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造”汽车驶向全球164个国家和地区

5月19日上午,国务院新闻办在渝举行“重庆市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中外记者见面会。

有记者提问,在汽车制造领域重庆有怎样的优势?如何扩展市场占有率?

市经济信息委主任王志杰介绍,从2022年以来,重庆按照“整零协同、软硬结合、共建生态”的发展思路,加快建设世界级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

2025年5月19日,“重庆市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中外记者见面会现场,市经济信息委主任王志杰回答记者提问。记者 刘力 摄/视觉重庆

在整零协同方面,重庆持续推动整车企业向电动化、智能化、高端化转型发展,支持整车龙头企业与ICT龙头企业跨界融合创新,鼓励零部件企业从过去服务传统的燃油车向配套新能源车转型,形成了“央企有长安、民企有赛力斯”的龙头企业带动、10多家整车企业布局的整车体系。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零部件3大系统、12大总成、56个部件形成了全覆盖和集群式发展。去年全市新能源汽车产量达到95万辆,增速领跑全国。全市汽车总产量达到254万辆,列全国第三位,特别是问界M9稳居国内50万元级以上的豪华车型销量第一。全市主流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单车价值大幅提升到23.6万元。此外,一些汽车零部件企业发展也非常迅速,比如弗迪刀片电池、蓝黛新能源变速器等零部件产品的技术水平和产销规模都稳居全国前列。

在软硬结合方面,重庆实施了软件和信息服务业“满天星”行动计划,着力建设汽车软件的开源种子库、打造特色开源社区、完善开源软件环境,全力推动汽车软件汽车形成“雁阵”集群。比如,北斗智联科技有限公司成为国内领先的汽车智能网联+卫星导航“双引擎”企业。北京梧桐车联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在国内率先布局智能座舱领域产品,市场占有率超过15%。同时,着力打造“产业大脑+未来工厂”数字经济发展新模式,建成汽车行业数字化车间349个、智能工厂52家,中国长安汽车集团有限公司的数字工厂和赛力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超级工厂在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

在共建生态方面,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支持中国长安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建立“六国九地”全球协同研发体系,掌握了2200多项核心技术,在行业率先实现自主品牌汽车企业从技术引进向技术输出的历史性突破。加快建设“便捷超充之城”,在国内率先实现所有乡镇街道超快充设施的全覆盖。全面推进智能网联汽车准入和上路通行试点、“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试点等10项国家级试点。积极完善物流、金融、检验检测等服务体系,构建“整车+零部件+后市场”产业生态。实施“渝车出海”行动,“重庆造”汽车驶向全球164个国家和地区。

王志杰表示,下一步,重庆将推动乘用车和商用车产业协同发展和提质增量,打造汽车技术创新高地和人才集聚地,营造浓厚的汽车文化氛围,培育汽车消费中心城市,加大“渝车出海”力度,加快建设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辐射力和影响力的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之都和汽车名城。

新重庆-重庆日报记者 何春阳 刘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