旁观者:随着论文数量不断递增,单一将查重率作为论文合格的要求已经过时了,况且大部分本科生阶段的学生难以在新领域进行研究,论文只能被迫成为“集大成者”,查重率只能不降反增。@葱香小饼干还是要把重心放到重实践上面。既然纸面的东西形成与检查都很难规避错误与误会而且成本颇高,为什么不加大实践评判的力度呢?难道学生的成绩与能力是一篇论文能定义的吗?@于庆文大学生朋友们还应该注意不要贪图便宜把自己写的论文去免费网站查重,会导致自己的论文泄露。@创启我始终相信,人做不出认知之外的事情。利用aigc生成文本也是这个道理。如果一个人没有良好的写作功底,就很难判断 ai 生成的内容是否符合要求。如果能够通过工具进行语言润色,从而更好地推进科研,未尝不是一件好事。我不太理解的是,为什么如今aigc的一些检测工具通过所谓的“爆破率”和“疑惑率”去质疑那些带有逻辑顺序的人工文本是否由 ai 写作。人工智能的学习只会越来越接近人类的写作风格,ai 检测的发展若过于畸形,反而会矫枉过正。与其考虑什么“ai 率”,文章的好坏应该是教授根据基本功一眼就能看出来的,而不需要依赖那些不科学的、过度依赖的 ai 检测标准。@franz.学生:学校不卡ai率,但是使用正常ai要声明,我觉得也是一种引导的方式。@空游无所依查重太贵了,本科论文知网查一次需要20-40元,如果再加上ai查询还得加钱。一篇论文从动笔到定稿,最起码要查四五次,这就是两三百块钱,对于学生来说负担很大。知网这种平台就应该是免费或者低费的,而不是利用垄断地位牟取暴利。@有用冷知识为了降重,我甚至把一些长句拆成短句,短句又合并成长句,最后论文质量都下降了。希望学校能提高引用的比例限制,这样我们就不用为了正常引用部分拼命降重了。@维他命luey不同平台数据库不一样,很有可能你在别的网站一查10%,结果学校网站一查50%,学校一半会指定网站查重,尽量用数据库全的。可是,什么时候能不用这么坑!@哈哈哈查重是杜绝抄袭的手段,但查的应是框架、重点、中心。每一句都查,且不是服务中心的句子,这些都算重复,并且占比较大,真不敢恭维这种查重。@天水星河查重的最后结果应当是人和机器合作的结果,而不是一味信奉机器,应当是人将一些非必要标记的部分移除出重复率的审查范围。比如由在这方面有权威的导师来做,这样既不用为了结果乱改论文,也不用被重复率的数字纠结。毕竟机器只是比对相似文字组合,并不知晓内容。@叮咚saul我觉得论文查重应该给老师一个可以选择的机会。查重报告出来,给老师看,是哪里重了,老师看了,觉得这个地方重了是无可避免的,就应该予以通过。@撑红伞的鱼查重软件应该由工信部、教育部牵头开发,讲究公益性、低费的,不能由知网一家公司垄断高价收费!另外,查重的规则机制必须透明,同时要剔除一些专业名词和学术性的的固定表述。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不能为了查重而查重,把文章搞得毫无学术性,阅读困难。最后,查重标红应该给出依据,跟哪些论文存在重复,疑似抄袭,并把查重结果作为参考,由专门的评审委员会判定是否抄袭或创新不足,以此优化查重软件,并通过人工合理判定论文是否通过查重。@狂天鹤主持人说无论是论文查重率还是ai生成率让学生们最“苦不堪言”的并不是规定本身,而是审查当中存在的不合理要求。首先一点就是规则不明确、标准不统一,想要论文通过审查,学生们只能通过多次自费查重的方式进行检验,在黑暗中摸索前进;其次审查手段过于粗糙,所有专业使用一样的审查方法,不考虑各个专业的特殊性,通过问题的“无中生有”给学生造成修改论文的困扰,也影响了学术的规范表达。另外,各大查重网站收费标准也参差不齐,有的甚至价格高昂,对于有多次查重需求的学生造成经济负担。对于论文查重的争议存在多年,有关部门不能忽视学生的强烈诉求,考量是否将机器查重结果等作为进入答辩环节的绝对标准,也需要对于论文审查制度进行更细一步的规范。使审查规则透明化,让学生更加清晰有目的地对论文进行规范,还需要设立更多公益性的查重服务,减轻学生的负担。同时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审查的技术也不能停滞不前,需要进一步提升,使其更加智能化、高效化,让学生在学术的天地里更加自由地大展拳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