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快评 | 关注“女教师出轨学生”,少些吃瓜心态

2月19日,上海某中学教师“被丈夫实名举报出轨16岁学生”消息登上热搜。19日下午,涉事中学发布相关情况通报称:学校高度重视,立即会同相关部门开展调查,并已第一时间对涉事教师予以停职。后续,将根据调查结果依法依规严肃处理。

从社会关注度和传播效果来看,当事人丈夫的实名举报,未成年男学生的“看点”,足以让网上爆料“刷屏”。从爆料者公布的当事人聊天记录和校方表态来看,不少网友判断,“出轨”无限接近“实锤”。但是事件牵涉学校教师,更牵涉在校未成年学生,事实如何、如何定性,有待“官宣”。

事件传开后,出现不合时宜一幕,网上消息各种方式挖取当事人隐私。比如流传女教师与16岁男学生微信聊天截图,其中不乏露骨内容。此外,还有对当事人详细身份信息的各种“爆料”。 一起网上举报,还未查实,就出现网暴倾向,令人担忧。更关键的是,当事一方是未成年人。即便一些截图是女教师丈夫所发,无论是媒体、自媒体账号还是个人社交账号,都应当在报道或传播事件信息时,做必要处理,而不是“有图有真相”直接发布。

未成年人个人隐私应当受到保护。 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明确提出,保护未成年人,应当坚持最有利于未成年人的原则。处理涉及未成年人事项,应当符合的要求包括:(一)给予未成年人特殊、优先保护;(二)尊重未成年人人格尊严;(三)保护未成年人隐私权和个人信息。然而,在上海女教师“被丈夫实名举报出轨16岁学生”事件中,一些自媒体和个人社交账号缺乏对未成年人应有的隐私保护和人格尊重,为了迎合网友猎奇心理和低级趣味,不加处理“爆料”和转发,甚至指向当事人更多隐私信息。未能遵循“特殊、优先保护”要求,为了流量毫无底线地泄露和挖掘他人隐私,不仅违背道德,也违反法律。这样的行为本身,当受制约。

老师与学生发生不正当关系,严重违反师德师风,更是相关法律法规所不允许。实名举报一事传开后,媒体和公众给予关注,无可厚非。目前,事件还在调查。一经查实,当事教师势必依法依规受到处理。不过,在相关部门未给出明确结论前,无论是媒体报道还是网友传播相关信息,都应当本着审慎和适度原则,留有余地,保护好当事人名誉和隐私。面对涉及未成年人的网上新闻,更应慎之又慎,多一些关爱和保护意识,少一些“扒粪”和猎奇心态。

现代快报/现代+评论员 曹玉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