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后毛泽东回到韶山,见到父母坟墓破旧不堪:就这样,不要修

2021年06月11日23:10:42 历史 1006

1950年11月25日,毛岸英在朝鲜战场牺牲,年仅28岁。作为毛主席最看重的儿子,毛岸英牺牲让毛主席痛心不已,这让萌生了尽快想回到故韶山看看。

1959年6月25日,毛主席在巡视全国各地后,在公安部长罗瑞卿,湖南省委第一书记周小舟,湖北省委第一书记王任重陪同下,回到了阔别32年的故乡。

建国后毛泽东回到韶山,见到父母坟墓破旧不堪:就这样,不要修 - 天天要闻

毛主席

为了不打扰当地军民,火车上毛主席就对罗瑞卿约法三章:"罗长子,我对你有三个要求,一是轻车简从;二要把湖南保卫人员和公安人员都撤走;三我要广泛接触群众,我是回家。

正如古人所云“近乡情更怯”,同样外出的游子毛泽东也不例外。在车上,他掀开车帘,抽着烟,缓缓地注视着窗外,看着熟悉而陌生的山田,毛泽东此时的心情恐怕只有归乡的游子才能体会得到。

建国后毛泽东回到韶山,见到父母坟墓破旧不堪:就这样,不要修 - 天天要闻

车到韶山银田寺时,毛主席眼角湿润,他想起辞别时母亲最后送行的一幕,一声叮咛:"伢子,要好好做人!"几十年来这声音一直萦绕梦里,却再也听不到。

1927年1月9日,正值壮年的毛主席,在家乡祠堂的讲台上发表了演讲,讲到激情处事,毛主席振臂高呼,号召乡亲们团结起来,推翻旧社会。而在演讲的结尾,毛主席则对乡亲们表示:“三十年后革命不成功,毛润之绝不回来见各位父老乡亲。”字字有力,掷地有声

建国后毛泽东回到韶山,见到父母坟墓破旧不堪:就这样,不要修 - 天天要闻

毛主席兄弟和母亲合影

而毛主席在之后的革命生涯中也从未忘记过自己说的这番话,在那次离开故地后,毛主席一心一意投入到革命事业之中,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奔波,时间长达三十二年。而在这三十二年内,其家乡——韶山,一直作为一个记忆存在毛主席的脑海内。

毛泽东离家外出闹革命,在湘赣边领导秋收起义,进行井冈山斗争,随后又开辟了中央苏区,在长征中力挽狂澜挽救了党和红军,后来到了延安,在抗日大后方指导抗日战争

建国后毛泽东回到韶山,见到父母坟墓破旧不堪:就这样,不要修 - 天天要闻

毛主席父母

日本投降后,毛泽东又转战陕北和西柏坡,最终领导全国人民推翻了国民党独裁统治,建立起一个人民当家做主的新中国。

这一路走来,早已过去了32年,而毛泽东也从一位34岁的壮年人变成了66岁的老年人,32年的时间虽谈不上沧海桑田,但是时过境迁,中国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韶山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现在的韶山,使得毛泽东熟悉而又陌生,韶山还是之前那个韶山,只不过相对于以往少了压迫和剥削,农民有地种,百姓有饭吃!

当车子进入到银田寺境内的时候,毛泽东命司机放慢了速度。当时周围的乡亲们看到这一行人之后,都开始纷纷议论起来,很多人都猜测,会不会是毛主席回来了。

建国后毛泽东回到韶山,见到父母坟墓破旧不堪:就这样,不要修 - 天天要闻

自从新中国成立的那一天开始,韶山的乡亲们就迫切希望毛主席能回到家乡看一看,见见小时候一起生活的父老乡亲。

这些年,有不少毛主席的亲朋好友们都去到北京,每一次大家都是带着乡亲们的期盼去见毛主席,但每次最后又带了回来。毛泽东要回去看一看的承诺却总是实现不了。而这次他是真的回来了。

建国后毛泽东回到韶山,见到父母坟墓破旧不堪:就这样,不要修 - 天天要闻

毛主席和乡亲们说话

晚上快七点的时候,车子停到了韶山冲的松山一号寓所,这是一座灰色的平房,坐落在一片苍松翠竹之中,距离毛泽东的故居大约有1公里。

晚上毛泽东把贴身警卫孙勇把卫士长李银桥喊去,对他们两人说:“明天你们不要阻拦乡亲们,对家乡人,你们一定要热情,讲话要和亲。我到乡亲们家中做客时,人家要是给端水喝,送东西吃,你们不要加以阻拦和干涉。这是人家的一片好心。乡亲们想见我,想同我靠近一些,你们也不要干涉。你们听懂了吗?”

建国后毛泽东回到韶山,见到父母坟墓破旧不堪:就这样,不要修 - 天天要闻

毛主席和他的启蒙老师

孙勇和李银桥立即表示:“我们一定按照主席的指示办。

当天晚上,毛泽东写下了流传甚广一首诗《七律·到韶山》,“别梦依稀咒逝川,故园三十二年前。红旗卷起农奴戟,黑手高悬霸主鞭。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

次日清晨,天刚微微亮,毛泽东就已悄然起床,此时的韶山还处在一片静谧之中,只有几户人家的烟囱中冒出袅袅炊烟,与山中的薄雾融为一体,环绕在山间的田垄里。

毛泽东没有惊动任何一个人,独自穿好衣服和鞋子,推开门朝着外面走去。没想到,刚出门就遇到一位正在招待所扫地的工人,这个工人赶紧跑回所内,叫醒了还在睡觉的所长和毛主席的随从人员,不一会罗瑞卿、周小舟等人气喘吁吁地追上了毛泽东。

建国后毛泽东回到韶山,见到父母坟墓破旧不堪:就这样,不要修 - 天天要闻

毛主席故居

路上在一位毛氏宗亲的引导下,毛主席来到了曾经的故居,这时在故居的场地上,聚集了很多欢迎毛主席的乡亲,毛主席高兴地向大家招手致意,乡亲们争先向前和毛主席握手。

毛主席走进故居后,屋内基本上保持着原有模样:原来的土墙还是土墙,不过修整后加高了一些,主席首先瞻仰了父母亲的住室,仔细地看着室内的大小陈设,随后又进了毛泽民、毛泽覃等人的住房。

建国后毛泽东回到韶山,见到父母坟墓破旧不堪:就这样,不要修 - 天天要闻

毛主席同乡亲说话

当走进养牛的小屋时,带领我们参观的同志指着墙上挂着的一个铁牛鼻子说:“毛主席从小就爱劳动,七八岁就帮家里放牛,这是当年保留下来的原物。”毛主席看了看铁牛鼻子,笑着对大家说:“靠不住,你们别相信,这个东西不知道从哪个山上捡来的。”

说得大家都开怀笑了起来。出了家门,有一棵枇杷树,导游同志说:“这是毛主席少年时种的。”开始毛主席说记不清了,后来又说:“有可能。”从故居出来后,去门前同热情看望毛主席的乡亲合影留念。

建国后毛泽东回到韶山,见到父母坟墓破旧不堪:就这样,不要修 - 天天要闻

毛主席和群众

随后毛主席在随从的陪同下,来到父母的坟墓前,毛主席在一个由黄土新修过的不太高的普通坟墓前肃然停住,在坟前默念片刻。

随后他向左右环视着,似乎寻找什么,可是我们昨天傍晚才到韶山,早上又走得匆忙,也不知道主席就去谒拜父母的陵墓,事前也没有什么准备。

建国后毛泽东回到韶山,见到父母坟墓破旧不堪:就这样,不要修 - 天天要闻

毛主席和群众

这些年,毛泽东一直在外闹革命极少回家,二弟毛泽覃在1935年时牺牲,大弟毛泽民在1942年时牺牲,父母双坟自从他们离开后一直都没有修缮过,更不用说培培土了。

土丘几乎快成为平地,四周杂草丛生,如果不是毛主席记性好,几乎没有人能想到这是毛泽东双亲的坟茔。

坟堆的年久失修,使得中间坍塌了一个小洞,毛泽东从周围捧起土壤,慢慢地将小洞堵上,恢复原样。

建国后毛泽东回到韶山,见到父母坟墓破旧不堪:就这样,不要修 - 天天要闻

毛主席给父母上坟彩照

正在为难之时,沈同处长随即就近找了一束松枝,递给主席,主席满意地献在坟前,然后深深地鞠了3个躬,肃立在墓前默默地沉思着。

父母双亲去世40年,离开家乡32年,毛泽东对家乡、对父母的满腔赤子之情全在细致的动作和神情中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

平凡的坟堆,上面留有几颗青青杂草。清晨时刻,周围一片静谧,时不时传来的几声鸟叫,才让人觉得这不是静止的世界。

建国后毛泽东回到韶山,见到父母坟墓破旧不堪:就这样,不要修 - 天天要闻

毛主席在田野

数分钟后,他怀着依恋之情,小声说了几句话,当时我没有听清楚主席说了些什么,后来才得知他说的是:“前人辛苦,后人幸福,下次再来看你们。”

就在毛主席准备离开的时候,公安厅同志向他汇报了国民党反动派挖他家祖坟的经过以及元凶已被公安处决时,毛主席听后,十分严肃地说:他们这是失民心。

“国民党真是荒唐愚蠢啊,我们共产党人是彻底唯物主义者,根本不信什么风水,但生我者父母,教我者党、同志、朋友也,还得承认。”

随后毛泽东深深地呼出了一口气:“走吧。”然后拄着木棍,独自走在前面,慢慢远离双亲的坟墓。

建国后毛泽东回到韶山,见到父母坟墓破旧不堪:就这样,不要修 - 天天要闻

毛主席和他启蒙老师

党支书记毛继生快步走向前去,小心地问道:“主席,要不要把坟墓翻修一下?”

毛泽东想了想,随即说道:“不要修了,还是保持原样的好,每年清明节请你们代为培培土就行了。”

直到27日,毛泽东才离开韶山,在韶山的这几天,毛主席广泛地接见群众,深入田地,农户家中调研,对当下农民所遇到的问题有所了解。

黎明时刚出村口,一行人就看到密密麻麻的父老乡亲已挤满道路两旁,田埂上也是人。怕错过送他的机会,很多人一晚上没睡,站到了天亮。伟人感情汹涌而出,又走下车再次和大家一一握手。"毛主席""毛主席""润之"……声声呼唤此起彼伏,夹杂着哽咽,也夹杂着泣声。

"主席,您上车吧,你不上车老百姓不会走"周小舟轻声道。

1974年的时候,已然重病缠身的毛主席来到了长沙疗养。他本想借此机会回一趟韶山,但因为行程有变,他转道去了上海

又过了两年,在1976年的6月,毛主席再次提出回到韶山,但由于毛主席的病情已经非常严重,所以他的愿望并未能实现。

但毛主席并没有放弃,他一再坚持下中央终于同意他在9月15日南下。但是,毛主席的生命,却定格在了9月9日,让人扼腕叹息。

建国后毛泽东回到韶山,见到父母坟墓破旧不堪:就这样,不要修 - 天天要闻

延安时期毛泽东

自古悠悠故园情,毛主席自从十七岁起就离开了他所热爱的家乡,踏上了他追求理想的漫漫远途。自从近七十载,毛主席却只回过十四次家乡,其中十二次是在他还未踏上领导武装革命道路的时候。

而最后一次回故乡,毛主席的心情是复杂的,他没有知会乡亲,也没有祭拜父母,只是静静地享受了几日家乡的安宁,然后又静静地离开,带着无限的眷恋。毛主席想要再次回来,可他却最终没能如愿。天地若长情,当知故人哀。

谨以此文纪念我们伟大的毛主席,历史会过去,时间会流逝。敬爱的毛主席永远活在每一位中国人心中!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1952年中葡之战:解放军的英勇与国家的尊严 - 天天要闻

1952年中葡之战:解放军的英勇与国家的尊严

标题:1952年中葡之战:解放军的英勇与国家的尊严作者:温读历史(希望大家多多支持和关注温读历史)此文为首发原创,未经本人同意严禁各种抄袭、搬运,否则将诉诸法律,后果自负!在历史的洪流中,有一些事件犹如璀璨的星辰,不仅照亮了当时的天空,更成
中国海岸线上的租借地与不平等条约 - 天天要闻

中国海岸线上的租借地与不平等条约

中国海岸线上的租借地与不平等条约作者:温读历史(希望大家多多支持和关注温读历史)此文为首发原创,未经本人同意严禁各种抄袭、搬运,否则将诉诸法律,后果自负!一、引言中国,这个拥有数千年文明历史的国家,不仅拥有广袤的陆地疆域,还拥有着漫长的海岸
罗瑞卿的最后岁月 - 天天要闻

罗瑞卿的最后岁月

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只要罗长子往我身边一站,就感到十分的放心!”川湘等地的男子很多身材都不高,但罗瑞卿却是个例外,他身材十分高大,毛主席亲切地称呼他为“罗长子”。
蔡英文和赖清德会分步骤地特赦陈水扁 - 天天要闻

蔡英文和赖清德会分步骤地特赦陈水扁

蔡英文不可能特赦陈水扁,但是,她一定会为特赦陈水扁创造出最好的法律通道,为陈水扁解除法律方面的阻碍,这一点蔡英文在这8年里早都在做,现在基本也比较成熟了,蔡英文办任何事情都是比较稳妥的,陈水扁这件事情,不可能一步到位,更不可能立即特赦陈水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