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我们通常在纪念一些做出过重大贡献的人的时候会把他们的名字刻在一些地方。或者是通过一些其他更加永恒的方法让更多人听到他们的名字。
比如祖冲之先生,今人为了纪念他在数学方面的贡献还将月球上一个小山以他的名字命名。还有越南的一些城市也会以他们国内的重要人物命名,所以通过给一些地方命名来纪念重要人物的方法并不是我们的专利。
一、苦命的人
抗日战争结束后,国家为了纪念那些在战斗中牺牲的烈士们,专门修建了人民英雄纪念碑。对于那些做出过重大贡献的,比如左权,他的名字更是被用作地名来纪念。这就是左权县。
左权,1905年出生在湖南老家。这是一个苦命的人,出生在农村的他,三岁就经历了丧父之痛,虽然那时候他还小,根本不懂这些。但是在母亲独自一人的抚养下,他们的生活也非常穷苦。
父亲去世后,母亲白天做农活,晚上做针线活,虽然那个时候左权并不知道家里发生了什么,但是母亲的辛苦却是他看在眼里的。随着年龄一天天长大,小左权非常懂事,他经常帮母亲做一些事情。
再后来稍微大了一些,他就跑去给人家放牛赚点钱来补贴家用,他知道母亲一个人拉扯他们几个孩子非常不容易,所以主动帮母亲分担。有一次在放牛的时候他偶然间听到了学堂的读书声,便一边放牛一边听课。
没有想到他的这个行为被老师给发现了,看到他这个爱好学习,老师便把左权邀请到教室里听课。下课后老师还提问了他几个问题,没有想到左权对答如流,这让老师对他眼前一亮。
为了不失去这么好的一个读书苗子,老师告诉左权可以只交一半学费到学堂读书。听到这个消息后左权的心里忐忑不安,一方面是辛劳的母亲,一方面是对知识的渴望,他很难抉择。
二、开始进入学堂读书
后来回到家里他和母亲说了这件事情,母亲在听了事情的前因后果后,强烈赞同他到学堂读书。母亲心里清楚,只有读书才能够改变他们一家人的命运,所以愿意把全部积蓄拿出来让孩子上学。
就这样,左权开始学习文化知识。在1923年的时候,正在县城读书的左权受到革命新思想的影响,和同学们一起来到了黄埔军校。再后来,左权1925年加入共产党,开始参加革命。在八路军的队伍里,左权在中央的带领下南征北战。
这期间他还到过苏联留学,1930年学成归来后,左权被任命为军长加入战斗中去。经过留学后,左权的战斗理论知识更加丰富,回来后更是经常在实践中运用,没用多久他的大名就在八路军中广为流传。
后来在长征的时候,左权带领的部队又负责掩护大部队,在这个过程中立下赫赫战功。这当然是离不开左权正确领导的,但就是这样一个有勇有谋的战斗英雄,在1942年突破敌人包围圈的战斗中不幸牺牲。
那个时候的左权才只有37岁,当时毛主席得知了这件事情深感痛惜,作为革命队伍中又年轻又有经验的战士,像左权这种人才可以说是非常少的,所以毛主席格外珍惜这种人才。
后来左权牺牲后,毛主席决定把他牺牲的地方改名为左权县以表示纪念。当时毛主席的这个决定做出来也是非常艰难的,有不少人都反对他的这种做法,他们认为这种做法不仅有左倾的趋势,还会起到一种不好的带头作用。
三、保留至今
对于他们反对的这些说法,毛主席认为也有一些道理,但最后还是力排众议将这个命令下达了下去。在做出这个决定后,毛主席同时又下达了一个命令,未来严禁给地区冠以人名。
这就杜绝了后面有人模仿,有了这个规定,反对左权县命名的人自然就没有什么话可说了。虽然这个规定是给未来规定的,但新中国成立后依然有不少以人名命名的县和地区都改回了原来的名字,但是左权县一直保留着。
改回原名的那些地区,他们并没有违反规定,而是群众自发的。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左权县始终没有改变过,至今还在沿用。从这里就可以看出,左权在当地确实有很大的影响力,人们对他做出的重大贡献都表示认同,所以直到今天也没有人动过改名的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