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读湘村“强富美”|一“酱”功成富万民

2024年04月23日23:31:52 美食 5856

走读湘村“强富美”|一“酱”功成富万民 - 天天要闻

(俯瞰沅江市辣妹子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厂房。 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傅聪 摄)

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黄利飞 李伟锋

辣,是湘菜的灵魂。

如何让这个灵魂更具风情?光有辣椒远远不够。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要提升乡村的产业发展水平,坚持产业兴农、质量兴农、绿色兴农。推进农产品生产和初加工、精深加工协同发展,促进就近就地转化增值。

在沅江高新区,一座占地200亩的工厂,每年“炒”出2万多吨辣椒酱。

辣椒酱浓烈香美,有时间沉淀的味道,有对精湛工艺的追求,更饱含富民一方的火热。

一种“老味道”,让湘菜辣得过瘾

1958年创立的沅江罐头厂,曾凭借橘子罐头、瓶装剁辣椒,撩动千万消费者的味蕾。红火几十年,剁辣椒有些卖不动了。

“1997年,我们尝试把辣椒磨成酱、做成糊状,辣椒酱孕育而生。”辣妹子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工会主席夏久达回忆。

逆境中求生存,却催生出一大“爆款”。1998年,湖南辣妹子食品股份有限公司成立。

在调味品行业,得餐饮者得天下。当时,辣妹子不到十人的营销团队,踩着自行车,天天往餐馆跑。

不少湘菜馆会用剁辣椒做调料,但想用上辣度、色泽“靠谱”的辣椒酱,得看主厨的手艺和心情。辣妹子辣椒酱用标准化、工艺化的“老味道”,很快就将湘菜强劲向上的味感牢牢“锁”住。

走读湘村“强富美”|一“酱”功成富万民 - 天天要闻

(沅江市辣妹子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工作人员在检查罐装辣椒酱生产品质。 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傅聪 摄)

老长沙口味虾、宁乡口味蛇,都是经典湘菜,其色泽红亮、口感滑嫩香辣,辣椒酱的加持功不可没。

“大多数餐馆,尤其是湘菜馆,会用我们的产品。”辣妹子食品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鲁劲峰介绍,2023年,辣妹子卖出超3000万罐辣椒酱,销售额近4亿元。

湘菜红火,跃升八大菜系之首,带动湘味调味品市场“辣劲十足”。如今,辣妹子已成为全国湘式调味料领军品牌。

一个国家标准,赋能行业高质量发展

“要微辣、中辣,还是爆辣?”

品尝湖南美食,难免要被问到这个问题。有时候还真不好回答。

如何把专业的辣椒素指标,转换为可标识、可测评的辣度与辣感?这个制约“湘辣出湘”的行业性难题,最终被嗜辣的湖南人攻克。

由辣妹子携手湖南农大、辣椒院士邹学校紧密合作发起制定的《辣椒及辣椒制品中辣椒素类物质测定及辣度表示方法》《辣椒的辣度感官评价方法》,均成功申报并成为国家标准。

如今,辣度分级和辣椒素含量的高低,成为辣椒品种培育、产品评定、药效研究及出口等的重要指标之一。

小小辣椒,开启了标准化与产业化的新篇章。

在沅江辣妹子食品工业园展厅,几个椭圆大木桶引人注目。

茅台剁椒,以三年陈朝天椒、贵州茅台酒为原料,2021年1月入法国干邑橡木桶;玉竹剁椒,以三年陈朝天椒、玉竹为原料,2021年2月入桶……经过一番腌制发酵,成为辣椒酱的原料。

生产车间里,辣椒酱香喷涌而来。

原料出桶、搅碎、检测、研磨、炒制、罐装封口、杀菌……所有工序流水线作业。很难想象,这条“发达”的生产线建于2010年,是行业最早的一条自动化产线。

“制作流程和工艺都有严格标准。”车间副主任阳通林介绍。

原料检测环节,先从1吨酱体里取248克,在筛网中冲洗后,留下的辣椒皮、辣椒籽等残渣小于10克,才符合细度标准。

炒制环节最为关键。热锅下油,先升温60摄氏度,加小料炒10分钟,再加酱体继续炒至60摄氏度,约半个小时后,油、水、酱比例达标,出锅。

一方特色品牌,奏响乡村振兴“椒”响曲

眼下并非椒苗的特护期,周一章却每天都要去大棚里看上好几回。

周一章在沅江市胭脂湖镇南竹山村承包了300亩地,种植辣椒专供辣妹子,每年150吨左右,已持续15年。

15年间,他从一个普通农户“晋升”为村合作社负责人,自己的日子越过越红火,还带动周边村民一起发家致富。

从一颗辣椒到一瓶辣椒酱,辣妹子从源头布局,远赴河南、山东、贵州等10多个辣椒优势产区,开展辣椒产业上游资源的建设与挖掘。

深处洞庭湖腹地的沅江,特色食材资源丰富。辣妹子“变着法儿”以复合菜式酱调味,将特色食材变成湘味预制产品。比如,沅江芦笋经过深加工,成为城市美食新宠;洞庭湖小龙虾被打造成以网红龙虾尾为代表的“虾撩撩”,深受年轻消费者喜爱。

每年数十万吨大宗农产品采购,赋能乡村振兴,拉动经济发展。辣妹子沅江、桃源、洞口三大工厂,每年季节性大生产可解决逾4500名人员就业。

“壮大一个,就能发展一片。”沅江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郭海鹰告诉记者,生态绿色食品产业是当地支柱产业之一,辣妹子作为龙头品牌,持续引领产业做强做优做大。

湖南是全国重要的辣椒加工大省,2023年全省辣椒产业综合产值461.7亿元。目前,全省以辣椒为原辅料加工的国家重点龙头企业7家、省级龙头企业77家。辣椒和以辣椒为原料的加工食品或半成品,越来越受到市场青睐。

(数据来源:省农业农村厅)

美食分类资讯推荐

春天田野里藏着一口“宝”,十人九不识,老一辈却靠它救过命 - 天天要闻

春天田野里藏着一口“宝”,十人九不识,老一辈却靠它救过命

春天,是野菜扎堆冒头的季节。对于爱吃野味儿的老饕们来说,这可是自然送来的“野味季”,不抓紧尝几口,简直对不起这好光景。像荠菜、马齿苋、蕨菜这些常见野菜,大家可能早已不陌生了,口感各有千秋,还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是地地道道的“绿色健康代表”。
逛商场,你会产生什么样的惊喜? - 天天要闻

逛商场,你会产生什么样的惊喜?

有网友辣评“现在的商业综合体可是一个比秦始皇统一六国还要统一的地方”一楼有独属自己的四大金刚新能源车、网红户外品牌、潮玩、新茶饮二楼快时尚轮流站岗负一层小吃街永远排长队每座城市的商场仿佛复制粘贴标准化装修复制粘贴的品牌矩阵公式化的楼层分区让消费者调侃“怀疑全国商场共用一张施工图!”这种工业化流水线般...
3888元/位!给客人吃大象粪便的餐厅,已被立案调查 - 天天要闻

3888元/位!给客人吃大象粪便的餐厅,已被立案调查

近日有网友爆料上海一新开餐厅某平台显示人均消费3888元每晚仅开一桌12席餐厅还提供号称用大象粪便制作的甜品记者从闵行区市场监管局最近了解到,这家餐厅名为上海蓬冠树餐饮服务有限公司,因违反《食品安全法》已被市场监管部门立案调查。马桥市场监管所已现场核查,并暂时封存相关材料展开后续调查。市场监管部门介绍,涉...
宋河酒业“紫气东来”登顶珠峰:一场名酒复兴的精神远征 - 天天要闻

宋河酒业“紫气东来”登顶珠峰:一场名酒复兴的精神远征

顶端新闻记者 陈伟然“从头越,争第一”,宋河正通过一场冲顶珠峰的挑战,向外界宣告自己的复兴宣言。自4月9日发布会之后,河南首位两度登顶珠峰的女性、“宋二代”孙宁,已携宋河“紫气东来”抵达西藏,并正式开启第三次珠峰冲顶挑战。
《三餐四季》福建篇:细品山海风物、地道闽味 - 天天要闻

《三餐四季》福建篇:细品山海风物、地道闽味

福州捞化“鲜”的秘诀是什么?制作顺昌灌蛋的手艺因何“奇绝”?怎样的福州鱼丸才算合格?武夷熏鹅的制作过程要加入哪些材料?鸡汤汆海蚌为何能成为闽菜“皇后”?三餐烟火暖,四季皆安然。央视大型美食文旅节目《三餐四季》福建篇,带你探寻八闽大地,细品山
上海一高档餐厅顾客吃到毛发?老板赔6000多元后报警 - 天天要闻

上海一高档餐厅顾客吃到毛发?老板赔6000多元后报警

前段时间,一些高档餐厅的老板们头疼不已。倒不是因为食材不够新鲜,也不是因为大厨不够专业,而是因为他们正遭遇一场前所未有的“敲诈”风暴!在黄浦区一家商场里,陈老板和妻子经营着一家日料店。为了这家店,陈老板夫妻俩已经张罗了一个多月,可这开业没几天,夫妻俩在2024年12月16日这天晚上,接到了一通始料未及的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