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十五五”规划是从2026年到2030年实施的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
该规划将是中国政府制定的第十五个五年规划,旨在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现代化,加强经济结构调整,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以及推进可持续发展等目标。
这个五年计划的制定和实施将对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推动中国的现代化进程。
国家“十五五”规划研究征集已启动
2024年1月5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展战略和规划司官网发布了《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展战略和规划司2024年第一批研究课题征集公告》
公告提出了26条研究题目及要点:
福卡智库前瞻性研究:“十五五”四大领域前期思路研究
(一)形势变化的结构性、拐点性、颠覆性
“十四五”规划遭遇的变局冲击也许是近二十年来最大的,诸多意外的接连发生,给“十四五”规划的目标、任务完成带来巨大变数。新冠疫情、俄乌战争、中美经济“脱钩”与“去风险化”进程等,这些威力巨大的变数合成的直接后果就是让规划的目标与现实出现诸多“错位”:
1.国内经济与世界经济的错位,主要表现为国内经济相对平稳有序与世界经济的急剧变化之间的错位。
2.决策思维与规则剧变的错位,主要表现在国内的决策依然建立在以WTO、自由贸易规则为标准的经济全球化基础上,但这个基础已经被美国自己毁掉了。
3.战略定位与具体执行的错位,主要是指上下层级在战略定位、要求与实际执行上的反差。
4.经营合理与市场剧变的错位,这主要是指市场主体遭遇的个体经营的组织化、科学管理与市场环境陡然生变产生的错位,等于是“人在家中坐祸从天上来”。
(二)产业链、供应链的基本布局
伴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深入演进,主要发达经济体纷纷锁定在人工智能、量子信息科学、先进制造、生物技术和先进通信网络等未来产业展开竞争。
“十五五”期间产业竞争的四大重点领域:
1.新能源与新储能。
2.贸易、服务业的高端化转型。
3.AI、先进制造等创新体系的建构。
4.生物经济与医药。
(三)统一大市场下的地区经济
“十五五”时期,或将是全国统一大市场进入实质性起步阶段的关键时间点。全国统一大市场需要“见真章”,对内,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将实现全国经济的“二次统一”,释放市场化改革红利。对外,统一大市场将在“全国一盘棋”思路下,提升全球竞争力。此背景下,地区经济或将出现三个方向性调整:
1.地区经济由硬件统一进入到机制统一。
2.地区竞争从“伪市场”操作变为“让市场起决定作用”。
3.以土地为代表的战略资源配置或将由地方向中央倾斜。
(四)城市经济由实到虚的递进
“十四五”期间种种迹象表明,地方政府过去推行的外延式、增量式、扩张式的城市化模式已经难以为继:第一,以土地金融为核心的城市发展模式走到了尽头。第二,传统基建在国内多地已接近饱和,继续扩张难免触及经济发展的底线。第三,“逆城市化”成为不容忽视的一个趋势。
“十五五”期间的城市功能、发展逻辑将由政府主导的外延式扩张走向市场引领的内涵式增长,实现市场经济“从实到虚”的递进:
1.从分散到整合:城市在“圈”中体现“融合”,在“链”中体现“细分”,提升产业竞争力和显示度。
2.从共性到个性:城市重新定位,结合当地禀赋打造自身特色,告别“千城一面”。
3.从“硬改造”到“软实力”:有灵魂的文创综合体成为城市经济上行的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