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指数表现:沪强深弱格局延续,技术面压力凸显
今日上证指数收于3380.19点,微跌0.22%,全天呈现窄幅震荡态势。深市表现相对疲软,深证成指与创业板指分别下跌0.72%和0.96%,北证50指数则重挫5.18%,成为市场最大拖累 。这种分化格局反映出资金在权重股与中小盘股之间的调仓行为:上证50指数逆势上涨0.18%,主要受益于银行、保险等金融权重股的稳定表现,而创业板指受科技板块回调影响显著 。
从技术面观察,上证指数在连续三日反弹后面临3400点整数关口压力,30分钟K线出现顶背离信号,且下方存在多个跳空缺口,短期调整需求增强。但日线级别仍处于上升通道,中长期趋势未发生根本性改变 。若未来三个交易日能有效守住3350-3380点支撑区间,则有望延续震荡上行格局 。
二、量能观察:缩量调整背后的市场心理
两市成交额约1.1万亿元,较前一交易日缩量约6%,创近两周新低。这种量能萎缩反映出多空双方的谨慎态度:一方面,主力资金净流出356.78亿元,电子、计算机等科技板块成抛售重灾区;另一方面,北向资金呈现分化,沪股通净流入12.34亿元,深股通净流出25.67亿元,显示外资对成长板块的短期风险偏好下降 。
缩量调整的本质是市场进入方向选择窗口期。从历史规律看,当单日成交额低于1.2万亿元时,市场突破关键阻力位的概率不足40%。当前量能水平与2024年9月行情启动前的蓄势阶段较为相似,需关注后续政策催化能否激活增量资金 。
三、板块轮动:防御与成长双主线博弈
市场呈现典型的结构性行情特征:
防御端:银行板块上涨0.53%,部分区域性银行表现突出,其低估值、高股息属性成为资金避风港。煤炭板块受益于全球能源价格企稳,呈现抗跌特征 。
成长端:军工板块午后异动,航空航天ETF单日成交额超5900万元,地缘政治风险与订单增长形成双重驱动。新能源赛道中,固态电池技术突破带动产业链局部活跃 。
值得注意的是,科技板块整体回调幅度达2.3%,半导体、AI应用等细分领域资金流出明显。这既包含前期涨幅过大的技术性修正,也反映出市场对全球科技竞争加剧的担忧 。但从中长期看,国产替代政策加速落地,科技成长逻辑尚未破坏。
四、资金动向:主力调仓与外资分化的深层逻辑
主力资金净流出356.78亿元的背后,是机构对持仓结构的主动调整。从行业分布看,电子(-78.65亿)、计算机(-56.32亿)成抛售重点,而食品饮料(-34.56亿)的流出则显示消费板块面临估值压力 。这种调仓行为与近期险资加速入市形成对冲,年内险资净流入已超2000亿元,主要配置方向为银行、电力等高股息资产 。
北向资金的分化值得玩味:沪股通净流入主要集中于金融权重,而深股通流出则指向科技成长板块。这种分化与MSCI指数季度调整有关,同时也反映外资对A股不同板块估值体系的重新评估 。
五、政策与外部环境:多空因素交织
政策面利好:LPR年内首次下调释放流动性,消费提振政策持续加码,证监会松绑并购重组审核,这些政策形成组合拳效应。特别是并购重组政策的优化,可能为壳资源及科技板块带来新的炒作逻辑 。
外部扰动因素:美联储5月会议纪要释放鹰派信号,美债收益率攀升至5%,压制全球风险偏好。中东局势紧张推升避险情绪,伦敦金突破3315美元/盎司,对A股资源板块形成间接支撑 。此外,美国债务上限谈判进展仍存变数,可能引发全球资本市场波动。
六、技术形态:多周期共振下的方向选择
从波浪理论角度看,上证指数自3040点启动的上涨行情已进入小5浪结构,当前处于第4浪调整周期。关键支撑位集中在3350-3380点区域,包含年线支撑、前期缺口及短期均线簇,若有效跌破可能触发量化止损盘,回踩3330点;反之,若放量突破3400点,则有望冲击3450点前高 。
日线MACD红柱持续缩短,60分钟级别MACD粘合,显示多空力量进入微妙平衡。周线级别仍处于上升通道,月线级别上升趋势未改,这种多周期背离为市场增添变数。建议投资者关注30分钟级别能否形成底背离结构,这将是短线反攻的重要信号 。
七、后市展望与策略建议
短期(1-3个交易日):市场大概率维持3350-3400点区间震荡,需重点观察两个信号:①单日成交额能否重回1.2万亿元以上;②北向资金是否转向持续净流入。操作上建议保持5-7成仓位,重点配置金融、消费等防御性品种,同时关注军工、新能源等政策受益板块的回调机会 。
中期(1-3个月):市场仍处于牛市初期阶段,注册制深化背景下,资金向头部企业集中的趋势不可逆。建议投资者关注三条主线:①高股息资产(银行、公用事业);②科技成长(AI算力、半导体国产化);③消费复苏(新消费业态、国货品牌) 。
风险提示:需警惕美联储政策转向、地缘政治冲突升级、国内政策力度不及预期等风险。特别是科技板块估值已处历史高位,需防范业绩证伪风险 。
结语
今日市场的缩量震荡,本质上是多空力量在关键点位前的蓄势。中长期来看,宏观经济复苏、政策红利释放、居民财富搬家三大逻辑未改,A股慢牛格局依然清晰。投资者需适应市场节奏变化,从"赚β的钱"转向"赚α的钱",通过深度产业研究挖掘超额收益。在方向选择上,建议采取"核心+卫星"配置策略,核心仓位坚守高股息资产,卫星仓位把握科技成长波段机会,同时严格设置止损位,控制回撤风险 。
个人观点 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