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劝你少吃牛蛙?寄生虫已不是最严重的问题,这些问题更可怕

阅读本文前,请点个关注,以便更好的获取信息,感谢支持!

干锅牛蛙香辣牛蛙、山椒牛蛙等等,不知从何时开始,牛蛙已成为大街小巷最常见的美食,因其肉质鲜嫩备受吃货们喜爱。

然而,牛蛙虽然口感无敌,却暗藏着无数的风险,它身上有着高温杀不死的寄生虫。但如今,寄生虫已不是牛蛙身上最严重的问题,这些问题更可怕。

01、牛蛙身上的寄生虫有多可怕?

早在2018年时,牛蛙餐饮数量为2万家,但2022年的最新统计数据,我国牛蛙餐饮门店总量已达5万家,市场规模多达600亿元,中国吃货们一年吃下65万吨的牛蛙。

很多网红牛蛙店,吃货们为了能够品尝色泽饱满、鲜香可口的牛蛙,甚至不惜排起了长队,等上数小时只为了一饱口福。

就连餐饮界老大哥海底捞都推出了“牛蛙锅底”,备受消费者喜爱。而其他餐厅也纷纷效仿,推出了各式新式牛蛙套餐,就连肯德基也不甘示弱,推出了“牛蛙塔可”。

可以毫不夸张的说,牛蛙已和小龙虾一样,成为大排档最受欢迎的热品,也是年轻人最爱的网红菜。

只不过,牛蛙虽然好吃,可其背后的健康风险比较大。

据了解,牛蛙的生命力非常顽强,可以胜任很多恶劣环境,就算是感染了寄生虫也可存活。因而,牛蛙也成为养殖人最爱养殖的品种,很多人大批量养殖。

可据研究发现,一只小小的牛蛙,其身上至少携带着129种寄生虫,就算被各种寄生虫缠身,可牛蛙依旧可以活蹦乱跳,可见其抗病能力多强。

但对于人类而言,牛蛙身上的寄生虫是一大祸害,将会对人体造成很大损害,甚至会感染严重的疾病。

裂头蚴是牛蛙体内最常见的寄生虫之一,这一寄生虫会顺着食道进入人体内,并在皮下肌肉寄生发育成成虫,以至于被寄生者出现出血、头疼、癫痫等症状。

牛蛙寄生虫对人类的伤害并不是实时可见的,它会长期潜伏在人体内,以至于人发病了后找不到罪魁祸首,耽误了治疗时间。

有人会说,寄生虫有这么可怕吗?牛蛙在高温烹饪时完全可以被杀死的吧?实际上,大多数寄生虫如裂头蚴的生命力非常强悍,普通烹饪方式很难将其杀死,不管是炒、烤还是煮,都无法完全杀死寄生虫,更别说那些用酒、醋腌制生吃牛蛙的了。

前段时间,浙江的李先生去肯德基购买“牛蛙塔可”新品时,发现口感和往常不太一样,等他吃到最后一只牛蛙时,这才意识到牛蛙是生的,只有外层表皮熟了。

李先生一阵后怕,作为牛蛙的深度爱好者,他知道牛蛙寄生虫的可怕,当他向肯德基门店反映时,对方却表示可额外赠送两只牛蛙塔可,这让李先生难以接受。

2019年时,惠州王先生在一家饭馆买了3斤牛蛙,拿到家里品尝后,饭刚吃完不久就出现了呕吐、头疼、发烧等症状,家人将其送往医院,经检查他感染了曼氏迭宫绦虫,它是牛蛙体内的常见寄生虫。

据了解,王先生所购买的餐馆,因着急出餐,结果牛蛙没能熟透,使得寄生虫大量残留,这才出现了一系列症状。

其实,很多人都曾因被牛蛙体内的寄生虫感染而致病。不过,牛蛙对人的伤害远不止寄生虫那么简单。

02、对生态造成破坏的美洲牛蛙

市面上所食用的牛蛙大部分都是美洲牛蛙,原产于美国加拿大等国家,其颜色为绿色或棕色,且带有明显斑点。

而我国本土的田鸡名为虎纹蛙,它身上有黄绿色或棕色斑点,颜色鲜艳,喜欢夜行,对环境适应性强,多活动在池塘、农田等地。

不过,因过去长时间的过度捕捞,虎纹蛙数量锐减,如今已是二级濒危保护动物。

牛蛙比起田鸡而言个头更大,可长到15-20厘米,单只体重为4斤左右,且皮肤粗糙,喜欢在水中生活。

早在60年代时,牛蛙就因肉质细腻、口感美味、营养价值丰富被引入国内,80年代我国开始规模化养殖,福建、两广一带为主要养殖基地。

牛蛙的生长速度非常之快,尽管其寿命只有1-3年,却可进行多次繁育,一次可产下2万颗蝌蚪,其蝌蚪个头比起田鸡蝌蚪大上很多,且几个月就可成为牛蛙。

牛蛙之所以生长迅速,除了它们对环境的适应性强,也因非常残忍,号称是“蛙界暴龙”,它们对所有食物来者不拒,不管是植物还是小型脊椎动物,都是它的盘中餐。

早在牛蛙蝌蚪期时,它们就会吞食藻类、浮游生物等幼虫,也会捕食其他蛙类蝌蚪 水生植物。

待它们成年后,更是什么都敢吃,小鱼、小蛙、幼雏、小型禽类甚至小龙虾东圃是其猎物。而大体型的牛蛙,直接将目标锁定为鼠、蛇、龟等动物。

一旦食物短缺,牛蛙就会自相残杀,以至于学者对牛蛙解刨时,发现其肠道中80%是同类。

正是牛蛙凶残无比,使得其对环境适应性强,但其恐怖的繁殖速度严重挤占和破坏了本地生态系统,国家将其列为外来入侵物种之一。

与此同时,很多养殖的牛蛙会通过各种途径外逃,一旦这些养殖牛蛙逃逸,那就会快速抢占生长空间,并在短期内形成庞大族群,严重危害本土蛙类的生存空间,甚至致使其灭绝。

而携带病原体的牛蛙四处外逃,也会使得病毒四处传播,危害本土蛙类的生存,进而加速本土生物的死亡。

03、兽药残留超标才是最大问题

在吃货界,野生的或散养的食物价值比较昂贵,可牛蛙却不同,很多吃货都不会去吃野生牛蛙,就算野外看到牛蛙也不敢食用,也没有一家餐厅打着“野生牛蛙”的旗号吸引食客。

原因就是,野生牛蛙的寄生虫含量超高,而养殖牛蛙寄生虫数量就明显少了很多,这是为啥?其实,养殖者在养殖过程中使用了大量药物杀死寄生虫和病菌,但这也造成一个新的问题,那就是兽药残留超标。

2022年台州市监局对农贸市场和餐饮店的牛蛙进行抽检,发现30%的样品均出现兽残超标现象。

宁波北仑区连续3年的抽检中,发现30%的牛蛙均出现了恩诺沙星超标。

而浙江省监管局在全省内进行5批抽检,发现所有牛蛙样品均有禁用兽药残留,这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禁用兽药毒性大,却被广泛运用于牛蛙养殖中,对人体是一大损伤。

其他省市,恩诺沙星超标现象也非常严重,如深圳2021年底的一次抽检中,发现牛蛙残留超标为其他动物的5.6倍。

有人好奇,牛蛙养殖过程中,为何会出现兽药残留超标?难道不能减少剂量吗?

实际上,很多养殖户为了利益最大化,出现了过度养殖现象,一亩地养殖数万斤牛蛙,使得牛蛙挤在一起,寄生虫和病毒传播快。为了杀死病毒,养殖户就会使用大剂量兽药控制传播。

同时,牛蛙养殖场的水质比较恶劣,养殖人也会使用兽药对水质杀菌,再次增加了残留。

而为了增加牛蛙的生长速度,养殖户还会滥用抗生素和激素,结果使得牛蛙全身被兽药残留堆满,这些牛蛙吃进肚子中,兽残还会在人体内堆积,严重危害人的身心健康。

那么,该如何才能保证牛蛙的食用安全呢?

大家在购买牛蛙时,应检查牛蛙的养殖场是否正规可靠,口碑如何。在烹饪牛蛙前,需要对其反复清洗。

不过清洗无法去除所有残留,还需要充分烹饪,将其煮熟,这样也可减少残留。

但就算如此,寄生虫、兽药残留问题也无法完全去除,消费者应尽量减少食用频率,在享受美食之时,最大化的关爱自身健康问题。

而政府部门也应该加强对牛蛙养殖过程中的监管,对出现违法使用禁用兽药、兽药和抗生素使用超标等现象进行重点打击,这样才可生产出更安全健康的牛蛙。

消费者们也要增强安全意识,尽量少吃牛蛙,在食用前应关注牛蛙来源,减少风险,以保障家人的健康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