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潍坊高新区有必要成为潍坊经济体量最大的区域?

山东省内,潍坊的经济体量不仅在普通地级市中颇具竞争力,且不乏寿光诸城青州三大全国百强县。但市区所占比重相对不高且各区中没有一个绝对的实力担当也是一个长期存在的局面。

以2023年为例,在全市7606.01亿元的GDP中,市区合计2472.4亿元的体量只占到全市的32.5%,如果只看主城区(剔除滨海经济开发区、峡山生态开发区的代管区域),则只占比26.8%。

而在山东省所有的区、县、县级市中,潍坊除了能在行政区划口径上将奎文、高新区相加取得突破千亿之外且位居第20位的成绩外,在实际管理口径(剔除市属功能区)上并没有太大竞争力,4区均位列80位之后,特别是坊子区只能位列100位之后。

主城区内尚未发展出一个在全省颇具竞争力的区域,潍坊着实应该加注做强城区经济,毕竟只有主城区变强了,对周边区域的吸引力才能更强、抵御高能级城市虹吸的能力才能更强。

根据各市辖区目前的体量,要雨露均沾地投入资源并非易事,先将潍坊高新区作为重点打造的对象,并将之发展成全市体量最大、且能跻身全省前10位的区域才是相对较容易的。

而且省内可以供高新区直接参考的“模板”莫过于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济南高新区,其中前者的GDP已经达到2239.59亿元,并在烟台市稳居首位,比龙口市高出728.19亿元。如果将烟台开发区放到全省各区县比较可以高居第3位。

后者则在济南市位居第2位,1767.3亿元的体量可以位列全省第4位。

为什么说潍坊高新区有必要成为全市经济体量最大的区域?

1、按照实际管理口径,潍坊高新区是市区乃至主城区中体量最大、优势最明显的区域,出成绩更快。

以2023年为例,高新区(不含综合保税区)679.7亿元的GDP在主城区里最高,分别比奎文区实管区、潍城区寒亭区实管区、坊子区实管区多了269.63亿元、287.97亿元、401.2亿元、452.6亿元。如果从主城区中选择一个重点发展,那么已经有体量优势的高新区无疑是出成果最快的那一个。

从全市范围来看,潍坊高新区的经济体量虽然只能位列第4位,且与寿光、诸城两座千亿级县市相比仍有不小悬殊,但它的经济体量仅仅是依托123平方公里的实管面积、38.9万常住人口创造的。

2、做强城区经济迫在眉睫,而高新区是城区扩张、布局资源的重点方向

放眼全国,人口、人才、资金、政策等发展资源大规模流向副省级城市、省会城市等“高配城市”已成常态现象,这对于绝大多数的普通地级市而言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不仅得到的资源十分有限,而且还面临着人口被虹吸,而人口流出的重灾区莫过于县域。

在山东省内,随着两大副省级城市——济南、青岛的双核效应越来越明显,对周边城市人口的虹吸效应越来越强,后又陆续被批复了自己的都市圈,有了官方认定的“势力范围”。

潍坊市被夹在两大都市圈之间,而且两大县级市——诸城、高密已经被划入青岛都市圈,尽可能提高市区乃至中心城区的经济体量,就成了为数不多削弱两大都市圈影响的方法。

毕竟与县、县级市相比,有市级资源加持的市区、中心城区的发展上限要更高,市区乃至中心城区发展起来了,才能保证全市人口不会大规模流出。

再者,“向东”是潍坊城区扩张、布局资源的主要方向,而位于城东的高新区则是向东发展的重要腹地。不论是完善基建,还是招引、培育产业均有相对充足的用地指标与政策、资金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