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历史建筑重新开放,一劳大旧址“上新了”

2022年06月27日10:57:05 历史 1802
百年历史建筑重新开放,一劳大旧址“上新了” - 天天要闻

第一次全国劳动大会旧址伫立珠江南岸。

海珠区滨江西路230号,一幢中西结合、历经岁月洗礼的小楼伫立珠江南岸眺望广州城,整体由南北两幢建筑组成,北面的西式混凝土主楼是当年广东机器工会办公场所,始建于20世纪20年代,南面砖木结构的大礼堂是第一次全国劳动大会会场

一百年前,中国工人阶级第一次全国性的盛会——第一次全国劳动大会在此胜利召开,是中国工人阶级开始走向联合、走向团结的重要里程碑,开创了中国工人联合起来的新纪元,巩固和强化了中国共产党在全国工人运动中的领导地位,在党史和工运史上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第一次全国劳动大会亦创造了“五个第一”,即中国工人阶级第一次全国性的空前盛会;第一次实现了全国工会和有组织工人的团结与联合;诞生了中国第一个“八小时工作制案”;第一次明确了以“产业组合”作为建会的组织原则;第一次提出成立全国总工会

为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广州市总工会决定对第一次全国劳动大会旧址再次进行整体修缮,并对原陈列进行改造提升。经过一年筹备,修缮后的第一次全国劳动大会旧址(下称“一劳大旧址”)在6月27日重新敞开大门,迎接来往参观学习的公众。

百岁旧址静述中国工运百年史

期颐之年的一劳大旧址再次揭开面纱,有如一位饱经沧桑的老者摊开一幅恢宏的历史画卷,细数着来时路上的每一步。

时间回到一百年前的1922年,为引导工人阶级有组织地团结战斗,推动全国工人运动磅礴发展,5月1日至6日,中国共产党以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的名义,发起召开了第一次全国劳动大会。林伟民、苏兆征、邓中夏、李启汉等来自全国12个城市的170多名工人团体代表在广州珠江南岸的广东机器工会礼堂聚首。

大会接受了中国共产党提出的“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军阀”等政治主张,通过了《八小时工作制案》《全国总工会组织原则案》等十项决议案,并决定在全国总工会未成立前,以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为全国总通讯机关。

百年历史建筑重新开放,一劳大旧址“上新了” - 天天要闻

一劳大旧址二楼展厅,众多珍贵历史文物一一亮相。

作为中国工人阶级第一次全国性的盛会,第一次全国劳动大会的胜利召开,是中国工人阶级开始走向联合、走向团结的里程碑,开创了中国工人联合起来的新纪元,大大提高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的威望,巩固和强化了中国共产党在全国工人运动中的领导地位。

在空前热烈的氛围中,工人运动风起云涌。三次全国劳动大会在广州连续召开,见证了从建党初期到大革命失败前中国工人运动的全过程。

一百年过去,一劳大旧址仍伫立于此,作为具有象征性意义的历史起点,她承担起了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的责任。如今,这里已成为首批全国职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中国工人运动革命传统教育暨研究基地、广东省红色革命遗址、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省、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等

守护历史原貌 开启下个百年

历经百年风雨,老化是所有历史建筑逃脱不了的宿命。2021年,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保护红色遗产、弘扬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加大力度挖掘和保护好第一次全国劳动大会旧址的红色资源,广州市总工会全面启动旧址整体修缮及展陈改造提升改造工作。

根据专家意见,广州市总工会对此次修缮及陈列改造提升工作明确了三条基本原则,即“修旧如旧”“减轻负重”“功能聚焦”,在修缮过程中保留原有规格和形状,为文物建筑“减负”,对与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不相关的使用功能进行“减负”。

记者留意到,百年前的一劳大会场(即礼堂)原貌、主楼原木旋转楼梯、窄窄的长廊、老旧方格地砖、西式壁炉等均在此轮修缮中被完整地保留下来。

“整个项目叫作修缮和展陈提升改造。在修缮方面,建筑的外在形象耳目一新,但总体原则还是‘修旧如旧’,我们希望能尽最大努力保留建筑风貌,最大程度呈现当年的革命历史氛围和时代气息。”广州市总工会研究室主任王新剑告诉记者。

百年历史建筑重新开放,一劳大旧址“上新了” - 天天要闻

第一次全国劳动大会会场。

为了尽可能保留历史原貌,一劳大会场的修缮工程细致入微,其中就包括对筒瓦屋面进行检漏和补灰、檩条进行重新打磨及防腐处理,对开裂严重的檩条进行更换等等。值得注意的是,在本次修缮提升中,第一次全国劳动大会会场布置完全参照历史记载还原了百年前的实景。主席台中央设有工人讲坛,上方悬挂标语和口号。会场正上方的红色五星代表了工人阶级团结抗争的坚定信念,周围悬挂的小红旗上写着劳工神圣、工作八小时等劳动标语。

对于主楼,此轮修缮在修旧如旧的同时,结合功能聚焦,着力减轻负重,修补水磨石地面破裂处、更换破损缺失的花阶砖,拆除主楼面绿化、屋面钢结构楼梯,附属楼楼梯雨棚……同时,取消原来设置在主楼的会客室、办公室、职工书屋、职工大学堂等功能,替代以临展、场景复原等贴合文物保护和历史宣传的轻功能附属设施。

除此之外,解放后加建的四楼现用作红色阅读空间,除了丰富的纸质书籍外,还设有一间电子阅览室,配有电脑设备,未来,这里将举办沙龙、朗诵、学术交流等活动,逐步扩大红色文化的品牌影响力和辐射。

坐落于气候潮湿的南方,一劳大旧址修缮工作还特别注意受潮发霉等情况。着眼于文物长期保护,修缮工作对主楼屋面、外廊、各层卫生间等有防水功能要求的房间进行检漏及防水处理,对受潮发霉、开裂和渗漏的墙体进行修补,对排水系统进行清理,力争使文物长久安全。

负责此次修缮工作的广州市第二工人文化宫主任周敏表示,“跟以往最大的修缮区别就在于,这一次我们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红色革命文物保护的讲话精神对文物进行科学保护,我们一定要筑牢文物安全底线。”

文物打底+艺术点缀+科技焕新 提升“沉浸式”打卡体验

为纪念第一次劳动大会召开100周年,6月27日,《扬帆:红色工运全国联合之路——第一次全国劳动大会历史陈列》主题展览在修缮一新的一劳大旧址正式对外开放,118件(套)文物、约240张图片,众多珍贵历史材料一一公开亮相,搭配上油画、浮雕、触摸屏、视频、造型、沙画等丰富多样的手法,主题展陈尽显历史厚重感、现代艺术感与科技先进感,突出广州特色,使观众在场景中释放回忆,在行走中了解历史,在互动中汲取文化营养。

展览复制了当年的《湘江评论》《新青年》《工人周刊》《劳动者》等刊物。广州共产党早期组织的机关报《广东群报》,广州第一个革命工会——广州土木建筑总工会章等珍贵历史文物也在此次展陈展出。在一张张带着油墨印刷痕迹的纸张中,前来探访的观众得以重温先辈的理想与信仰,回顾波澜壮阔的革命历史。

百年历史建筑重新开放,一劳大旧址“上新了” - 天天要闻

巨型浮雕讲述百年工运史。

巨型浮雕是此次展陈的一大亮点,其艺术表现手法还原式地描绘了一幅幅恢宏的历史画卷走进主楼一层,《全国劳动大会第一次会议宣言》映入眼帘,左侧的红色巨型浮雕静述着广州工人运动的故事。沿着百年前的原木旋转楼梯来到二楼,序厅右侧乘风破浪的浮雕,寓意从一劳大开始,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工人阶级走向红色工运全国联合之路,在党的指引下扬帆远航;左侧的拳头雕塑,代表着工人阶级团结奋斗;中间的弧形结构设计了旋转向上的红色工运之路,寓意中国共产党引领工人阶级开始走向全国团结的道路。

百年历史建筑重新开放,一劳大旧址“上新了” - 天天要闻

沉浸式码头搬运实景场景成为展陈的一大打卡点。

在主楼二楼,沉浸式码头搬运实景场景成为展陈的一大打卡点。船只航行、江水涌动,船工上工,背后一面墙是大幅广州航运油画,虚实结合间,再现了广州近代产业工人生存、工作的原生态场景。

在文物保护和利用中,科技创新往往是那股焕新的活力来源。记者观察到,展陈现场特设了一面透明触摸屏,轻轻一拨,一组珍贵的20世纪初广东特别是广州地区部分工会的徽章等即呈现在眼前。五四运动前后,广东各种工人组织和工界团体大量出现,据记载,1921年广州已有各种工会130个。本次展出的广州土木建筑总工会章就是展陈的重要文物之一,该工会是广州共产党早期组织领导成立的第一个革命工会,会员达4000多人。

在一劳大旧址及展陈正式对外开放之前,2022年广州职工“悦读圆梦”系列读书活动暨红色工运之路寻访之旅在此举办。香港青年叶文龙向南都记者分享了参观后的心得体会,“这场活动给我们上了一堂形象的党史教育课,让我们港澳青年可以直观地认识到先辈的付出和这段有意义的历史,也激励我们这一代穗港澳青年担当起当代青年的责任,不忘初心,奋勇向前。”

广汽本田职工何滢滢也表示,“作为工会专职干部,我们平常也一直在找可以学习工人运动史的教学基地,一劳大旧址的修缮提升和开放对作为新时期工人的我们来说帮助很大。另一方面,一劳大旧址有很多历史照片、资料都是第一次展出,也让我们更加清晰地了解到之前红色工运的历史。”

站在百年时间节点,回望中国工会走过的道路,一劳大旧址作为中国近现代革命策源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主要标志之一,承载着党早期领导工人运动筚路蓝缕、顽强奋斗的历史记忆,承载着中国工人阶级和中国工会矢志不渝、勇毅笃行的伟大历程。

在一代代人的细致守护和一次次保留原味的修缮中,一劳大旧址还将继续把中国工运的故事传承下去。王新剑表示,“她已经走过了100年,我们希望她能再走100年。”

采写:南都记者 李梓毅 实习生 曾晓茵

图片:通讯员提供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入选中国“百年百大考古发现”!探秘“中国古代第一豪车” - 天天要闻

入选中国“百年百大考古发现”!探秘“中国古代第一豪车”

2000多年前的“中国古代第一豪车”长什么样?在甘肃省天水市张家川回族自治县,以“车辚马萧 西戎绝唱”为主题的马家塬车舆博物馆,是目前中国仅有的以战国西戎车舆为主题的专题博物馆。入选中国“百年百大考古发现”的马家塬遗址,是目前中国已知等级最高的一处战国晚期西戎贵族墓地。位于中原农耕区和草原游牧区交汇地带...
“兵仙”韩信,死前大喊3个字,现在成了不少人的“口头禅” - 天天要闻

“兵仙”韩信,死前大喊3个字,现在成了不少人的“口头禅”

提起韩信,大家都会想到王者峡谷之中,那个最靓的仔,全图没有他过不去的坎,简直就是偷塔必备。但是你知道吗?在历史中,韩信可是相当厉害的军事家,是西汉的开国功臣,善于指挥大兵团作战,兵法谋略了得,常常以少胜多,被称为“兵仙”“战神”级的人物。
“5·18国际博物馆日”长沙主会场活动在长沙博物馆启动 - 天天要闻

“5·18国际博物馆日”长沙主会场活动在长沙博物馆启动

5月18日是第48个国际博物馆日,主题是“博物馆致力于教育和研究”。5月17日,2024年“5·18国际博物馆日”长沙主会场系列主题活动启动仪式在长沙博物馆举行。本次活动由长沙市文化旅游广电局主办,长沙博物馆承办,湘江新区宣传工作部、各区县(市)文旅(广)体局协办。湖南省文物局党总支委员、综合规划财务处处长彭士奇...
刘少奇同志纪念馆举办2024年国际博物馆日暨社科普及主题周系列活动 - 天天要闻

刘少奇同志纪念馆举办2024年国际博物馆日暨社科普及主题周系列活动

5月17日,刘少奇同志纪念馆围绕国际博物馆日主题——“博物馆致力于教育和研究”,结合湖南省社会科学普及主题活动周,开启主题文化宣传活动。上午9点15分,原创研学思政课《“此致·近你”——“爱”的家书》(父母篇)在刘少奇同志纪念馆多功能厅首次开讲。炭子冲小学的近百名学生成为了这一课程的首批宣讲对象。该课程甄...
辛追娭毑长这样!湖南博物院首次AI重现,业内:AI时代的文物将焕发新生 - 天天要闻

辛追娭毑长这样!湖南博物院首次AI重现,业内:AI时代的文物将焕发新生

身着橙色汉服的“辛追夫人”,双手安放膝前正襟端坐,五官立体、仪态大方,皮肤肌理清晰可见……穿越2000余年的历史沧桑,人们竟然在今时今日见到了辛追夫人的“真容”……5月17日,“东方睡美人”汉代辛追夫人化身3D数字人亮相。这是在马王堆汉墓考古发掘50周年之际,其考古成果在数字化领域的又一重大应用。马王堆汉墓是...
突然爆火!菏泽郭有才,“当官”了! - 天天要闻

突然爆火!菏泽郭有才,“当官”了!

近日,山东菏泽小伙郭有才翻唱的歌曲《诺言》,带火了菏泽。他经常直播的菏泽南站也成了菏泽最热门的打卡地之一。 5月17日,据菏泽市文化和旅游局官方账号发布的最新视频,郭有才已被聘为菏泽市文化....
四人赛题库-隋朝 - 天天要闻

四人赛题库-隋朝

隋朝(581年—618年),创建者是隋文帝杨坚,建都大兴城(今陕西西安),第二任皇帝隋炀帝杨广迁都洛阳。隋朝仅仅持续了38年,虽然统一了全国,疆土也扩大了不少,但大事不多,存在感不强。隋朝虽然年数不多,但皇帝不少,前后经历了五个皇帝,比较出名的是两个皇帝,杨坚和他的儿子杨广。
古代人都“卖身葬父”,为什么不自己挖坑埋了?背后其实大有原因 - 天天要闻

古代人都“卖身葬父”,为什么不自己挖坑埋了?背后其实大有原因

文丨微生晓芸编辑丨微生晓芸前言估计大家在电视剧里都看到过一个很奇怪的场景,那就是“卖身葬父”。有些人都是因为要钱处理家人的后事,所以就签订了“卖身契”,成为了丫鬟仆人。但是这也让人觉得奇怪,只是挖个坑而已,为什么不自己动手挖一挖?实际上背后大有原因。为何“卖身葬父”?
孙亮之死:君不密则失臣,臣不密则失身! - 天天要闻

孙亮之死:君不密则失臣,臣不密则失身!

于是孙亮就推断出是小黄门陷害保管员,小黄门不服,孙亮说:“如果这粒老鼠屎是早就在蜂蜜里,那么内外肯定全都是湿的,那就证明是保管员保管不善;如果是新放进去的,肯定是外湿内干,那就说明是被人新放进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