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价罕见“三连跌”落地,创年内最大跌幅
2025年3月19日24时,国内成品油价格迎来年度第六次调整,也是年内首次“三连跌”,降幅创下新高。此次调价后,国内汽、柴油价格每吨分别下调280元和270元,折合每升92号汽油下调0.22元、95号汽油和0号柴油均下调0.23元。以普通家用车50升油箱计算,加满一箱92号汽油可节省约11元。
年内最大降幅背后的国际油价震荡
此次油价下调的直接原因是国际原油市场供需格局的转变。计价周期内,纽约和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一度跌破70美元/桶,3月18日收盘时,WTI原油和布伦特原油分别跌至66.90美元/桶和70.56美元/桶,较周期初跌幅显著。多重因素叠加导致国际油价承压:
1. 供应端扩张预期:OPEC+宣布自4月1日起逐步增产,计划每月增加13.8万桶/日,市场对原油供应过剩的担忧加剧。
2. 需求增长疲软:国际能源署(IEA)将2025年全球石油需求增长预测下调7万桶/日至103万桶/日,并预计全年供应过剩约60万桶/日。此外,美国关税政策的不确定性加剧了市场对经济衰退和燃料需求收缩的担忧。
3. 地缘局势缓和:美俄领导人通话释放俄乌冲突缓和的信号,削弱了原油供应中断的预期,进一步压低油价。
国内油价调整机制与市场反应
根据国内成品油定价机制,调价周期内参考原油变化率达到-6.26%,远超50元/吨的调整红线,最终降幅符合市场预期。此次调整后,2025年国内油价呈现“两涨三跌一搁浅”的格局,汽柴油价格较年初累计上涨105元/吨,但近三连跌已显著缓解消费者用油成本压力。
分析机构指出,尽管计价周期末期美国汽油库存减少引发技术性反弹,但国际原油整体下行趋势难以逆转。金联创分析师王延婷表示,供应增加与需求疲软的双重压力是油价下跌的核心逻辑。
未来走势:短期震荡,长期承压
短期内,国际油价或维持震荡格局。汇丰银行预测,2025年原油市场将小幅过剩20万桶/日,布伦特原油价格可能维持在73美元/桶,但下行风险较大。下一轮调价窗口将于4月2日开启,机构预计搁浅概率较高,主因近期原油价格波动幅度有限。
消费者应对与市场建议
对于普通车主,此次调价后可根据实际需求调整加油计划,合理利用油价低谷期降低出行成本。此外,国际油价长期走势仍受制于全球经济复苏进度、OPEC+产量政策及地缘政治风险,建议持续关注后续调整动态。
此次“三连跌”不仅是2025年油价调整的重要节点,也反映了全球能源市场在复杂宏观经济环境下的脆弱性。未来,如何在能源安全与市场波动间寻求平衡,将成为各国政策制定者的核心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