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巫娼”到“风俗女”——日本文化的“从良之路”

2021年08月23日11:12:02 历史 1329

说起日本,便不得不提及其独树一帜的“风俗业文化”。

然而,日本风俗业的出现是古已有之的,从早期的原始崇拜,到后来战国时代变迁,再到近代战争影响。

将这种不足为外人道的文化,逐渐成了日本为之摇旗呐喊的国家产业支柱。

巫女时代

每个地域的历史起源都离不开最原始的宗教崇拜,日本也不例外,自传说中的邪马台女皇卑弥呼开始。

其国本亦以男子为王,住七八十年,倭国乱,相攻伐历年,乃共立一女子为王。名曰卑弥呼,事鬼道能惑众,年已长大,无夫婿,有男弟佐治国。自为王以来,少有见者。以婢千人自侍,唯有男子一人给饮食,传辞出入。居处宫室楼观,城栅严设,常有人持兵守卫。

——《魏书·东夷传·倭人》

从“巫娼”到“风俗女”——日本文化的“从良之路” - 天天要闻

公元6世纪到公元8世纪,依旧处于母系社会的日本迎来了历时两百年的“巫女时代”。

早在日本的创世神话中便有象征太阳的天照大神,被海神须佐之男触怒,躲进了天岩户中,顿时世界陷入了黑暗之中。

舞蹈女神天钿女命手持竹叶,站在倒置的木桶上,于天岩户洞外跳舞,结果因跳得太卖力,舞衣掉落。

从“巫娼”到“风俗女”——日本文化的“从良之路” - 天天要闻

众神看到后哄堂大笑,天照大神听到洞外音乐与戏谑的笑声,忍不住探头观察,就这样天照大神又回到了天空,大地重见了光明。

自此以后,这种舞蹈便成了祭祀神明的“神乐”,跳舞的女性也便成了巫女。

此后,巫女便成了联系神明与人间的职业媒介,被称为“神谕的聆听者”。

从“巫娼”到“风俗女”——日本文化的“从良之路” - 天天要闻

“巫娼”

与神话中的卖肉舞蹈一样,神明往往通过肉体来传达旨意,巫女再用肉体向信徒传达。

但随着隋唐时期,佛教的流入,日本巫女的地位逐渐下降。

久而久之,神性不在,有的只是能歌善舞的特长,而年迈的巫女则只能完全沦为“巫娼”。

从取乐神明,到取乐贵族,再到“巫娼”,可以说日本风俗业的发展是伴随其创世神话一同诞生的。

从“巫娼”到“风俗女”——日本文化的“从良之路” - 天天要闻

战国时代

简陋而又落后的国家政权对此也并不是不闻不问。

十一世纪的镰仓幕府成立了第一个国家公娼制度——游君别当,鼓励游女卖艺卖身的同时,还负责调解有关于游女的相关诉讼。

从“巫娼”到“风俗女”——日本文化的“从良之路” - 天天要闻

16世纪的室町时代也成立了倾城局,江户幕府的德川家康更是为了削弱大名斗志,鼓励大名、武士们与游女整日纵情声色。

幕府时代晚期,全国上下,近三成人口患有梅毒。

从“巫娼”到“风俗女”——日本文化的“从良之路” - 天天要闻

南洋姐

虽然在1873年明治政府推行了《艺娼妓解放令》。

但与此同时,为了满足国家在工业化道路上的经济需求,政府同样鼓励日本女性出国打工。

从未经受过任何教育培训,没有任何职业技能的日本女性,被当局政府或骗或逼得威压之下,前往东南亚各地。

从“巫娼”到“风俗女”——日本文化的“从良之路” - 天天要闻

在1870年至1920年之间,有近十万女性被“逼良为娼”。

可事实证明,南洋姐的政策对于国家创收也行之有效,据日本国立图书馆的汇款资料统计中称,当时“南洋姐”的海外汇款数目在日本外汇中排名第五。

从“巫娼”到“风俗女”——日本文化的“从良之路” - 天天要闻

1920年,跃居军事大国的日本开始正视自己的国际形象,推出了“禁娼令”,召回了东南亚各地的“南洋姐”。

而这些“南洋姐”回国后,没有一技之长的她们,只能继续从事与此相类似的职业。

从“巫娼”到“风俗女”——日本文化的“从良之路” - 天天要闻

近代战争

随着在二战中的失利,日本担心美国军队在登陆后荼毒日本女性,便异想天开地设立了一个“官方慰安”计划——“RAA”机构。

在一年的计划中,有55000名女性参与到这个计划中,同样的,随着后期性病盛行,国际社会干预,日本不得不发布《卖春防止法》,关闭RAA,遣散慰安女。

这些走上街头的慰安女们,并没有回到正常的生活中去,而是继续出现在街边茶舍、酒馆之中。

从“巫娼”到“风俗女”——日本文化的“从良之路” - 天天要闻

妥协

1985年,随着《风俗营业法》的出台,日本政府选择对这块灰色行业采取依法管理的政策。

与此同时,风俗店也如雨后穿笋般不同出现。

据日本总务省统计局的数据表明2018年,全日本20~29岁的女性中,从事风俗业的人口达到5%。

而风俗业的利润也实在高的出奇,同样是2018年,日本风俗业服务取得的经济效益占同年日本GDP的1%,与日本一年的国防费用相持平。

从“巫娼”到“风俗女”——日本文化的“从良之路” - 天天要闻

风俗行业所带来的危害毋庸置疑,在多次尝试过“壮士断腕”的努力失败后,日本还是选择了与“传统文化”相妥协,并完美的践行了那句“既然难以反抗,不如欣然享受”。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一个女人最好的精神长相,不是出众的颜值,而是这3个字 - 天天要闻

一个女人最好的精神长相,不是出众的颜值,而是这3个字

《人生得遇苏东坡》【中】 意公子 著有网友说,在他人生最低谷时,是苏轼的“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治愈了他。还有人说,是“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将他从极度悲伤的情绪中拉了出来。然而,没有人天生就拥有这种恬淡的处世态度。
《庆余年》大结局是不是最好的结局? - 天天要闻

《庆余年》大结局是不是最好的结局?

《庆余年》的大结局是否真的称得上最佳?最近,我又重拾《庆余年》,还读了一部以唐玄宗与安史之乱为背景的网文,越读越觉得,《庆余年》的大结局,堪称最佳!在《庆余年》的世界里,太后、皇后、公主、庆帝、太子、二皇子、秦老将军、陈萍萍这些庆国高层人物
1966年的中国:解放军战士把毛主席像送给一位贫农 - 天天要闻

1966年的中国:解放军战士把毛主席像送给一位贫农

看历史老照片,品百年沧桑巨变。大家好,我是历史君,一个搜集整理老照片的博主。今天要和大家分享一组拍摄于1966年的老照片。从这些老照片上,我们能看到当时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下面,一起来看看吧!1966年,解放军战士把毛主席像送给一位贫农。19
人民心中永远的丰碑——毛主席 - 天天要闻

人民心中永远的丰碑——毛主席

导语:在华夏大地的历史长河中,有一个名字如璀璨星辰,跨越时空,照亮了无数人的心灵,他就是毛泽东。直至今日,国内外各界人士对他赞誉有加,在韶山冲,每天都有游客排着长队,只为瞻仰他的风采。这份跨越岁月的爱戴,源自他波澜壮阔的一生和始终如一的为民
少女与兵器(09) - 天天要闻

少女与兵器(09)

前几天和大家聊过了《少女与兵器(08)》的第八篇漫画,不知道你看了吗?有没有为受伤的雪儿担心呢?不过有一个好处,她的机能并没有丢失,看来还可以继续旅行的。 这次的内容里面居然还有电磁炮之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