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事做尽,必有灾殃”,有3种好事做不得,吃亏破财遭人嫌!

国人一直都是“温良”的代表,这和我国的传统和教育脱不开干系,几乎每个人身上都有一个相似的基因,那便是“恭俭让”,虽然这个基因并不是很明显,但这却是大家骨子里面的东西,成为肉体中的一部分。

很多人都很乐于帮助他人,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帮助都是好事,有些帮助不仅无法成全他人,还会给自己带来一些风险,老祖宗也曾表示过“好事做尽,必有灾殃”,世界上有那么多事,究竟哪些好事是不能做的?今天咱们就来具体了解一下吧。

清官难断家务事

亲情和爱情是人们最看重的两种情感,也是大家最不愿意割舍的,因为拥有了爱情和亲情,就拥有了甜蜜和温暖的感觉。但是事情都有两面性,亲人和爱人之间在相处时也会出现一些摩擦,甚至还会发生一些口角,两人之间的关系也会变得很紧张。常言道清官难断家务事,千万不要贸然插手别人家的家务事,否则不仅会遭到唾骂,还会危及自己的生命。

秦末时期,朝堂动荡不安,天下一片大乱,那些骁勇善战的英雄成了万众瞩目的焦点,尤其是项羽,但是项羽为了和虞姬厮守在一起,最终落得了一个悲情的人设。据说项羽身边的人一起在劝诫他,范增就是其中一个,劝诫的中心思想无非是不能沉迷儿女私情,一定要尽早远离虞姬。但是项羽根本听不进去,既想要江山又想要美人,甚至还因此疏远范增,不仅断了范增的发展之路,也让自己的成王道路变得更加坎坷。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大家在做好事的时候一定要讲究方式方法,古时候资源有限,普通的老百姓也只能以种地为生,靠天吃饭。如果遇到了恶劣的天气,出现了灾荒,老百姓就要背井离乡、四处逃亡,等到危险解除之后才会回到家乡。灾荒发生之后,官府和富户并不会直接给他们提供粮食,而是选择做一些大工程,让他们靠自己的本事吃饭,这便是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仔细推敲之下你会发现这句话确实有一定的道理,因为如果遇到苦难的人经常得到别人的帮助,久而久之就会形成一种习惯,认为别人帮助自己是应该的,如果哪天你不愿意帮助他们,他们还会因此而怨恨你,甚至还会做一些对你不利的事情。现实中有很多这样的例子,原本相好的两个人却因为一些小恩小惠最终撕破了脸,因此大家在帮助他人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方式方法,否则只会给自己带来祸事。

以德报怨何以报德

虽然家人和老师一直在鼓励我们要做一个善良的人,但是善良分为很多种,有一种善良不值得鼓励,大家一定要注意。毕竟在老祖宗的影响下,几乎每个国人的血液中都有善良的成分,这是刻在骨子里面的教养,不过善良是分时候的。孔老夫子曾经告诫过我们“以直抱怨,以德报德”,因为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的人并不是很多。

南北朝时期就发生了一件类似的事情,当时的南梁皇帝,见北方来的侯景生活困苦,于是就有了恻隐之心,将其收留。不承想这位名叫侯景的北方人士,不仅没有感恩之心,还是一个实打实的白眼狼,很多人都忍不住劝诫梁武帝尽快将其除去,但是梁武帝却认为自己能够感化他,殊不知最终的结果是,自己的儿子被他活活饿死,因此大家在帮助这个人之前,一定要留意一下这个人的品质。

由此可见,并不是所有的好事都值得称赞,有些好事不仅无法帮助他人,甚至还会给自己带来很多麻烦,因此大家在做好事之前一定要考虑清楚,千万不要贸然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