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力过大怎么办?
捏一捏!
近年来,一种名为
“捏捏”的解压玩具
走进了大众的视野
其可爱的外观
糯叽叽的手感
和颜值颇高的造型
收获了一众年轻人的喜爱
图源:电商平台截图
然而近日
一位解压“捏捏”玩具博主
自曝患癌的消息
令公众对于“捏捏”玩具
潜在健康风险的担忧进一步加剧
被年轻人炒到上千!
“捏捏”为什么这么火?
“捏捏”又称“捏捏乐”,是一种由柔软硅胶材料制成的玩具,它的奇特之处就在于,无论被怎么挤压、揉捏,它都会缓慢地恢复原状。在小红书上,#捏捏#相关话题浏览量高达几十亿次,部分年轻人甚至愿意花费上千元购买“捏捏”。
“捏捏”为什么如此让人“上头”?在当下快节奏、高压力的社会环境中,焦虑和压抑的情绪普遍存在。为寻求有效的解压方式,“捏捏”成为了许多年轻人释放压力的秘密法宝。挤压、揉捏“捏捏”时产生的弹性和舒适感,让人释放压力,感到放松。
图源:读特客户端
由于“捏捏”大多是手工制作,不少造型和样式精致的“捏捏”,制作周期较长,无法做到量产,因此,长时间的预售成为“捏圈”常态,部分限量款“捏捏”在二手平台的售价更是达到了上千元。由于这类捏捏的“稀缺性”,“捏捏”收藏家们依然会乐此不疲地“集邮”。
“捏捏”博主自称患癌
解压神器变“致癌炸弹”?
近日,一位解压“捏捏”玩具博主在个人账号上发文透露自己罹患肾癌,并宣布将暂时停止更新与“捏捏”玩具相关的视频内容。其最新更新透露病情:肾脏有部分坏死,即将进行手术。
图源:小红书
据了解,其账号长期以展示捏捏玩具的揉捏过程为主,部分限量款产品曾被炒至上千元高价。
虽然该博主在文案中并未提及具体的患癌原因,但在评论区,有网友怀疑其患癌原因与长时间接触“捏捏”有关——“肾癌与二甲苯有关,之前有测评捏捏测出二甲苯”。
相关话题“网红捏捏越玩越危险”也冲上热搜,引发网友关注。
不少加入讨论的网友表示,在长时间接触“捏捏”玩具后,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喉咙痛、头晕、胸闷等不适症状。
此前,还有多位卖家因制作“捏捏”导致身体不适而选择闭店。“一捏眼睛就会很疼,还流眼泪,身上也有长一些小红点。”
解压神器何以变成“致癌炸弹”?据悉,“捏捏”的制作材料通常为硅胶和色膏,以及聚氨酯(pu)、热塑橡胶(tpr、tpv)、聚氯乙烯(pvc)、热塑性硫化橡胶(tpv)等化学材料。从化学角度来说,许多物质在混合过程中,都不可避免地会产生挥发物。
有媒体报道称一些解压玩具如果使用的tpr材料不合格或者生产过程控制不严格,玩具可能会邻苯超标,也可能因着色剂引入有害物质及其他不符合法规的物质。
而多家机构经过检测发现,“捏捏”玩具普遍存在甲醛和总挥发性有机物(tvoc)超标问题。
广州市消委会曾对37款解压玩具进行了比较试验,结果显示,一些玩具存在增塑剂超标、挥发性有机物和二甲苯释放量过高、菌落总数过多、声响过大等质量问题和安全隐患。
各类“捏捏”玩具。图源:老爸评测
知名测评博主“老爸评测”于2024年8月对这些爆火的“捏捏”玩具进行了评测,抽检产品中甲醛释放量超标最高达46倍,总挥发性有机物(tvoc)超标最高达50倍。部分产品使用起泡胶、水晶泥等材质,新开封时刺激性气味明显,长期接触可能引发胸闷、头晕等症状。
在tvoc检测中,6款食品级“捏捏”均超量。图源:老爸评测
“老爸评测”建议消费者,从健康角度出发,在选购“捏捏”类玩具时需慎重,即使购买也最好将外包装更换为食品级尼龙袋并密封,再进行把玩。
选购“捏捏”时查看3c认证标识
还有这些网红玩具值得警惕→
面对“捏捏”玩具的安全隐患,消费者应该如何科学选购和使用呢?
专家建议,选“捏捏”时,先查看包装上是否标有国家强制性标准号:gb 6675.1,gb 6675.2,gb 6675.3,gb 6675.4。标准号有缺失或错误标注,都说明产品可能是不规范的。
其次,查看是否有3c认证标识,因为市面上常见的“捏捏”玩具基本都属于国家强制标注3c目录产品。
除了谨慎购买“捏捏”
专家提醒,玩“捏捏”时
最好找一个宽敞通风的环境
玩好后,立即清洗手部
最好不要在无防护的情况下
进行diy制作“捏捏”
随着网红玩具市场火爆
越来越多“爆款”被曝出
化学物质超标、设计缺陷等问题
捏捏乐、“水宝宝”
磁力珠、水晶泥......
一起了解还有哪些
“带毒”的网红陷阱
👇
视频来源:三甲医生妈妈 吴实
你还发现了哪些网红“毒”玩具?
评论区里聊一聊
(综合来源:读特客户端此前报道、中国青年报、钱江晚报、消费日报、南方日报、小红书)
(作者:读特客户端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