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裕国院士来衢开讲“生物制造——物质生产的创新模式”

5月10日,衢州职业技术学院的报告厅内掌声雷动。当天下午,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工业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郑裕国在校作“生物制造——物质生产的创新模式”专题报告。

“生物制造”在当下已然摄入大家生活的方方面面,它被认为是具有引领“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潜力的一种技术,据悉,“生物制造”的市场规模将达到万亿级别,是世界各国竞争的热点。中国也把生物制造列为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提升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手段之一。

郑裕国院士认为,革新生产方式,是助力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生产者可以通过革新生产原料、物质加工工艺和人们的生活方式,加快化工、医疗、材料、轻工等重要工业产品制造与生物技术深度融合,将推动经济发展向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模式转型。“理论上来说,全球一半以上的重要化学品可以用生物制造方法获得,但目前真正实现生物制造的产品仅占很小一部分。”郑裕国院士介绍道,“从技术赋能经济发展角度来看,理论比例和实际应用之间的巨大差距,意味着新的经济增长点。这也是世界各国抢占生物制造科技制高点的原因所在。”

面对这样一位生物化工领域专家院士,衢州化工领域的技术拔尖人才总有问不完的问题,在专家问答环节,现场提问积极踊跃,现场气氛热烈。

衢州市地处江省西部、浙皖闽赣四省边际,是浙江省经济向中西部临省拓展的一个桥头堡,近来年来,衢州深入贯彻科技创新和人才强省首位战略,扎实推进政策服务、平台体系、人才支撑、产业创新系统性重塑先后与省内外10所知名大学开展合作,引进任其龙、段雪、徐南平、陈建锋、孙世刚等5大院士团队和鲲鹏人才陆俊教授团队,实现了“一产业一研究院”“一县一研究院”全覆盖,创新指数首次跻身全省第二方阵,2023年全市生产总值达到2125.2亿元、增长6.8%,12项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全部高于全省平均。这当中,衢州市科协组织起到了重要作用。

“助推衢州生物制造的快速发展离不开青年人才的努力与衢州丰富的专家人才储备。”衢州市科协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全市科协组织将继续推进院士工作站(院士专家合作项目)、学会服务站、博士创新站、科技小院、‘希望之光’组合式人才帮扶团等建设,有效推动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作者:陈锘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