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邱学武
北宋仁宗嘉佑年间,平阳县令赵尚宽三年届满考核全国第一,被提拔为“地市级”唐州“一把手”(知州)。中原地区,由于唐末五代的战乱,人口流离失所,土地荒芜。经过宋初几朝的努力,有的地方恢复了生机,可唐州仍然没有变化。由于地旷人稀,收上的税少,州的财政入不敷出。当时有些官员主张降格唐州为县,赵尚宽说:“地荒可以开垦,人稀可以招引,州不能废。”
随后赵尚宽走入乡间实地调查,找到了汉朝召信臣曾开的旧渠道,遂发兵卒整修,把荒地按人口分给无田农户;用官府的钱发放货款购买耕牛、犁杖、种子,指导农户自发开挖支渠数十条。三年后,荒地变成肥沃的土地,人口净增长很快,流民归者万余人,引水流溉的良田达数万顷,唐州变成富庶之地。朝内“计经委”兼“财政部长”的三司使包拯及“组织部”考核官员分别上报表扬赵尚宽的“调查报告”,宋仁宗看后很满意,觉得是“好典型”,下发“文件”诏令升级留任,发放奖金。不久,宋朝皇帝“换届”,宋仁宗驾崩,英宗临朝。当时地方官三年届满便换地方,干部流动性大,地方政绩并不明显。宋英宗要改变这种局面,下旨对确实有政绩的地方官要树典型表彰,为此,对表现突出的赵尚宽再次升级留任,发奖金二十万钱。赵尚宽在唐州任上五年,在他的影响下,后任者高斌继续他的工作方针和工作作风,把唐州的发展速度加快,也留任了唐州。赵尚宽后来被提拔为农业农村部部长司农卿。
赵尚宽为政于唐,充分运用政府的组织协调能力,勤于政务和筹划,使地方经济成果显著。百姓为他修祠堂立塑像,铁面包公为他“点赞”,王安石、苏轼为他写下“新田”“新渠”等赞美诗。这个仁宗、英宗两朝皇帝都树的“典型”还真经得起历史考验。
来源:各界杂志2023年第9期
“文史 | 赵尚宽:北宋两朝皇帝抓的“典型””相关视频
-
23:24
-
14:29
-
11:34
-
39:01
-
0:59
-
27:32
-
10:10
-
38:58
-
9:50
-
10:49
搞笑分类资讯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