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仁贵征东》曾言:“三岁孩童千两价,保主跨海镇西东。”盛唐时期,大将薛仁贵之名如雷贯耳,若无薛仁贵存在,唐朝统治能否达到鼎盛状态尚未可知。
在对唐朝的历史进行了解的过程中,大将薛仁贵之名可谓如雷贯耳。在许多文学影视作品内,均将薛仁贵看作神乎其神的将领,如若没有他的帮助,唐朝军事发展势必受到负面影响。基于这一原因,许多人都对薛仁贵十分好奇。
在相关资料的记载中则表示,68岁的薛仁贵曾带病上阵,而他脱下帽子的行为,则直接吓退突厥数万大军。在唐朝发展阶段内,为何薛仁贵会有着如此威名?在其带兵作战的过程中,又曾取得过何种成绩呢?
薛仁贵出生于公元614年,其祖父与父亲相继在北周、隋朝任官。基于如此特殊的家庭背景,薛仁贵自幼便受到家人熏陶,并有着一定的政治抱负。可薛家辉煌未能延续下去,在其父亲早逝后,薛家家道中落,基于这一原因,少年时期的薛仁贵便过着极为贫困的生活,不得不以种田为生。
在其长大成人后,准备迁葬先祖坟墓时,其妻子却认为唐太宗正在招募英雄将领,而这便是薛仁贵出人头地的好机会。在妻子的一番劝解下,薛仁贵决定前去应征入伍,开启人生全新篇章。
在唐太宗出征高丽之时,郎将刘君邛曾遭到高丽大军围困,如此危难之际,薛仁贵单枪匹马出战,将高丽将领人头取下。见此情景,高丽大军无不感到恐惧,而后撤军离开战场。自此之后,薛仁贵之名响彻军中,许多人皆将薛仁贵看作神将一般的存在。
在此后的战争当中,薛仁贵屡战屡胜,向高丽大军彰显着自身实力。战争结束后,李世民听闻薛仁贵的英雄壮举,并决定亲自召见薛仁贵,将其破格升为游击将军。虽薛仁贵参战之际只是一位普普通通的士卒,可他却凭借着自己独特的才能,成功出人头地,得到皇帝的赏识。
班师回朝后,薛仁贵被李世民提拔为右领军中将领,而后镇守宫城玄武门,负责着皇宫内部的安全。在李世民去世后,能力出众的薛仁贵同样得到唐高宗李治的重用。
一次巡幸之际,唐高宗遇山洪暴发,身处险境之中,在这种情况下,唐高宗身边的将士悉数逃散,唯有薛仁贵守在李治身边,将其顺利救出。自此之后,李治更加信任薛仁贵,并将其看做重要的倚仗。
公元657年时,在薛仁贵的建议下,李治成功与西突厥部落达成友好往来,而在李治征讨高丽的过程中,薛仁贵更是被命为副将,守护在李治身边。
从薛仁贵生平的征战经历中便能感受到,他的军事才能极为出众,以至于成为各个少数民族部落中神话一般的存在。对于唐朝的统治来说,薛仁贵所占据的重要地位不可忽视,基于薛仁贵的带领,唐朝军事发展水平一度达到巅峰。
公元682年时,李治因身体原因无力顾及朝政,而在这一阶段内,吐蕃、突厥等边境少数民族,则对中原地区进行攻击。对于唐朝军队来说,虽然拥有着较为强劲的实力,可在边疆作战之时,他们却因水土不服等特殊原因无力对抗突厥大军。
紧急关头下,薛仁贵带兵出征西突厥,决心平定此次战乱。在古代的战场上,双方开战之前一般都会有着喊话的流程,而当薛仁贵向西突厥大军报出自己的名号后,对方则感到极为震惊。
起初,西突厥将领认为眼前的薛仁贵并非真正的战神,毕竟早年期间曾有薛仁贵离世的传闻,可当68岁带病上阵的薛仁贵将帽子揭下后,西突厥的首领却认出眼前之人正是大名鼎鼎的战神。
如此一来,西突厥将领带着人马下跪作揖,在此事件的影响下,西突厥大军不断后退,当唐朝将士决定全军追击后,西突厥大军被斩杀1万余人,此次战争大获全胜。
结语
作为一位赫赫有名的将领,早年期间,薛仁贵的崛起之路并不顺利,可当他的才能得到皇帝认可后,便成功崭露头角,为国家统治事业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相比其他将领而言,薛仁贵的才能得到无数民众的认可,若非薛仁贵的存在,想必在大唐对抗突厥势力时,势必会受到许多难以预料的阻碍。
虽现代中国社会已然进入到和平发展阶段中,但在了解古代将领时,我们同样能够从其人生经历内吸取相应的经验,并为后续国家发展提供帮助。相信在薛仁贵精神的引领下,我国社会中将出现更多优秀人才,并共同为新中国的建设事业做出努力。
参考资料:《资治通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