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的考试有多难:对比历史上各个时期的“高考”及录取比例

2022年06月26日04:54:02 历史 1144

古代的人才选拔,最为人熟知的是“科举”。科举的意思是分科取士,有点类似现在的文理分科。

真正算起来,明清时期的科举考试相当于现在的公务员考试,因为考完就可以直接上岗就业了。

古人的考试有多难:对比历史上各个时期的“高考”及录取比例 - 天天要闻

现代社会,因为产业多样化以及分工的极致化,导致对人才的需要也呈现多样化的趋势。

下面按时间顺序,就各个时期的人口数,官民比例,录取人数,展开对比。

古人的考试有多难:对比历史上各个时期的“高考”及录取比例 - 天天要闻

中国历代人口总数变化图

一、汉天下

汉朝主要的人才选拔制度就是"察举制",即由各个机构向上举荐人才。

古人的考试有多难:对比历史上各个时期的“高考”及录取比例 - 天天要闻

汉武帝颁布了以儒家为主体,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诏书,并且在诏书中还提到到了十一月命令各个诸侯国、郡推举一名孝廉的人。

当时大致有36个郡,所以每次举荐的人数应该在50人以下。折算到现代社会,一个省都没有一个。

西汉初年,人口总数在1700万左右,全盛时期人口在到6000万。简单计算的话,西汉初年,全国正式官员只有2140个。民与官的比例是7945:1,真正的万里挑一。

二、大唐盛世

唐朝一共300年左右的时间,开科取士268次,所招录的进士7448人。平均每一次招录的进士,只有27名。录取人数最多的,是唐玄宗天宝12年,这一年录取了56名进士。

古人的考试有多难:对比历史上各个时期的“高考”及录取比例 - 天天要闻

唐朝人口的均值数在4000万左右。民官比例2927:1,差不多是在3000个人里选一个

三、宋朝

赵匡胤时期,招录进士的数目和唐朝基本持平。第一次举办科举,只有19名进士入选

赵光义上位后,基本上每年都会招录400到500名进士。

那时的读书人没有一点后顾之忧,连续15次考不上的,还可以特赐一个恩科进士。况且还有刑不上士大夫。

北宋人口达到惊人的1.2亿,民官比例1500:1。考科举比唐朝要轻松一半。

古人的考试有多难:对比历史上各个时期的“高考”及录取比例 - 天天要闻

四、元朝

元朝将人划分为四个等级,每一等人的招录名额,控制在75人之内。

整个元朝一共举办了16场科举考试,一共录取了1139名进士,平均一次取71人。

元朝人口最高峰在9000万,民官比例2613:1,考试难度跟唐朝持平。

五、明朝

明朝的科举分为了5个等级,分别是:童试、院试、乡试、会试和殿试。其中童试考过了就被称为童生,院试考过了那就比较厉害了,是正儿八经的秀才了。

每三年举办一次的乡试,考过了乡试便是举人,举人就有了做官的资格。

考上举人的人,一般都会参加第二年的会试。乡试在全国一般录取举人1000人到1300人左右。

通过了会试,就成了进士。进士每次录取只有200到300人。

后面的殿试,是给进士们定一个排名的。一般是在会试以后一个月的时间里举行。殿试的前三名分别是状元、榜眼和探花,被称之为一甲,也称之为进士及第。第二甲的人称之为进士出身,第三甲的人则被称之为同进士出身

明朝的人口从开始的6050万,到万历年的2亿。明朝的民官比例2299:1。考试的难度跟元时期相当。

古人的考试有多难:对比历史上各个时期的“高考”及录取比例 - 天天要闻

六、清朝

康熙五十一年(1712),朝廷决定按省的大小、人口多少来分配录取人数,录取名额根据参加考试人数情况,由皇帝临时确定。这是一个创举,就像现在的高考,按省进行招生。

清雍正2年(1724年),全国人口2500万人;到乾隆31年(1766年),人口爆炸性达到2亿9百万人;晚清人口到达4亿。

民官比例911:1。

雍正庚戌年,会试录取进士406名为清朝人数最多的一次。

小结:

古代举人的录取比例,跟现代的高考,没法对比,难度差距太大了。

光是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一年就要招生差不多7000名学子。而历史上科举制,一次产生的进士数量不会超过1000人,整个国家。而且,会试不是每年都有。“金榜题名”估计都是祖坟冒烟的角色。

古代的秀才,跟现在的985估计有一定可比性。

(数据及部分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北京“回南天”,东北下“梅雨”?因为它偏北了 - 天天要闻

北京“回南天”,东北下“梅雨”?因为它偏北了

2025年7月1日8时许,北京大兴天宫院。尹亚飞/新京报/视觉中国2025年7月,北京仿佛进入广东“回南天”,地铁通道的墙壁上甚至挂上水珠。东北地区也连日阴雨绵绵,仿佛进入江淮“梅雨”季。潮湿、闷热、黏腻的空气,让北方人感到陌生。“我们家现在讲粤语。”有人如是调侃。还有人说:“南方人北漂,第一次有家乡的感觉。”另...
痛别!他在杭州逝世 - 天天要闻

痛别!他在杭州逝世

2025年7月5日18时15分,杭州电子工业学院(现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原院长、成都电讯工程学院(现电子科技大学)教授王祖耆先生,因病在杭州逝世,享年98岁。王祖耆1927年出生于江苏省无锡市;1945至1948年就读于上海交通大学电机系;1952年获美国爱荷华大学电机系硕士学位后于美国西北大学任助教;1955年9月与钱学森同船回国...
沈从文婚外情长达8年,期间找林徽因求助,林:去找金岳霖谈谈 - 天天要闻

沈从文婚外情长达8年,期间找林徽因求助,林:去找金岳霖谈谈

1936年北平一个冬夜,大作家沈从文失魂落魄地敲响了总布胡同三号的大门。开门的是女主人林徽因,她看着门外这位文坛好友,只见他一米六几的个子在寒风中微微发抖,脸上满是泪痕。能让写出《边城》这般纯净文字的男人,哭成这样,一定是天塌下来了。林徽因
外国船只插五星红旗避祸,国防部:公道自在人心 - 天天要闻

外国船只插五星红旗避祸,国防部:公道自在人心

最近中东海域上演了一出"换旗求生"的戏码,在霍尔木兹海峡这片火药桶般的水域,外国商船们突然集体玩起了"变装秀"——清一色挂上中国五星红旗。 (在霍尔木兹海峡,大量外国船只悬挂五星红旗以避免....
郭永红任天津市委组织部部长 - 天天要闻

郭永红任天津市委组织部部长

7月9日,天津市委组织部领导干部会议召开。市委书记陈敏尔主持会议,宣布中央有关任职通知和市委关于市委组织部主要负责同志任职的决定并讲话。他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关于党的自我革命的重要思想和视察天津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践行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以严的标...
以法之名:直到李人骏去救王彧,才知,洪亮被拍视频的真相 - 天天要闻

以法之名:直到李人骏去救王彧,才知,洪亮被拍视频的真相

李人骏把万海定为黑社会,是因为王彧的指证。王彧在幕后老板陈胜龙和程子健的一番操作下,对万海做伪证,陈胜龙告诉他说是零成本,只需要诬告万海,就可以把万海手里的万川集散中心搞到手。但事实上却并不是这样。随着姜红军和孙飞被抓,李人骏被约谈,并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