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美龄在美国风评如何?杜鲁门痛骂是窃贼,罗斯福:白宫的灾难

2021年12月10日13:00:02 历史 1936

“她是贼,他们每一个都是贼”,1961年,杜鲁门接受采访时破口大骂,而让他如此气愤的人,竟然是宋美龄女士。2003年,纽约时报花了非常大的篇幅,发表了一篇名为《中国领导的寡妇,106岁的蒋女士死亡》的文章,其中大部分内容,都是在控诉宋美龄窃取了美国人的钱财,这是怎么一回事?而罗斯福夫妇又为何将宋美龄称为“白宫的灾难”?点个关注马上开讲!

宋美龄在美国风评如何?杜鲁门痛骂是窃贼,罗斯福:白宫的灾难 - 天天要闻

1897年,宋美龄出生于上海,她才华出众,也非常有主见,在幼年时期就前往美国留学,学习到了相当先进的知识,并获得了文学学士学位。1917年回国后,宋美龄开始系统地学习汉语,并任职上海基督教女青年教会的英语教师,她气质超群,容貌娇美,得到了名流人士的欣赏,蒋介石也不例外

1922年,蒋介石第一次遇到宋美龄,就深深地被她迷倒了,于是毅然抛弃了原本的妻子陈洁如,对宋美龄展开了猛烈攻势。同时,宋美龄也对蒋介石一见钟情,她觉得蒋介石比孙中山更加英俊潇洒。1927年,宋美龄下定决心和蒋介石结了婚,成为了名副其实的第一夫人。对于外界的猜测,宋美龄只说:“这桩婚事自始至终都是我自己做主,与阿姐何关?至于蒋介石和我结婚是为了走英美路线,那更是天大的笑话。”

婚后,宋美龄跟随蒋介石参与了一系列活动,她社交能力强,还会说六国语言,弹得一手好钢琴,称得上琴棋书画样样精通。这样的一名优秀女性,却因年轻时的感情经历,遭到了外界的非议,谈到自己的感情生活时,宋美龄告诉记者:“我年轻的时候有点重感情,多次接触爱情。进入政治生活后,把政治责任感放在第一位,就再不曾想到别的了。”

宋美龄在美国风评如何?杜鲁门痛骂是窃贼,罗斯福:白宫的灾难 - 天天要闻

1942年抗战期间,中国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为了寻求来自美国的帮助,宋美龄秘密离开重庆,飞往了纽约。为什么罗斯福会选择宋美龄访美呢?一是因为宋美龄有赴美留学经历,熟悉美国的风土人情,并且熟练掌握英语,方便交流;二是宋美龄作为女性,形象更加亲民,并且有“第一夫人”的身份加持,更能体现出中国的诚意。

1943年2月18日,宋美龄在美国国会的两院联席会议上发表演说,并面见了罗斯福,她精彩的演讲和超凡的个人魅力征服了美国人民,她受到了好莱坞明星般的追捧。但在罗斯福夫妇眼里,宋美龄的“夫人政治”却并没有真正为中国妇女的权益考虑,她所在意的仍在是个人的权利和荣誉,是国民党的权威,而非女权的伸张。

宋美龄在美国风评如何?杜鲁门痛骂是窃贼,罗斯福:白宫的灾难 - 天天要闻

罗斯福夫人评价宋美龄:“她虽然谈起民主一套一套的,但其实生活中并不真正懂得民主。”她这番评价不是空穴来潮。在白宫用餐时,罗斯福谈到了矿工罢工问题,他询问宋美龄,中国政府会如何处置罢工的工人,结果宋美龄并没有说话,而是缓缓举起手,用漂亮的指甲在喉咙上划了一下。除此之外,宋美龄的奢侈也让罗斯福夫妇震惊。

入住白宫时,宋美龄光是衣服就带了十多箱,并且经常命令白宫中的工作人员为她办事,工作人员内心十分不满,但也不敢声张,他们认为,只要不是职员,在宋美龄眼里就跟苦力没什么区别。居住在白宫的时候,宋美龄每天都会换好几次床单,并且都是纯丝绸的,非常奢侈。宋美龄走后,罗斯福夫人十分感慨,她在宋美龄身上看不到一点民主的作风,只能看到奢侈和傲慢。

宋美龄在美国风评如何?杜鲁门痛骂是窃贼,罗斯福:白宫的灾难 - 天天要闻

如果说,宋美龄第一次访美是风光无限,那么第二次就是受尽屈辱。1948年底,国民党在解放军的猛烈攻势下节节败退,为了力挽狂澜,蒋介石再次安排宋美龄出访美国,想像上次一样得到美国的帮助。而这次的出访,则被杜鲁门讽刺为:“到美国来是为了再得到一些施舍。”

第二次访美,美国拒绝宋美龄再次以“第一夫人”的身份前来,只允许她以私人名义来访。到了美国,负责接待宋美龄的国务卿马歇尔由于生命住院,没能迎接她,并且和上一次不一样的是,杜鲁门没有邀请宋美龄入住白宫,也没有邀请她发表演讲,可以说是完全不在意她的来访。由于上一次宋美龄在白宫时的奢侈作风,杜鲁门故意嘲讽,称宋美龄应该不是很喜欢住在白宫。

对于这样的情况,宋美龄并没有生气,她坚持要面见杜鲁门。在她的坚持下,杜鲁门同意给她半个小时的时间,陈述自己的目的。宋美龄坦言,希望美国能给予南京国民党政府30亿美元的帮助,并且派出军事代表来主持战事。杜鲁门直接拒绝了宋美龄的要求,没有给予丝毫帮助。

宋美龄在美国风评如何?杜鲁门痛骂是窃贼,罗斯福:白宫的灾难 - 天天要闻

杜鲁门会如此冷漠,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他曾调查过宋美龄在美国的资产,发现她私自挪用了美国援助中国的7.5亿美元援助款,购买了大量股票,甚至还在巴西投资了地产。因此,接受记者采访时,杜鲁门才会怒斥宋美龄:“她是贼,他们都是贼!”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解放战争中,华野名将死于三个农民之手,粟裕怒发冲冠 - 天天要闻

解放战争中,华野名将死于三个农民之手,粟裕怒发冲冠

1948年2月的一个寒夜,福建宁德大窝村的山路上,一根木棍猛然砸向一名中年男子的后脑。他踉跄倒地,三名黑影扑上,棍棒如雨点般落下。这名倒在血泊中的男子,既非国民党高官,也非日军将领,而是华东野战军第一师政委、闽东革命领袖阮英平。
人民领袖|母亲的爱 - 天天要闻

人民领袖|母亲的爱

上世纪80年代初,习近平在河北正定县工作时,就住在县委大院的办公室里。办公室是老房子,有些潮湿,他常把褥子拿出来晒太阳。
有个滨州农民,曾登上天安门参加国庆观礼! - 天天要闻

有个滨州农民,曾登上天安门参加国庆观礼!

滨州日报/滨州网讯 参加“母亲节•母亲河,接来老妈,顺着黄河滨州“活动,头一站是邹平码头梯子坝。在那,我们发现:当地有个农民,曾登上天安门参加国庆观礼!此人,叫马振西,是个治黄模范。1952年,他被毛主席接见,受邀登上天安门。他是邹平市码头
延安初印象,宝塔山远眺,延安大礼堂和陕甘宁边区政府旧址 - 天天要闻

延安初印象,宝塔山远眺,延安大礼堂和陕甘宁边区政府旧址

人文旅行达人/小众秘境星探/徒步旅行家买了最早一班从西安到延安的动车,开启红色之旅。上次到西安站,已经是三十年前的事了,早上来到站前广场,仍有些似曾相识的感觉。但车站内早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是在前厅两侧的一至二层,分别停放着东风4和复兴号、以及前进蒸汽机车与和谐货运电力机车,代表着我国铁路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