结合,有时间来家里玩。”

1963年,毛主席女婿孔令华搬出中南海,借一架板车拉着家当和妻儿 - 天天要闻

图|孔令华夫妇和毛主席

后来,孔令华参加高考,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北京航空学院。李敏才同意带他去中南海的家里玩。

二、孔令华和李敏喜结良缘

1958年寒假,李敏给当时正居住在上海的贺子珍写信,信中就自己和孔令华正在交往,并打算结婚的事情,咨询了母亲的意见。

贺子珍给的回信是:“你爸爸才是家里的话事人,他同意,我也同意。”

毛主席看到回信后,对李敏说:“婚姻大事,是你们自己的事。即便我同意了,也要带小孔去见你妈妈,看她对小孔满不满意。你妈妈同意了,你就可以跟着小孔,去见他的父母了。”

1959年暑假,李敏和孔令华在南昌见到了母亲。第一次见面,贺子珍对孔令华很满意,但还是那句原话:“你爸爸同意,我也同意。”

同年夏天,毛主席在庐山参加会议。在庐山,他和贺子珍秘密会面,这是两人时隔22年的重逢,也是他们这辈子最后一次见面。

庐山会议结束后,毛主席立即赶回北京。回到北京的第二天,也就是8月29日,在中南海丰泽园,毛主席为李敏主持了婚礼。

此前孔从洲(孔令华的父亲)已来到北京开会,当天一大早他就被毛主席的秘书接到了家里。主席高兴地对他说:“今天是孩子结婚的日子,你作为亲家公,也需要参加。”

接着毛主席向到场的客人介绍孔从洲:“这是孔从洲同志,也是李敏的公公,孔令华的父亲。”

毛主席拿出400元,摆了三桌酒席,请参加婚礼的亲友,共聚一堂,吃了顿便饭,又在春藕斋看了一场电影,婚礼就此结束。

婚宴结束后,毛主席留亲家聊天,两人聊了很多,从工作经历聊到了子女教育,一直聊到半夜才散场。

李敏和孔令华结婚后,考虑到两人都在北京上大学,毛主席同意两人将菊香书院小南屋作为婚房,暂时安顿下来。

这个小南屋里面的陈设非常简单,甚至还有些简陋:墙壁没有经过粉刷,没有家具,只有曾经的床单被褥。

三、孔令华与李敏搬出中南海

1963年,毛主席女婿孔令华搬出中南海,借一架板车拉着家当和妻儿 - 天天要闻

图|李敏和毛主席

1962年,李敏生下了大儿子孔继宁。外孙的降临,让毛主席喜出望外,一有空就会逗他玩,可是家家有本难念的经,李敏和丈夫遭到了别人的排斥。

为了不给爸爸找麻烦,李敏和丈夫思考再三,决定搬出中南海。毛主席当然舍不得女儿一家离开,但他只能沉重地对女儿说:“手心手背都是肉啊!”

李敏明白爸爸的意思,回去后,她跟丈夫商量:“爸爸的意思是不想让我们离开,你觉得该怎么办?”

孔令华回答:“既然丰泽园住不了了,或许我们可以在中南海内部找一个房子住下。”

受到丈夫的提醒,李敏想到了办法:“中南海还有不少空置的房子,只是条件不太好,我们确实可以搬去住。这样既打扰不到爸爸,又不至于离爸爸太远。”

这一方案实施后不久,李敏和孔令华又觉得,如果依旧住在中南海,本质上,并没有离开爸爸的庇护。为了争取完全意义上的独立,李敏决定彻底搬出中南海。

由于担心父亲不同意,李敏跳过爸爸,直接向中央办公厅申请

直接给中央办公厅写了一份报告,说:我已经结婚了,不需要再生活在中南海了,请求批准我们搬离中南海,去外边居住。

对此,毛主席表示支持,由于当时李敏大学还未毕业,他每月从工资中拿出40元,为李敏补贴家用,直到她参加工作。

1963年,孔令华从朋友家借来一架板车,拉着全部家当和妻儿,缓缓离开了中南海。

搬出中南海后,他们的出入证就被收走了,以后只能通过申请才能回家见毛主席,最重要的是,不是每次申请都能通过。

四、1976年毛主席去世

1976年9月8日,李敏的好朋友王桂苡()去李敏家拜访。对于朋友的来访,李敏并不高兴,她心事重重,总是欲言又止。王桂苡安慰她:“你是不是不舒服?如果生病了,要尽早就医,明天我陪你一起去?”

李敏摇摇头,说:“没什么。”

王桂苡似乎预料到了什么,她继续追问道:“你到底怎么了,可以和我说吗?”

“没什么,你先回去吧!”

第二天,也就是9月9日,王桂苡从广播中听到了毛主席去世的消息,她才恍然大悟。

在那段时间里,王桂苡常常守在李敏身边,希望能为她分担痛苦。李敏向王桂苡吐苦水:“有时候,我真希望我的爸爸是一个普通人,这样我就不用离开他太远,想见他也不用请示、报告等批准了。”

1963年,毛主席女婿孔令华搬出中南海,借一架板车拉着家当和妻儿 - 天天要闻

图|毛主席

从毛主席生病到去世,李敏只见过他三次。她说:“第一次,我在干校,接到电话,说爸爸病重,我马不停蹄赶到医院。简单见面后,就被迫离开了。

第二次,爸爸已经卧床不起,身体非常虚弱,但神志还是清楚的。当他认出我时,他虚弱地说:‘我的娇娇,你终于来了……’我心里有很多话想跟爸爸讲,可最终没有说出口。只是静静看着他,听他说:‘娇娇,你为什么老不来看我呀?’

第三次,也就是今天早上,中央办公厅派人将我接到中南海,具体什么事,他们没有讲,但我已经猜到了是爸爸去世的事情。进门那一刻,我的大脑一片空白,我不敢相信,曾经慈祥的爸爸,此刻已经离去……

我发疯似地跑向爸爸的遗体,抓住他的手,可是爸爸没有任何反应,我再也听不到他叫我的小名‘娇娇’了。多少年来,积淀在心中的委屈,再也不能向爸爸诉说了。”

毛主席的离世,代表李敏精神支柱的倒塌,她仿佛变了一个人。

9月16日,孔令华和李敏前往人民大会堂,瞻仰了毛主席的遗容。9月18日,两人又出席了追悼大会。

后来,为了纪念毛主席,孔令华和李敏在自家不大的四居室里,专门腾出一间大房间,设置了毛主席的灵堂。在主席的遗像前,摆着各式各样的花环,上面挂着一行工整的条幅,写着:永远继承爸爸的遗志。

1984年4月,随着母亲贺子珍的离世,从此李敏很少出门,几乎每天都守在灵堂前,回忆与爸爸妈妈在一起的时光。

此前一直在搞科技工作的丈夫孔令华,转业来到深圳创业,开办了一家科技公司。儿子孔继宁成为了驻外武官,女儿出国留学了。平时,家中只有李敏一个人。朋友见她太孤独,送了两只波斯猫给她解闷。

好心的朋友,担心李敏长时间待在家里会生病,多次劝她去外面走走,参加一些社会活动,呼吸新鲜空气。可是不管他们如何劝说,她总是无动于衷,不肯踏出家门半步。

二三十年来,李敏从不接受记者采访,外面的世界对她太陌生了。可是,她对父亲的感情是浓浓的,抹不掉、化不开。

五、孔令华意外离世,女儿孔东梅继承遗志

1999年,广州市举办毛泽东纪念活动,当时正在深圳工作的孔令华,被邀请出席。去时一切顺利,返回深圳的路上,不幸发生了车祸。

虽然孔令华被及时送进了医院抢救,但在手术过程中,因麻药使用不当,造成了呼吸暂停,未能抢救过来。

关于孔令华的逝世,李敏和子女以宽容的态度,原谅了院方。他们同意,按一般医疗事故的处理流程处理此事。

1963年,毛主席女婿孔令华搬出中南海,借一架板车拉着家当和妻儿 - 天天要闻

图|孔东梅

父亲逝世后,孔东梅继承了长辈的遗志。她为人宽厚,对人友好。她说:“父母从我懂事起,就带我和哥哥过起了平民化的生活,教育我独立生活,自食其力,做个普通人。有一段时间,父亲没有工作,一家四口,只靠母亲微薄的工资过日子,每天必须精打细算。

那段日子,母亲像普通百姓一样,一大清早就要上菜市场买菜,中午下班回来自己做饭。北京的冬天很冷,门一开外面的冷气就会一股脑吹进来,冻得人直打寒颤。为了省钱,我只能穿哥哥的旧衣服……”

孔东梅除了继承毛家的血统外,她身上还流着孔家的血液。有一次,孔东梅在西安出席新书签售会,她突然决定去爷爷(孔从洲)的老家灞桥区上桥梓口村看看。

回去那天,当地村民听说,孔从洲将军的孙女回来了,他们自发来到村里的小学迎接孔东梅一行人。小学生手捧鲜花,锣鼓队和秧歌队穿着表演服装,在空地上表演。

孔从洲是家乡人的骄傲,孔东梅是伟大领袖毛泽东的外孙女,双重身份,让父老乡亲激动不已。那天一直在下小雪,全村人饿着肚子等了很长时间,但是人人兴高采烈,他们为孔东梅准备了家乡的饭菜,大家等她一起吃饭。

孔东梅的车子到达村口时,等候多时的乡亲,敲锣打鼓欢迎他们的亲人回家。村里的老人眼噙热泪,上前嘘寒问暖。

在欢迎仪式上,孔东梅吃着玉米面搅团,眼泪在眼眶里转动。她知道,他们如此盛情,是因为自己是孔家和毛家的后代,那是一种淳朴之极的爱恋啊!

为此,孔东梅踏上了一条走近外公和外婆精神世界的独特人生之旅。通过与中央电视台合作的电视剧《毛泽东》,包括纪念毛泽东诞辰110周年的一些大型展览等活动,她真正感觉到自己走近了毛泽东。作为他的亲人和晚辈,她有责任更有义务把红色文化传播到世界的每个角落。

在编辑出版、传承和传播中国红色经典文化当中,为了获得更多的一手资料,孔东梅走访过许多落后的革命老区。

在那里,她发现:中国不少欠发达地区,包括很多革命老区,实际上仍处于贫困状态。这些地区的孩子,学习条件非常不好,有些地方甚至简陋到连教师都待不住……

孩子对知识的渴望,让她深有感触,她觉得自己必须站出来做点什么。一开始,她以个人的名义资助他们。但她很快发现,这不是长久之计。

经过研究,2015年,她主导创立了一家名叫东润公益基金会的机构,并担任理事长,致力于教育扶贫,先后启动了“东润启航奖学金”“东润益师奖”等公益项目。他们的足迹遍布全国,最北踏足内蒙古兴安盟,最西到达新疆克州乌恰县。

2020年武汉疫情,2021年河南特大暴雨,2022年山西吕梁特大暴雨,东润基金会都有大额捐款。

1963年,毛主席女婿孔令华搬出中南海,借一架板车拉着家当和妻儿 - 天天要闻

图|孔东梅

孔东梅说:“公益做了这么多年,我越发觉得:做公益必须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不能追求虚无的外表……”

孔东梅等毛主席后人,很好继承了毛主席的家国情怀,默默在不同的岗位上,为国家奉献力量,平时他们可能和我们一样,可一到关键时刻,他们总能冲在最前面。

我们应该感到庆幸,虽然伟大领袖毛主席早已远去,但他的爱国精神和务实的家风却在他的子孙后代中接续传承。

谨以此文感谢毛主席和他的女儿李敏、女婿孔令华。

衷心期望主席的后代永远幸福、安康!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每月1500万退休金没了,尹锡悦亮底牌行动,否则死刑或牢底坐穿 - 天天要闻

每月1500万退休金没了,尹锡悦亮底牌行动,否则死刑或牢底坐穿

最近韩国政坛那可是热闹非凡,就像一场大戏,一出接着一出。当地时间 4 月 4 日上午 11 时 22 分,韩国宪法法院代理院长文炯培宣布了一个重磅消息:总统尹锡悦被罢免,判决立即生效。这一下子,尹锡悦可就从高高在上的总统宝座上跌落下来了,不仅失去了总统权力,各
中方没得选,直接改手术刀为亮剑,特朗普被催辞职,叛徒纷纷冒头 - 天天要闻

中方没得选,直接改手术刀为亮剑,特朗普被催辞职,叛徒纷纷冒头

最近这国际局势啊,那真叫一个风云变幻,热闹得很。特朗普这老兄又不消停,第三次对中国发起了关税大战,这一来可就搅得全球经济的池水是波涛汹涌。可让人意外的是,这次咱中国一改之前相对温和的反制策略,直接 “亮剑”,那反击力度,可把全世界都给震住了。与此同时,在美国国
中方手术刀变剑,27国反将美国一军,特朗普气得要对华加50%关税 - 天天要闻

中方手术刀变剑,27国反将美国一军,特朗普气得要对华加50%关税

最近这国际局势,因为美国的关税战那是闹得沸沸扬扬。特朗普大手一挥,对全球发动关税战,这一回,咱们中国可不再像以前那样小打小闹地反击,直接“手术刀”变“利剑”,给美国来了个狠狠的回击。更让美国没想到的是,欧盟 27 国也紧跟其后,准备对美国反制,这可把特朗普气得
川普关税落地,印度第一个举白旗,中国快速实施对等反击 - 天天要闻

川普关税落地,印度第一个举白旗,中国快速实施对等反击

特朗普所发起的全球贸易战,打了全世界所有国家一个措手不及,特别是由他本人所规定的所谓“基准税”更是离了大谱,因为如果叠加美国先前向其他国家征收的关税来算,总关税已经超过了70%。从这一点我们也能看出,特朗普的“关税武器化”较之于他的第一个任期,变得更加具象化了
中国反制之后,特朗普连夜发文:美国必须坚持住,结果将载入史册 - 天天要闻

中国反制之后,特朗普连夜发文:美国必须坚持住,结果将载入史册

日前,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公布公告对原产于美国的所有进口商品加征关税,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关税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法》等法律法规和国际法基本原则,经国务院批准,自即日起,对原产于美国的进口商品加征关税。有关事项如下:一、对原
美国闯大祸了?希拉里突然出山,特朗普始料未及,美盟友被彻底激怒 - 天天要闻

美国闯大祸了?希拉里突然出山,特朗普始料未及,美盟友被彻底激怒

《大西洋月刊》记者爆料美政府高层作战计划群聊泄密事件后,英国、加拿大、奥地利近日均对此作出回应。CNN称,奥地利总统亚历山大·范德贝伦表示,“美国的局势再次说明,我们必须考虑(建立)一个强大、自信的欧洲,走自己的路,通过自身力量从战略上确保欧洲的和平。”英国首
最后期限已至,特朗普不演了,直言用降低关税来换取Tik Tok - 天天要闻

最后期限已至,特朗普不演了,直言用降低关税来换取Tik Tok

商务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新闻发言人表示,中方坚决反对美方单边对华加征关税,反对将经贸问题政治化、武器化、工具化。商务部新闻发言人 何亚东:中美双方经贸部门一直通过各种形式保持沟通,中方在关税问题上的立场是一贯的,我们坚决反对美方单边对华加征关税,反对将经贸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