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曾任湖南省委书记,1972年被停职审查,晚年坦言:我对不起丁盛

在我军历史上,有这样一位颇具传奇色彩的将领,他先后经历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为革命的胜利立下了汗马功劳,在1955年“大授衔”时,他已是师政委,按理可评个大校,结果却仅授了个上校。

尽管初次授衔级别不高,但他之后的仕途却极为平坦,不仅先后升任军政治部主任、政治委员,到1970年时,他更是做到了广州军区副政委兼湖南省军区第一政委、湖南省委书记。

不过,这样的职位来得快,去得也快,短短2年后,他就被停职审查了……

到晚年时,他还曾坦言道:“我对不起丁盛”!

那么,此人是谁呢?他与开国少将丁盛之间又有着什么样的故事呢?

此人名叫“卜占亚”,1918年5月出生于天津蓟县一户普通农民家庭。

说起来,卜占亚参加革命的时间并不算早,他是抗战爆发前夕才参加的革命,所以也谈不上有什么革命经验,但他的学习、接受能力却非常地强,很快就能融入到艰苦的革命斗争中去,并且还因表现出色屡受提拔。

抗战胜利后不久,卜占亚奉命带领只有半个连的兵力,到东北建昌一带去扩大队伍。结果,他仅用了很短的时间,就将半个连发展成了一个整团,并由他担任团长兼政委。

后来国民党军进攻热河时,卜占亚指挥这个团奋起反击,胜利完成了保卫承德的任务。

在辽沈战役中,时任东野第八纵队第135师404团政委卜占亚奉命攻打锦州的东大梁。

战斗中,卜占亚身先士卒、猛打猛冲,将全团的战斗积极性给充分调动了起来,最后仅用了极短的时间,就胜利完成了任务,歼敌近千人,受到了政委罗荣桓的表扬。

后来,卜占亚又率部参加了衡宝战役,并一举歼灭桂系第7军第172师,再次受到了上级的通报嘉奖。

新中国成立后,卜占亚随部队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1955年回国后担任第45军第135师政委,同年9月被授予上校军衔(1960年晋升为大校)。

在革命战争年代,卜占亚虽屡立战功,但职位晋升得并不快,到1962年时,他一直是师政委,直到1963后,他才逐步晋升为军政治部主任、副政委、政委,成为了军一级的领导。

当然,这也说明了卜占亚的仕途确实是一步一个脚印走出来的。

在四十二军工作期间,卜占亚受到了时任广州军区司令员、开国少将丁盛的赏识,1968年3月“杨、余、傅”事件后,他更是获得了晋升为广州军区政治部主任的机会。

短短2年后,即1970年4月,卜占亚又被调任湖南省革委会副主任,并同时担任广州军区副政委兼湖南省军区第一政委,几个月后又任湖南省委书记。

其晋升之快、兼任职务之多,足以证明中央对他的信任。

而卜占亚也没有辜负中央对他的信任,在湖南工作期间,他不仅稳定了湖南的局势,还大力推动了省内工农业的生产,甚至仅用了9个月的时间,就完成了湘江大桥的建设工作。

正因如此,在1971年毛主席来长沙视察时,还特地接见了他。

然而尽管如此,卜占亚还是在1972年10月被停职审查了!

在审查期间,卜占亚态度比较诚恳,如实交代了一些问题,其中还揭露了部分将领的情况,其中就包括对他的老领导——丁盛。

由于他的揭发,丁盛等人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其中有些广州军区的干部,甚至从此改变了命运。所以卜占亚在晚年时,才会坦言道:“我对不起丁盛。”

后来,组织上经过仔细审查,认为卜占亚只是在湖南工作期间有过错误,但并没有参与反革命活动。最后,卜占亚恢复了职务。

1983年8月,卜占亚离职休养,后定居于北京。1999年2月13日,卜占亚在北京逝世,享年81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