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巴黎奥运会女子66公斤级比赛中,杨柳败给争议选手伊玛内-哈利夫,引发全世界的巨大争议。
关于哈利夫的性别,究竟有没有资格踏上奥运会的女子赛场,此事注定争议喧天——全世界数以亿计的民众都为此吵翻了。
比赛结束后,各国媒体第一时间聚焦杨柳,要求她谈一谈对手,谈一谈争议。
杨柳给出了超高水平的回答:“比赛前我在进行封闭训练,想着如何击败对手,所以不太清楚外界发生了什么。我的对手是杰出的选手,她表现得非常好,我有很多需要向她学习的地方。”
这个回答,比起杨柳此战前的表现(一路过关斩将杀入决赛表现出超高水平),也是毫不逊色。
杨柳的这段话,被翻译成各国语言,在全球引发热议。
很多人对杨柳这番回答的称赞是:“这个回答充满了中国智慧”、“这才叫风度”、“与意大利选手输掉后第一时间开始大搞审判不同,中国选手向对手表达了祝贺”、“在我眼中,杨柳才是金牌得主”、“这就是文明”。
杨柳的这番回答获得高赞,主要原因,是让自己,让中国拳击队,避开了被用作工具的被动局面。
目前,全世界各路人马,各路组织,都在对伊玛内-哈利夫进行攻击。而这些组织中的90%,是与体育无关的组织。
在世界各地,反对这位争议冠军的人实在太多。有画漫画的,有写长文的,甚至有人用骚乱来表明态度的,好一通乱。
比赛时,有大批的世界媒体、社交网站、转播机构,因为争议实在太大,被迫关闭了评论区。
历史上,少见如此的奥运冠军,明明拿到了其祖国的历史性的金牌,却在社交网站上被其同胞竖中指或小指,遭遇抨击指责,甚至是谩骂嘲讽。
伦理、传统、公平……种种力量掺杂在一起,使得此事,早就超越了体育,变得一点都不纯粹。
杨柳被问及的问题,其实很难答。
如果她发声指责,一定会成为热点,被全球炒作。
然而那些炒作她的人,却并不是真在乎一枚金牌的归属,或是想要为她讨回个公道,而是会利用此事,作为工具,作为武器,作为引子,去推动超越体育之外的那些事。
从这个角度上说,杨柳的回答水平极高,明明是个“地狱级难题”,却给出了满分答案。
其实,杨柳即使是进行抱怨、审判、哭诉,也是人之常情。
运动员为了奥运会苦练多年,承受着伤病、艰辛,付出了无数的努力和汗水。最后因为非体育、非竞技的争议,而无缘冠军,这确实令人心不落忍。
但即便如此,杨柳的回答仍然无懈可击,这可能不单单是智慧、口才、风度、个人道德水平的问题,这也是因为,中国传统文化,对普通民众的言行、习惯,都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淡然、理智、谨慎、处惊不变、宠辱不惊……这些词,对很多中国百姓来说,都是从小就被教育的东西。
有些国家的选手,有点成绩就得意洋洋,目空一切,因为行为过于乖张而过线,甚至害人害己害祖国;或是受点委屈就哭天抢地,歇斯底里,闹得鸡飞狗跳、人嫌鬼弃……但多数中国运动员却很少会发生这样的事,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从小受到的中国文化的教育和熏陶。
这或许就是世界上很多民众,在赞“杨柳的中国智慧时”,把话题引入到文化、文明的领域的原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