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点击右上方的“关注”。感谢您的支持和鼓励,希望能给您带来舒适的阅读体验。
作为开国十大元帅之一的罗荣桓元帅,他一生的爱情故事既简单又曲折。罗荣桓第一次的婚姻是年轻时父母包办的,后来抗日战争时期又认识了他的第二位妻子,红军女干部林月琴。
二人既是革命同志又是人生伴侣,相处极为融洽,但是就在林月琴婚后怀孕三个多月时,却发生了极其戏剧性的一幕,就连毛主席也亲自找她谈话。
那么在二人的婚姻中到底发生了什么?最终的结果又是怎样的?一圈三连,点个关注~
林月琴的人生与爱情故事
林月琴,1914年1月出生于安徽金寨的一户小商家庭,那个时候人们思想大多都是封建的,认为“女子无才便是德”,但是林月琴的父亲并不认为,他本身就是一名中国共产党员,所以从小便将林月琴送去读书。
林月琴
年幼便经受教育的林月琴在父亲和校长的言传身教下,接受了反帝反封建的启蒙教育,开始向往革命,希望以后能成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为解救受压迫的穷苦中国农民而奋斗。
林月琴15岁那年,当地中国县委发动立夏节起义,年纪轻轻的林月琴不仅参加了游行队伍,还在起义中表现出惊人的组织能力,受到上级领导的重视,便同意了她的中国共青团入团申请,还被推举成为县苏维埃儿童团指导员。
但是由于父亲被错划为“改组派”不久后便离开了人世,林月琴也因此受到牵连被当地苏维埃政府送去“劳改队”,免除了当前的一切职务。
当时正好红四方面军过境解散了“劳改队”,满怀革命愿望的林月琴选择继续跟随红军主力部队,将中国革命事业进行到底。
林月琴
当时林月琴跟在红军部队的后面,还组织了一些命运相同的姐妹们一边跟随大部队跋山涉水,空闲时便帮助部队洗衣、做饭、照顾伤员。
尽管路途艰辛,红军领导也不断劝说她们,但是革命热情高涨的林月琴拒绝了领导的好意,似乎部队领导也被她的坚韧打动,16岁那年林月琴正式加入中国工农红军,在红四方面军的政治宣传部做宣传员。
虽然平日里只是做些宣传工作,但是在红军部队生活的日子里更加明白这是一支人民的部队,不断地宣传也让广大穷苦百姓看到中国未来的希望。
17岁林月琴成为了红四方面军妇女工兵营营长,任职期间她带领大家克服各种困难,为战士们解决了穿衣问题,成为了红四方面军后勤部队的一面旗帜。
后来,林月琴跟随红军部队开始漫长而又艰辛的万里长征,长征途中林月琴继续带领工兵营为战士们解决战略物资、筹备粮草、运送弹药,尽管过程十分艰难但是没有后退。
万里长征中,爬雪山、过草地,一个个悲惨壮人的英雄故事无不彰显出长征的艰难,但是这些林月琴一样走了过来,成为谱写中华民族英雄史诗的一份子。
同时也是在长征过程中,林月琴认识了她人生中第一位爱人,吴先恩,他当时时红四方面军总经理部军需处处长。
吴先恩
二人也是在工作中相识,当时长征路途漫长又历经危险,林月琴与吴先恩相互安慰,彼此勉励,很快便擦出爱情的火花。
后来经历千辛万苦,红四方面军与红二军成功会师,与红军总部来到了陕北,而林月琴与吴先恩原本就是自由恋爱,后来来到陕北由康克清出面做媒,二人最终结为夫妻。
但是好景不长,二人结婚没多久,吴先恩因为组织需要跟随西路军过黄河西征,而林月琴也跟着卫生队来到了延安,殊不知此次分别既是永远。
当时国民党反动派实力强大,敌我力量太过悬殊,西路军西征过程几乎节节败退,损失惨重,受到消息的林月琴也是忧心忡忡,生怕二人从此生离死别,然而内心的不安最终还是得到确认。
林月琴
康克清大姐一改往日和蔼的笑容,一脸严肃又面带忧伤地来到了林月琴的房间,她告诉林月琴西路军征战过程2万多人几乎全军覆没,而她的丈夫吴先恩即便没有战死估计也是凶多吉少。
防止林月琴过于悲伤,康克清安慰她一边握着她的手说到:“月琴,你是一个坚强的同志,一定要镇定,不要想不开。”
尽管林月琴此刻已经悲痛欲绝,但是她还是抱有一丝希望,苦苦等待丈夫归来的消息。
但是“福无双至,祸不单行”,林月琴没有等到丈夫归来的消息,反而收到了他被国民党反动派囚禁的噩耗。
要知道一旦被国民党反动派监禁,即将到了的遭遇绝对是生不如死,敌人的严刑拷打即使是听上去就已经让人闻风丧胆,此刻林月琴仿佛已经看到了自己的丈夫被敌人打的皮开肉绽,她不敢继续想下去。
组织上也十分同情她的遭遇,1937年1月林月琴被调往中共中央党校进行学习,虽然刚开始得到消息的林月琴悲伤之情难以言表,但是她明白继续沉沦下去是没有用的,她将悲痛化作动力,通过在党校的学习不断充实自己,为了早日实现中国革命事业而奋斗。
同时也是在党校学习期间,林月琴认识了她人生中第二位伴侣,那便是罗荣桓。
罗荣桓
众人架鹊桥,新婚夫妇却显忧虑
党组织在得知林月琴的悲惨遭遇后,便安排她到中共中央党校进行学习,林月琴也没有辜负组织,化悲愤为力量不断学习充实自身,同时在党校学习时认识了一位同学,也是未来自己人生的伴侣,罗荣桓。
当初罗荣桓在参加革命之前,在家人的安排下,与一位名叫颜月娥的姑娘结为夫妻,那个年代婚姻大多是父母包办,而且罗荣桓为人腼腆也不好意思拒绝。
但是“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为了国家民族大业罗荣桓一心向往中共革命事业,但是革命并不是“过家家”,而是把脑袋别在裤腰带上、刀尖上添血的日子,在他下定决心参加革命时,经过慎重考虑后,罗荣桓不愿意耽误姑娘的青春年华,决定与自己的妻子离婚。
而且罗荣桓参加革命后一心向党,也没有考虑过自己的婚姻大事,将自己整个青春年华全部奉献给革命事业。
当时在党校学习时,罗荣桓听说了林月琴的悲惨遭遇,也十分同情,所以在党校学习期间,罗荣桓经常会给予帮助,给林月琴将学习资料,在她难过的时候罗荣桓也会给予安慰,分享自己的革命故事。
罗荣桓虽然在老家结过婚,但是那是父母为其包办的,而且这么多年来一直投身革命事业,为人腼腆的性格依旧,但是除此之外,罗荣桓为人坦率、真诚,林月琴经常听起他聊起过往,在你来我往的过程中,林月琴对罗荣桓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二人越来越熟悉,已然成为了对方的知己,感情也逐渐升温。
有一天,罗荣桓向林月琴表达了自己的情感,林月琴望着他真挚且饱含深情的眼神,想起曾经罗荣桓为自己讲述过往,为自己排忧解难,而她也经常想罗荣桓诉说自己的情感,二人在不经意间都有了进一步地了解,此时见到罗荣桓想自己表达情感,林月琴也害羞地点了点头。
后来,林月琴长征过程中认识的好友刘桂兰在延安与保卫处副处长徐建国结为夫妻,当她听说自己的好友还没有婚配时,便张罗着为他安排相亲,其实就有罗荣桓。
就这样,在刘桂兰的牵线下,林月琴与罗荣桓在延安正式结为夫妻,同时也给了林月琴第二次生活。
1937年5月16日这一天,上级正式批准军委后方政治部主任罗荣桓与红军战士林月琴结为夫妻。
那天山丹丹花(又名红百合)开的那样鲜艳、热烈,本身有着热烈追求象征的红百合在红军来到陕北后,又被人们赋予革命的内涵,此刻的红百合不仅在祝贺这队新人喜结良缘,也对他们为了革命事业的奉献做出肯定。
这一天一大早,林月琴便来到罗荣桓的住处,将他睡觉盖的被子,又用把床单清理干净,拧干以后铺晒在延安河畔的鹅卵石上,然后开始收拾婚房。
那个时候全国正处于抗战时期,物资紧缺,即便是结婚也没有太多礼品,新房更是相当简单,把砖头垒起来以后当上木板,在铺上洗干净的被褥便是婚床,窗户上贴着大大的喜字,向人们宣告他们的喜事。
当时物资紧缺不流行送礼,但是罗荣桓为了前来祝贺的战友们、朋友们,特地让老朋友捎来几袋白面,让伙房给大家下面条吃,面条也很简单,一点蔬菜,就连油荤都很少,即便如此在平常也是很少见了。
那个晚上,大家吃的开心,与这对新人交流也很开心,大家都送上了自己的祝福,婚房里洋溢着喜庆、祥和。
二人结婚后没多久,由于前方战事吃紧,罗荣桓被调到前线做工作偶尔才能回来一次,林月琴便安心待在延安努力学习,在延安做好本职工作。
结婚三个月后,有一阵子林月琴吃饭就恶心,后来经过检查才知道自己已经怀孕,她又惊又喜,空闲时便为自己的孩子织衣服,以便急忙想把这个消息告诉罗荣桓。
可是造化弄人,这一天正好是夫妻团聚的日子,林月琴也将自己怀孕的好消息告诉罗荣桓,但是罗荣桓却带回一个十分戏剧性的消息。
现在全国以抗日战争为主,国共再一次摒弃前嫌联合抗日,原先被俘的西路军将被释放从河西走廊转到延安,而林月琴的前夫吴先恩也被释放,罗荣桓已经与他见了面,还称吴先恩是一位坚强的战士,明天将举行欢迎仪式。
这个消息对于林月琴和罗荣桓来说都是让人十分尴尬的消息,那一夜二人彻夜未眠,思绪万千,不知道该如何面对明天的欢迎仪式。
很快第二天便到了,在会议上许多人见到了生离死别的老战士,大家相互拥抱,哭作一团,此刻林月琴坐立不安,十分惶恐,她不知道该如何面对吴先恩,她该如何取得吴先恩的原谅。
但是坐在屋内的林月琴等了很久也没有看到吴先恩的身影,直到一位女伴前来给她捎了口信:“我一点都不怪你,当我被敌人俘虏时我已经做好了牺牲的准备,而罗是一名真诚、忠实的同志,我祝福你们,希望你们永远在一起恩爱,白头偕老。”
过了很久,罗荣桓来到林月琴的身边,告诉她自己将要奔赴前线调往115师当政治部主任,虽然林月琴也想要一同前往但是此时她怀有身孕,前线作战部队又没有女性编制,便让他安心待在延安。
同时也借此机会让林月琴冷静一下,罗荣桓不是强人所难之人,他愿意给林月琴一个机会让她选择自己的未来,无论怎么样自己永远都会支持她的决定。
林月琴也被他的真诚所打动,何况此时已经怀有罗荣桓的孩子,自己永远不会离开罗荣桓,无论将会经历什么,她会和罗荣恒永远走下去。
但是林月琴本身就是再婚,如今她的前夫又回到了延安,这不免让有些同志有所争议,不少同志认为她应该回到吴先恩的身边,但是林月琴立场坚定,无论别人怎么说她都会陪在罗荣桓的身边。
后来这件事引起了毛主席的注意,当林月琴得知自己将接受毛主席的谈话时,又是彻夜未眠,她在准备面对毛主席该如何说明。
林月琴
林月琴按时来到毛主席的住所,毛主席也是很和蔼地让她坐下,还关心她自己将新婚丈夫派往前线,自己有没有压力。
林月琴坚定地表示为了国家和民族大业,自己的儿女私情不足为题,应当以顾全大局为主要。
毛主席对于她的觉悟表示肯定,后来毛主席询问关于最近的争议,询问林月琴自己的个人意愿。
此刻林月琴再也忍不住委屈向主席诉起了苦:“自己与罗荣桓有了孩子,虽然不能再回到吴先恩的身边,但是他也表示对自己的支持,还祝福我们的婚姻,而且自己也已经想组织上表明了态度,但是仍然有同志说自己这是破坏团结,破坏士气,影响恶劣。”
听到这里毛主席立即反驳道:“这种说法没有根据,你也没有那个能量去破坏两个军的团结,而且现在部队没有用婚姻法,那么女性的意愿和感情就是法,如何决定由你自己决定。”
得到毛主席的支持,林月琴欣喜万分,毛主席为他们判了案,也为林月琴卸下了包袱,她立即将这一消息告诉罗荣桓,让他不要担心,专心打仗多打胜仗,早日赶走侵略者,解放中国。
后来罗荣桓一心专注于工作,战事吃紧他亲自赶往前线,还因此累倒了,多年征战让他积劳成疾,建国后罗荣桓被授予元帅军衔,但是工作依然没有落下,虽然后来在苏联得到手术治疗,但是回国后依然没有好好休息,病情不断加重,于1963年罗荣桓不幸逝世。
而林月琴也没有就此沉沦,依然发挥自己的革命力量为祖国建设做贡献,即便退休后依然发挥余热,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不仅时罗荣桓的贤内助,更是一位坚定的无产主义革命斗士,将丈夫的革命热情不断延续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