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参加科举考试有多难?难怪范进才考中一个举人就疯了

2022年06月30日21:49:26 历史 1703

我们都说现代的高考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能够在莘莘学子中脱颖而出走入大学的校门,无疑是件极不容易的事。

但其实,古时候的科举考试尽管没有现在这些五花八门的学科,但它的难度也是非同小可的。

古代参加科举考试有多难?难怪范进才考中一个举人就疯了 - 天天要闻

寒窗苦读数十年,仍然名落孙山没有功名傍身的其实也大有人在,甚至他们可能并不是因为才疏学浅没有高中,而是在之前的资格审查环节就被淘汰下来。

那么,古代的科举究竟难在了哪些地方呢?

科举参试身份限制多

隋朝创设了科举制度,广开才路,打破了之前由世家大族把控朝廷重要官职的局面。

古代参加科举考试有多难?难怪范进才考中一个举人就疯了 - 天天要闻

尽管科举制度给许多寒门学子提供了入仕为官的路径,但这个科举考试确实不是随随便便谁都能来参加的,光是参与科举的士子身份便有着诸多限制。

以开科举先河的隋朝为例,隋朝的科举制下士人可以自由报考,但并不是所有人都具有报名资格可以应举的。

第一,隋朝禁止商人参加科举考试。隋文帝曾经专程下诏明确工商背景出身的学子不得参加科举考试,这一定程度上也是受“重农轻商”思想的影响的。

古代参加科举考试有多难?难怪范进才考中一个举人就疯了 - 天天要闻

第二,禁止居父母丧者参加科举考试。我国历来重视孝道,父母尊亲属去世的话,子女是要居家服丧的,并且要遵守不得宴饮、不得婚嫁的诸多规定。

其中,以隋朝为代表的很多朝代也都补充规定了,士人在服丧期间不得参加科举考试。因为常言都说“百善孝为先”,朝廷方面认为只有尊重孝道守礼法的学子,才是他们真正需要的人才。

而到了明朝时候,对报名士子身份的限制就更多了起来。

古代参加科举考试有多难?难怪范进才考中一个举人就疯了 - 天天要闻

明太祖朱元璋颁布的《科举条格诏》里就规定了四类人不得参与科举考试,分别是:已经入仕的人、曾经在元朝科举中登科及第并且做官的人、被罢黜的官员和娼妓之流。

而这样的身份限制一直被沿用到了明末清初。

所以说,古代的科举考试中,第一关的报名环节便限制多多,开局就提高了科举入仕的难度。

古代参加科举考试有多难?难怪范进才考中一个举人就疯了 - 天天要闻

赴考过程繁琐艰辛

每个朝代对各个环节的考试称谓可能有所不同,比如唐朝时称地方科举为州县试,宋朝则将称之为取解试,元朝之后则一般都命名为乡试了。

乡试中试的话就成为“举人”,只有通过了乡试才有资格参加之后的会试和殿试。

古代参加科举考试有多难?难怪范进才考中一个举人就疯了 - 天天要闻

但乡试的流程也是很复杂的,并不是单纯本人到考场报到便可以顺利入场开考的。

首先是印卷。明朝时候规定,地方士子赴试需要经过特定的程序。也就是需要得到官方的认证,持有官方印卷才可以入场。

按照朱元璋颁发的条例规定来看,赴试的士子需要写明自己的籍贯、三代信息、本姓和年龄,之后由乡里保举,才能前去印卷。

古代参加科举考试有多难?难怪范进才考中一个举人就疯了 - 天天要闻

这里的“印卷”其实就是在这份已经写明自己信息的草卷上加盖官府公印,赋予一定的证明效力,士子拿到这份证明文书之后便等于说取得了一份“准考证”,之后才能参加考试。

而如果考生顺利通过了乡试,准备参加下一环节的会试的话。他甚至还需要提前拿到布政司所开具的公文文书,才能前往礼部印卷参与会试。

其次是赴试。乡试并不是每个地方都有资格举办的,明朝时候的乡试都是在各省的省会举行,会试和殿试则都定在京都。

古代参加科举考试有多难?难怪范进才考中一个举人就疯了 - 天天要闻

对于大部分学子来说,他们参加乡试都是要经过长途跋涉才能赶到考场的,而且明代时候的交通并不发达,士子们赴试参考往往还需要提前启程。

尤其是当时居住在海南琼州府的考生,因为海南琼州的科举归属到了广东,赴考的士子需要渡过琼州海峡才能参考,这一路上凶险艰苦自然不必多说,稍有不慎还有性命之忧。

古代参加科举考试有多难?难怪范进才考中一个举人就疯了 - 天天要闻

最后还有科考时间。乡试开考的时间一般正值酷暑,而会试往往在腊月寒冬。

长途跋涉本来就是极其考验身体素质的过程,再碰上极热或者极寒的天气,不少学子病倒在了赴考的路上,暴毙而亡的也不在少数。

由此看来,对于古时候的考生来说,能够顺利抵达考场之外已经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了。

古代参加科举考试有多难?难怪范进才考中一个举人就疯了 - 天天要闻

考试过程煎熬

而当考生好不容易准备踏进考场大门了,真正的煎熬才刚刚开始,首先便是搜检环节了。

在开考前,士子们都需要经历一个“搜身”环节。不论是酷暑还是严寒,学子们都需要在进入考场前脱掉衣服等待搜身,以防止他们作弊。

脱光身子搜检对于看重礼节尊严的文人而言,无疑于一种“屈辱”。

再则便是正式开考。

古代参加科举考试有多难?难怪范进才考中一个举人就疯了 - 天天要闻

明朝时候规定,乡试共有三场考试。八月初九是乡试开考的日子,第一场考察“四书”和经义。之后八月十二考第二场,试论、判、诏、浩、章、表。八月十五日考第三场,考察策论和经史。

也就是说,乡试的考试内容极其庞杂,而且时间战线也拉得极长,这对于考生而言无疑是脑力的极大消耗。

但另外需要注意的是,一旦进入考场,考生在全部考试结束前是不能提前离开的。

古代参加科举考试有多难?难怪范进才考中一个举人就疯了 - 天天要闻

这也就意味着,在这为期数日的考试过程中,考生都需要被限制在四四方方的小小考所内,极其不方便,尤其是在有如厕需要的时候,更显得格外麻烦。

有些考生便是因为溲溺不自由,甚至有茶水也不敢多喝,硬生生挨到考试结束。

这一场考试下来,不光是脑力消耗,对于士子个人的身体和精神来说都是一重磨炼。

古代参加科举考试有多难?难怪范进才考中一个举人就疯了 - 天天要闻

也难怪古时候很多世家大族都是驱车来接考生出考场,因为不少身体素质欠佳的考生在走出考场时,便会因为体力不支而倒地。

而乡试之后的阅卷环节自然也是慎之又慎,因为乡试通过的名额是极少的。

元朝时全国乡试一共录取300人,明太祖朱元璋时则规定每个省份都可以在乡试中录取40人。

古代参加科举考试有多难?难怪范进才考中一个举人就疯了 - 天天要闻

全国三百人的录取名额,各省四十人的录取名额,这个通过比例甚至比如今的高考还要低上许多。

也难怪范进中了举人之后便高兴地欣喜若狂,因为按照古时候的通过比例来看,范进实在也算是学子中的翘楚了。

由此可见,古时候的科举考试从报名开始便已经进入了困难模式。从身份限制再到艰辛赴考,直到最后坐到考场上,每个环节都充满了艰辛不易。

古代参加科举考试有多难?难怪范进才考中一个举人就疯了 - 天天要闻

能够冲破重重困难,在科举场上一鸣惊人自然也就成为了天大的喜事。这也难怪古人形容的人生四大喜事之一便是“金榜题名时”了。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左宗棠与新疆”学术研讨会在新疆哈密市举办 - 天天要闻

“左宗棠与新疆”学术研讨会在新疆哈密市举办

中新网新疆哈密6月15日电 (陶拴科)15日,“左宗棠与新疆”学术研讨会在新疆哈密市举办。来自全国各地的历史学者、文化专家50余人齐聚一堂,围绕左宗棠的精神价值、历史贡献展开深入探讨。15日,“左宗棠与新疆”学术研讨会在新疆哈密市举办。
韩国:朝鲜“修墙”! - 天天要闻

韩国:朝鲜“修墙”!

点击上方“CCTV4” 关注我们!据韩国媒体报道,韩国政府发现,朝鲜正在军事分界线上修建隔离墙。韩国政府认为,上周朝鲜军人越界事件可能与此有关。韩媒:朝方正在军事分界线东侧、西侧和中间地段同时施工据KBS电视台15日报道,韩国政府发现,朝鲜正在军事分界线的东侧、西侧和中间地段同时施工,建造隔离墙。韩方此前曾通...
我国有座城市,是被侵略者命名的,为何新中国成立后也没改呢? - 天天要闻

我国有座城市,是被侵略者命名的,为何新中国成立后也没改呢?

在东北城市里,大连无疑是一个别样的存在。这里位于东北的最南边,是全国14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也是中国内地唯一一个有轨电车未曾中断过的城市,有数不清的广场。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大连是著名的浪漫海滨之城、无拥堵城市、时尚之都、足球之城,以及海鲜之城。其实,大连的历史并不长,确切地说,大连实际上是被近代史上那...
南都现场直击:大鹏所城城墙坍塌部分为1984年重建 - 天天要闻

南都现场直击:大鹏所城城墙坍塌部分为1984年重建

南都讯 记者曾海城 谢宇野6月15日下午,深圳大鹏新区发布暴雨橙色预警信号,受连续强降雨影响,深圳知名古城——大鹏所城南门东侧城墙发生小范围坍塌,目前景区已临时关闭,文物专家正评估坍塌情况,南都记者从大鹏新区古城博物馆了解到,坍塌部分为城墙
邵雍晚来得子,写诗寄予厚望,语重心长,感人至深 - 天天要闻

邵雍晚来得子,写诗寄予厚望,语重心长,感人至深

品经典诗词,讲历史故事,玲子欢迎您的光临。前言:“惟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苏轼仕途坎坷,所以他希望儿子大智若愚,人生顺遂。“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父爱如山,陆游勉励儿子刻苦攻读,将来能有所成就。
郦道元一生写尽山水,为何因水尽而亡? - 天天要闻

郦道元一生写尽山水,为何因水尽而亡?

提起郦道元,大家似乎只能想起他写了《水经注》,好像是个地理学家兼文学家,其余就不知道了。其实,郦道元是个典型的六边形战士。除了地理和文学,他还擅长军事和历史,不仅文武双全,还是百姓和朝廷都公认的好官。咱们从《水经注》开始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