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家煤矿只发基本工资,更有甚一年一结,山西煤价就此一蹶不振?

山西是靠煤炭起家的省份,省内的大部分城市也都是因为煤炭资源丰富,才都从当初的矿务局转变成为了如今的地级市,煤炭市场的变动几乎影响着整个山西的发展,甚至有可能会导致山西省的转型与否。当地的工作、财政和上下游产业等都深受煤炭的影响,虽然在煤炭企业工作的老百姓们不多,但是却和大部分人息息相关,如果将上下游企业都算到其中的话,起码有六分之一人群的生存离不开煤炭的发展。

如今,煤价已经暴跌,失去了曾经的辉煌。众所周知,在2012年之前,山西的煤炭已经如日中天,当时在国内都有着很大的名气,主要就是诞生了各种各样的煤老板,加上本身就有着较强的财政实力,导致煤炭供需关系不像现在这样紧张,山西也在本次黑金发掘当中获利,当时的山西煤运当时因此成为山西首个进入世界五百强的本土企业,更是当时山西首家进行上市的省属煤炭国企。

煤价2000块的高价似乎已经越来越远,现在的煤炭市场基本上比较冷淡,只剩下几百块的低价煤炭,且还并不太容易出手,更多是通过各项激励办法来解决当下的煤炭出售问题。山西多家煤炭企业的库存已经堆积如山,就连大秦铁路末端的曹妃甸港口也出现了堆积的情况,各大煤企失去了当初的嚣张气焰,逐步从煤炭难买到煤炭难卖的情况,和当初的供需关系几乎是颠倒般的两个样子。

更重要的是,受到周边陕西、内蒙等省份露天煤矿的价格影响,当下的市场价格已经让山西的煤炭失去了竞争力,出坑价格远高于现有的市场价格,即便是真的能够将煤炭进行出售,也是所谓的赔本赚吆喝。

多家煤炭企业都因此开始出现降本增效的情况,一方面是加紧去除当下的库存,换取一部分现金流来解决当下的困境,另一方面则是通过开源节流来解决当下的企业周转情况,多家煤炭企业已经开始转变当下的薪资结构,管理层开始带头降低薪资,同时为避免铺张浪费的情况,地面工作人员只发放基本薪资,剩下的钱都用来优先保障一线的煤矿工人,以便整个煤矿能够正常运转,地面工作人员甚至部分出现了一年一结的情况,出路究竟在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