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赖,回老家(于莉儿小小说)

2022年07月02日16:42:02 搞笑 1231

文/于莉儿



二赖,回老家(于莉儿小小说) - 天天要闻

二赖,回老家,只是因为他爹要自己归西而去。他那骨瘦如柴的老爹,已经拒绝进食几天了,残延喘息在病床上,一心等死——

二赖冷酷地看着他爹,没想去思考老人都特别怕死,而他爹有工资、有房租、有还能活几年的皮囊,为啥非要把自己活活饿死呢?而是在心里在打算:怎样通过这个即将归西的老爹,再赚一笔钱?

二赖本来很优秀,兄弟三个,他吸收了他爹妈全部智商,考得是名牌大学。下海经商做的也是大生意。可是他偏偏忘了古人那句: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优秀的二赖在外拼拼打打几十年,也没拼出什么辉煌天下,倒是拼出了一个社会上最憎恨的名字——借债不还的老赖。

二赖如果在外借的钱不还也就算了,问题他丢人丢到老家,借他爹亲戚的钱不还。亲戚几年见不到二赖,也联系不上他。想想,人家不找他爹找谁呢?

二赖以前一直是他爹的骄傲,也是他爹在亲戚朋友炫耀的资本。没想八十多岁了,竟然让他在亲戚朋友面前抬不起头。


二赖,回老家(于莉儿小小说) - 天天要闻

他爹低头在家也不好过,老小啃老,啃就啃吧,还把他的工资卡给拿走了。他爹又没地方述说。房子拆迁时,为了让老小给他养老,他不但自己的盖的房子全给老小,还拼了命抢老大的盖的房子,他现在落这下场,自已也没脸去老大家。

但是二赖想找老大,他知道老大胆小又懦弱,挣得钱都在他婆娘手里。不管二赖用啥招,这么多年都没骗到一分。还刺痛二赖的一个问题:老大最笨的一个人,现在竟然过着快乐的小康生活,这让眼红二赖心理极端不平衡。

看到老小不工作,二赖心里却很舒服,让他在这个家里立马有存在感。又想到老小拆迁即将有一笔巨款,让他心里很是一个不是滋味。但是,当初他在外地干大事业,家里那点农村资产,他是不屑一顾的,放出大话,他一点都不要。

聪明的老赖,一边演着孝子,一边想着一个一箭双雕的妙计。


二赖,回老家(于莉儿小小说) - 天天要闻

二赖从医院回到家,看着他那没有工资的老娘,突然有了鬼注意。他没有到他老娘屋里,聊母子感情,而是跑到弟弟媳屋里逗弟媳开心。而且让弟媳蹦出来,拿养老娘的问题,和老大打官司。

真是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老赖和弟媳聊得屋外的邻居都能听到他们哈哈笑,他已经忘了他爹躺在医院等死。晚上,二赖请老大吃饭,还假装亲热和老大坐一起。

等酒过三旬,二赖就开始故意说他大哥这不孝那不孝,二赖的弟媳也跟着一唱一和,瞬间战争就发生在饭桌上。老大这几年对他爹也是意见很大,但是想到他爹快死了,也无心和他们恋战,一个人出去到医院照顾他爹去了。

如果打起来,白着头发瘸着腿的老赖根本不是老大的对手,因为老大不吸烟不喝酒又天天坚持长跑,身体强壮,打死老赖也不费力气。

老大知道他爹为啥把他自己饿成非洲难民-——就是他最疼的两个儿子让他活着没脸。二赖已经不要脸了,他还要脸,老大不想别人看他们一家人的笑话。

一个月后,二赖的爹还是驾鹤西归(一个一心求死的人,谁也救不回来)。葬礼结束后,几个被二赖借钱的亲戚,想找老赖要钱,却怎么能找不到。


二赖,回老家(于莉儿小小说) - 天天要闻

“这人咋这么不要脸!看你爹快死,我们见你都不好意思张嘴。你办完事多少要给个话,怎么不打招呼又跑了?”亲戚们使劲地骂道。

骂老赖的又增加了一个亲戚,还是至亲-—他的弟媳!在老赖一个月的PUA下,那贪婪的女人再也哈哈不出来,她手里的小金库和刚到手的拆迁钱,全让给她撑腰、逗她开心的老赖拿去投资大项目了——


二赖,回老家(于莉儿小小说) - 天天要闻

搞笑分类资讯推荐

“偷一句去笑死朋友圈吧”| 很符合我的生活状态,太真实了 - 天天要闻

“偷一句去笑死朋友圈吧”| 很符合我的生活状态,太真实了

哪一句符合你的生活状态,挑一句 去做个性签名吧[干杯]说穷吧,还把自己吃得这么胖说富吧,动不动就没钱花说懒吧,还一天从早忙到晚说傻吧,还能用智能手机冲个浪说愁吧,还总能找到乐子笑哈哈说乐吧,心里的烦恼却一堆没放下说独吧,朋友聚会总少不了我的
开怀大笑,64组搞笑动图:打工人只能这样悄悄地来反抗了! - 天天要闻

开怀大笑,64组搞笑动图:打工人只能这样悄悄地来反抗了!

主银,下手轻点,屎都都被你捋下来了猛一看很让人兴奋,仔细一看吐了口老血!感觉疼出了屏幕小孩子也太好玩了吧现在都已经开始撸鲨鱼了吗???胖胖的悲哀,笑着笑着突然就哭了出来……我要减肥……同样是男人,为何你如此优秀?这身高比例相差太大了吧牛一定
分不清法与伦理道德的界限 - 天天要闻

分不清法与伦理道德的界限

或许受到传统的影响,人们大多不会懂得法律条文,只是懂得伦理道德。在古代,人们大多是农民,不读书,不识字,根本不懂什么法律条文,对法律的认知就是“杀人偿命,欠债还钱。”别的法律条文基本上不知道。一旦遇到犯法的事,人们都要从伦理道德角度来评价,却不会用法律来衡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