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三鲜伊面成为方便面大王的华丰,遇到统一康师傅为何一碰就碎

2022年05月13日08:39:35 美食 1904

不知道屏幕前的小伙伴们有没有这样的感觉,2022年开年以来,有一个词就频繁地出现在各类新闻中—— “涨价”。

从年初的蔬菜涨价,电影票涨价,汽油柴油涨价,半导体芯片涨价,到2月份的瑞幸星巴克涨价,直至最近,最最常见的方便面也涨价了。

虽然只是涨了五毛钱,但是打工人依然感觉很受伤。毕竟在很久以前,一袋方便面只要几毛、一两块钱。

靠三鲜伊面成为方便面大王的华丰,遇到统一康师傅为何一碰就碎 - 天天要闻

作为一类快餐食品,物美价廉又省时方便,方便面推出市场后一直很受欢迎,咱们中国从上世纪80年代起就引进了诸多方便面生产线,市场上的品牌多的数不清,口味也是五花八门。

当然,市场份额主要还是被康师傅、统一这两家所占据,其他的品牌很难撼动他们市场前二的地位。

不过大家可曾知道,在康师傅统一未进入中国内地市场之前,中国方便面一哥可是另有其人,作为80、90后的共同回忆,这个品牌是当时方便面市场的绝对霸主,创始人更是被称为中国方便面大王。说到这里,相信很多小伙伴口中那两个字,已经呼之欲出了。

没错,他就是“华丰”。如今已经很少能看见华丰方便面的身影了,但是在记忆里,那款淡黄色外包装的华丰三鲜伊面,却又是那么的熟悉。

本期内容,我们就来说说从光芒万丈的市场宠儿,到如今的无人问津,华丰都经历了什么?

靠三鲜伊面成为方便面大王的华丰,遇到统一康师傅为何一碰就碎 - 天天要闻

现如今,大家食用方便面仅仅也只是因为它的方便甚或是一种将就,但是在上世纪80年代初期,方便面对于中国人是新鲜事物,不少人都很好奇,一块小小的面饼,一袋调料袋,一壶开水,再等个三分钟,热气腾腾的美味就出现了,不需要任何技巧,不限于任何场地。

如此简单但是又近乎“神奇”,在当时的中国,甚至有很多人渴望尝试一下方便面到底是何种味道。

靠三鲜伊面成为方便面大王的华丰,遇到统一康师傅为何一碰就碎 - 天天要闻

正是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国内开始引进国外方便面生产技术。

1980年,上海益民四厂从日本引进了国内第一条方便面生产线。

而此时远在千里之外的广东珠海,一个食品厂服务站的站长熊毅武,也敏锐地觉察到了国内方便面的市场前景会非常广阔。

于是,在1984年,熊毅武拿到了广东农垦从日本引进的一条方便面生产线,带领着一帮人,在珠海平沙创立了“华丰”工厂,生产出了国内第一代方便面--华丰三鲜伊面。

靠三鲜伊面成为方便面大王的华丰,遇到统一康师傅为何一碰就碎 - 天天要闻

之所以叫“三鲜伊面”,是因为调料包用了猪骨、海鲜、鸡肉这“三鲜”来调制,鲜甜清淡的口味一下子便抓住了广东人民的胃口。

三鲜伊面一经推出,广受欢迎,火爆程度甚至能和当时最热销的“健力宝”不相上下。

三鲜伊面没过多久便在广东市场名声大震,随后几年,华丰一方面继续深耕广东市场,另一方面迅速将产品线在全国铺开,抢占市场。

熊毅武深谙营销之道,他请来了著名港姐“肥姐沈殿霞代言,在各大电视台轮番播放广告宣传片,那句 “食华丰,路路通”的经典slogan,如一股旋风,席卷了国内大地。

靠三鲜伊面成为方便面大王的华丰,遇到统一康师傅为何一碰就碎 - 天天要闻

这则广告取得了空前的成功,效应显著。一时间华丰的市场版图也顺着这股“魔性”广告语,扩散到大江南北。西至新疆,北至山海关外,都能看到华丰的身影。

随之而来出现了不少跟风者,在知识产权不那么被大家看重的年代,华丰成为了无数后来者竞相模仿的对象。比如河北华龙,山东龙丰……一时之间,华夏大地,各路“华”“丰”争霸,好不热闹。

靠三鲜伊面成为方便面大王的华丰,遇到统一康师傅为何一碰就碎 - 天天要闻

华丰成为了市场的宠儿,节节攀升的市场销量奠定了它市场霸主的地位。创始人熊毅武更是被大家冠以“中国方便面一哥”,“中国方便面大王”的称号。

老板风光,华丰的员工也跟着赚了个盆满钵满,据说当时在华丰的普通员工,轻轻松松就能拿到2000的月薪,要知道,那可是在90年代,北京的房价也就1000多一平。

打个不恰当的比方,那时的华丰,地位基本就等同于现在BAT这一级别的大厂,能进华丰上班,是一种无上的光荣。

做到这个份儿上,华丰可谓是相当成功了。

靠三鲜伊面成为方便面大王的华丰,遇到统一康师傅为何一碰就碎 - 天天要闻

但相信大家都能看出一点:它的成功其实并不是很牢靠。

可以认为,三鲜伊面因为有着真材实料,口味独到,所以才会卖得好,被市场认可。

但更不能忽视的是当时的市场环境,八九十年代的中国,处在高速发展的前夕,无论是市场还是消费者,对于新兴事物,都有着极高的好奇心和接受度。

在方便面市场上,华丰的出现,填补了一个空白,所以它能在极快的时间里,占据市场。

能否后续保持,才真正见功夫。

不是有那么句话吗,打江山容易坐江山难。

很快,华丰就遇到了挑战者,90年代初,台湾的统一和康师傅,这两家企业异军突起,高调宣布进军内地市场。

这两家企业,先是一下子推出多款口味来满足消费者多种需求,又通过干脆面自带调味和内附多种赠品的方式,拿下了年轻人市场。

靠三鲜伊面成为方便面大王的华丰,遇到统一康师傅为何一碰就碎 - 天天要闻

短短几年间,康师傅和统一迅速占据了国内市场,曾经的一哥华丰毫无还手之力,败下阵来。

华丰的第一宝座没能坐得太久,满打满算也没有十年。

我们事后诸葛亮一下,其实华丰的衰落是必然的,康师傅和统一的入局也并不是主要原因,只能说是一个催化剂,加速了它的衰落过程。

华丰作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凭着三鲜伊面这一款“爆品”,立足广东走向全国,并获得成功。

稳稳占据市场之后,华丰却并没有抓住契机,开发新品来巩固扩大优势,仍然固守着三鲜伊面这一个“传家宝”。

结果可想而知,随着外来品牌的不断涌现,消费者发现可供选择越来越多之时,华丰便显得是如此的“单调”,原有的市场份额,逐渐被后来者蚕食。

靠三鲜伊面成为方便面大王的华丰,遇到统一康师傅为何一碰就碎 - 天天要闻

华丰的衰落,从股份改制、国外资本入驻、直至创始人熊毅武离开,就已经注定避免不了了。

1992年,印尼的华人财团,“金光集团”收购了华丰。

成为华丰的新东家后,不差钱的金光集团雄心勃勃,在全国各地开设了十多家生产工厂,一股脑地推出了众多不同口味的新产品:华丰2000,华丰面馆,干拌一族,掌上脆,魔法士等。

首先得承认,金光集团出发点不错,推出新品,本意在抢夺回原本属于华丰的市场。

但是他们忘记了一点,这些未经过市场调查,就推出近乎千奇百怪的口味,是否符合市场需求。金光集团,这个造纸业大拿,在快餐食品行业里,毕竟是个刚入行的新手,这些匆匆上马的新品,大部分都没能经过考验,很快就被市场所淘汰。

靠三鲜伊面成为方便面大王的华丰,遇到统一康师傅为何一碰就碎 - 天天要闻

产品没能跟随市场的脚步,但是更致命的问题出现在华丰的企业管理上,金光集团撤掉了华丰集团原有的组织框架,辞退了绝大部分公司高管,让创始人熊毅武光荣“退休”,换来了一批香港台湾的所谓专业人才来运营华丰。

殊不知,正是这些引进的管理层成了华丰最大的隐患。

值得一提的是,创始人熊毅武“被”退出华丰后,应陕西宝鸡地方政府的邀请,来到了宝鸡设厂,创办了“熊毅武”方便面,复刻了华丰三鲜伊面的成功,熊毅武系列方便面成为当地火爆一时的明星产品。

然而造化弄人,在熊毅武方便面发展最辉煌的时候,1997年2月,熊毅武遭遇严重车祸,同月去世。

熊毅武方便面的发展也戛然而止。

靠三鲜伊面成为方便面大王的华丰,遇到统一康师傅为何一碰就碎 - 天天要闻

说远了,再说回华丰,熊毅武等一批元老的离开,加速了华丰的坠落。

一方面,来自港台的海外营销理念与咱们国内的市场环境水土不服,他们的营销理念营销方式,观感上的确很高端,但就是不接地气,更是让消费者有了一层疏远感,这样的宣传,消费者根本不会买账,反而起到了负面效果,这也是华丰后续推出众多新品都难以成功的直接原因之一。

另一方面,熊毅武离开后的华丰,改用了产品的配方和生产工艺,甚至是偷工减料,导致口感上不复从前。

而恰逢此时,康师傅和统一来到了内地市场。

彼时稍显“混乱”的华丰,自顾尚且不暇,面对这两家来势汹汹的同行企业,毫无悬念地就缴械投降了。

曾经火遍全国的“食华丰,路路通”的壮观景象,在不知不觉中逐渐消失了,慢慢地,华丰三鲜伊面也被摆在超市货架最不起眼的角落里,再到后来,大家也渐渐遗忘了。

靠三鲜伊面成为方便面大王的华丰,遇到统一康师傅为何一碰就碎 - 天天要闻

至此,华丰的影响力再次回到了它的起源地广东。

凭着熟悉的味道和实惠的价格延续广东人民的回忆。

只不过即使偶尔再见到,也只有“口味还是那么少”、“便宜没好货”、“好久前吃过,没想到现在还有的卖”这样平淡的印象。

现在人们讨论华丰,更多的是一种儿时情怀,甚至因为配方的转变,口碑都已经大不如前了。

再次购买的人越来越少,大家可能也只是怀念当初奋斗的味道。

毕竟,“我努力,就是为了以后不用再吃方便面。”

说来说去,华丰的成功与失败都不是偶然,归结一点,作为一款食品来说,能否征服人们的味蕾,才是关键。

在物资相对匮乏的80年代,凭借着实打实的投入,吸引住了消费者。最终也是因为产品的单调,配方食材的更换而失去了消费者。

大浪淘沙市场更替,市场是现实的,它不认情怀,你“不思进取”,自然会被淘汰。

曾经让大家魂牵梦绕的三鲜伊面,如今也只留下些许记忆的味道,残存在大家的脑海中了。

美食分类资讯推荐

雪碧悄悄换了配方?客服回应:并非近期改动,出于口味需要 - 天天要闻

雪碧悄悄换了配方?客服回应:并非近期改动,出于口味需要

“雪碧加入了果葡糖浆、蔗糖素、安赛蜜……”近日有网民在社交媒体平台发帖称“雪碧悄悄换了配方”,并“感觉这好像不是我记忆中雪碧的味道……”随后,该帖子引发广泛讨论,有网民评论表示“感觉没有小时候喝的好喝了”。5月12日中午,大皖新闻记者在合肥望江西路一家超市查看了680毫升、1.25升、2升三种规格的雪碧柠檬味...
路边突然出现这种水果,最贵60元/斤,但连DeepSeek都不知道是什么 - 天天要闻

路边突然出现这种水果,最贵60元/斤,但连DeepSeek都不知道是什么

近日有网友发帖称浙江杭州街头有人卖一种水果,号称叫“冬厘果”,说是新疆的价格还挺贵“小果15元一斤,中果30元一斤,大果60元一斤,买的人挺多。"但是我在网上搜了一下,没看到有这种水果,是不是骗局啊?"网友供图记者走访发现,街头摊贩售卖的“冬厘果”有三个价位,最便宜的(15元/斤)果子品相差一点,最贵的60元/斤。...
“1800元一杯咖啡?” 店员回应 - 天天要闻

“1800元一杯咖啡?” 店员回应

近日,上海一咖啡店销售1800元一杯的咖啡引发热议。据悉,这家名为“0566咖啡制作所”的咖啡店是一家连锁店,在上海拥有6家门店,1800元一杯的咖啡所用咖啡豆为索菲亚庄园瑰夏。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在社交媒体搜索发现,这一价格并非近日才出现,
粽子里吃出带血创可贴?来伊份回应 - 天天要闻

粽子里吃出带血创可贴?来伊份回应

中新网5月12日电(记者 吴家驹)近日,有消费者发布视频称,在喂宝宝吃来伊份粽子时,吃出带血的创可贴。 对此,来伊份12日发布公告回应称,公司已启动全链路调查程序,并积极与相关消费者沟通,确保消费者的健康与权益得到保障。同时,公司已全面下架相关批次蜜枣粽产品,消费者可选择就近门店进行退换货,并可得到相同金额...
2025第十七届安徽国际茶产业博览会首设“供销社的茶”展区 - 天天要闻

2025第十七届安徽国际茶产业博览会首设“供销社的茶”展区

中新网合肥5月12日电 (记者 赵强)记者12日从安徽省政府新闻办举行的2025第十七届安徽国际茶产业博览会(下称“茶博会”)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本届茶博会首次设置“供销社的茶”展区,促进供销合作社系统横向合作。新闻发布会现场。赵强摄 由安徽省供销社、省农业农村厅、省商务厅和合肥、六安、宣城、池州、安庆、黄山市政府等...
90年代风靡全国的4款进口烟,3款广告酒,抽过喝过都60多了吧 - 天天要闻

90年代风靡全国的4款进口烟,3款广告酒,抽过喝过都60多了吧

90年代是让人怀念的时代,那时虽然没有如今丰富多彩的生活,吃得用的也匮乏,但是那时人们都很开心,尤其是那个年代刚和国际接轨,很多新鲜事物都让人感到新奇,就连进口的商品都是受到追捧,而且那时刚刚兴起电视广告,,很多通过宣传的白酒也有进百姓餐桌。 下面分享90年代风靡全国的4款进口烟,3款广告酒,抽过喝过都60多了吧!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