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羽和庞会都错了:张飞赵云处置于禁庞德,能避免悲剧,刘备诸葛亮也会很满意

关羽水淹七军擒于禁斩庞德威震华夏,吓得曹操要迁都避其锋芒,只可惜关羽的胜利太过短暂,四个月后就败走麦城身陨临沮,坐镇成都的刘备诸葛亮根本就来不及救援。

关羽斩庞德,还留下了一个巨大隐患:四十三年后蜀汉灭亡,庞德的儿子庞会随钟(会)、邓(艾)伐蜀,蜀破,尽灭关氏家。

疆场厮杀各为其主,只有公事而没有私仇,庞会的报复确实很过分,但是关羽做得好像也不全对——如果坐在关羽位置上的是张飞或赵云,他们的处理方式就会跟关羽完全不同,产生的后果也会截然相反,刘备和诸葛亮肯定会更为满意。

庞会“替父报仇”不合常理:战场上刀兵相见,不是你杀我就是我杀你,怎么只许庞德杀别人,就不许庞德杀别人?如果都学庞会,庞会就连出生的机会都没有了。

庞德年轻的时候,受朝廷调遣,与马超一起跟着司隶校尉钟繇去打袁谭、郭援、高干,那一战刚开打马超就被射中脚面,庞德则收获了一颗首级:德手斩一级,不知是援。战罢之后,众人皆言援死而不得其首。援,锺繇之甥。德晚后于鞬(弓囊)中出一头,繇见之而哭。德谢繇,繇曰:‘援虽我甥,乃国贼也。卿何谢之?’

如果舅舅钟繇要替外甥郭援报仇,随便找个借口就能要了庞德性命,但是钟繇只是哭了一场,并没有接受庞德的道歉。

黄忠阵斩夏侯渊,夏侯渊次子夏侯霸投蜀后官至车骑将军,好像也没找黄忠后人的麻烦(也可能之因为黄家已经无后)。

按照《三国志》的描述,关羽对庞德还算不错,劝降不成将其斩首,却没有悬在高竿上示众,而是将其凑成一个完整身体下葬:钟会平蜀,前后鼓吹,迎德尸丧还葬邺,冢中身首如生。

有史学家说庞德被埋在荆州,钟会不可能从蜀中将其挖出,这就是断章取义了:史书说的钟会平蜀是时间而非地点,事实可能是钟会回军途中路过襄樊,顺便带回了庞德身体。

不管钟会是什么时候被司马兄弟干掉,也不管庞会在灭蜀之战中是否立有大功,他对关羽家属动手,都令人不齿,这样的事情,也就是马超等少数几人会干。

钟会的事情做得不地道,关羽的做法,也值得商榷,他杀庞德,也是一时激愤——关羽劝降的时候还算客气,庞德骂人的话就太难听了:羽谓曰:‘卿兄在汉中,我欲以卿为将,不早降何为?’德骂羽曰:‘竖子,何谓降也!魏王带甲百万,威振天下。汝刘备庸才耳,岂能敌邪!我宁为国家鬼,不为贼将也。’

关羽怒斩庞德,杀完之后觉得有点惋惜:春秋大义,不可杀俘,不可杀降。关羽囚禁了叩头乞命的降将于禁,斩杀了不肯叛变的俘虏庞德,这两件事都值得商榷。

于禁已经屈服,如果给他一个虚职并让他在严密监视下出现在樊城之下,对曹仁守军的士气无疑是一个沉重的打击,拿下樊城,即使徐晃和张辽都来了,关羽也能支撑一段时间。

于禁降而不用,庞德不叛而被杀,关羽位置上坐的要是张飞赵云,情况可能就会完全不同了。

刘备带着庞统、黄忠、魏延入川的时候,分工很明确:关羽董都荆州事掌握军政全权,诸葛亮主抓三郡赋税搞后勤,赵云为“留营司马”,也就相当于荆州保安司令兼执法官。

如果由赵云处理俘虏于禁庞德,第一时间就会把他们送往成都交给刘备处理——关羽假节钺确有生杀之权,但是谨慎一点的将帅都不会真的什么都不像君王请示:苏建兵败当斩,大将军卫青还是将其带回交由汉武帝发落,赵云在博望之战中生擒同乡夏侯兰,也是交给刘备处理。

为将者凡事不可擅专,以免引起君王猜忌,在这方面,关羽显然不如赵云做事谨慎:与夏侯惇战于博望,生获夏侯兰。兰是云乡里人,少小相知,云白先主活之,荐兰明于法律,以为军正。云不用自近,其慎虑类如此。

不管关羽在刘备集团是二把手还是三把手,他都是一个臣将而不是诸侯,他打赢了战役,按规矩必须向主公刘备报功献俘,尤其是像假节钺左将军益寿亭侯于禁、立义将军关门亭侯庞德这样的高级敌将,关羽最好还是别自作主张处理。

关羽囚禁于禁斩杀庞德,都没有向刘备请示报告,所以庞德的后人报仇,就只会找关羽家眷,可能庞会是这样想的:如果关羽当时把庞德送到成都,刘备和庞柔、马超都表示过去的事情再也不提,大家重新开始,就有可能出现一个皆大欢喜的结局。

即使庞德到了成都还不肯投降,刘备也会为彰显自己仁义,摆了一桌酒席,请庞德大吃一顿而将其释放。

刘备“礼贤下士”的热情,连诸葛亮和张松都抵挡不住,就更别说武人庞德了。在刘备的好酒好肉好话之下,别说是庞德,就是曹操和孙权,也不好意思当场翻脸。

不管庞德投不投降,到了成都都死不了,于禁到了成都,也能混个一官半职,四方将军当不上,封个“讨逆将军”还是可能的。

赵云要是还在荆州,肯定会劝关羽把于禁庞德都送到成都交由刘备诸葛亮处置,而关羽自作主张囚于禁斩庞德,可能是不想让于禁讲他在曹营的旧事,想收服庞德为己用,也许是想给马超一点难堪。

赵云深沉稳重且深明大义,张飞也不想新三国演的那样只会戳人一万个窟窿,在刘备集团,要比能说会道文明礼貌,张飞在武将中那可是数一数二的。

于禁叩首乞降,张飞肯定会抢步上前一把扶起,解衣推食就像失散了多年的亲兄弟,然后把酒桌搬到樊城之下,吹吹打打大吃大喝,把城头上的曹仁气得吐血三升,如果曹仁怒发冲冠跑出来拼命,肯定会被老张按在地上摩擦得鼻青脸肿——严颜和张郃,就是这样被忽悠瘸的。

关羽心高气傲,弄得被俘敌将无所适从:屈膝投降的于禁下了大狱,庞德想表现一把骨气,结果掉了脑袋,反正降将咋做,关羽都不满意,在这方面,他还真有点曹操在白门楼上的风范。

三国正史中只有“乞哀吕布无人救”,并无“骂贼张辽反得生”。张辽是眼看吕布要玩儿完,就带着本部人马主动投降了,在白门楼上,吕布像于禁,陈宫像庞德,俩人谁也没活成。

曹操很欣赏关羽,可能是他们有很多共同语言,熟读三国史料的读者诸君,对关羽张飞赵云也比较熟悉,于是最后的问题就出来了:如果于禁庞德落在张飞赵云手里,能否避免当场和四十三年后的悲剧发生?关羽擅自处置于禁庞德不太合规矩,如果坐在关羽位置上的是张飞赵云,他们会不会拿出让刘备诸葛亮都满意的处理意见?在张飞赵云手里,于禁庞德哪个会投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