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电龙头远景科技加速绿氢产业布局

1月29日,德国化工巨头巴斯夫宣布,将与全球领先的绿色科技企业远景科技集团合作,加速绿氢和二氧化碳向电制甲醇的转化,以促进全球可再生能源转型。

远景科技与巴斯夫旗下的巴斯夫工艺催化剂公司是这次合作主体,远景科技是全球领先的新型能源系统技术企业,是唯一一家拥有可再生能源、制氢设备、储能、零碳产业园等核心技术的企业,巴斯夫工艺催化剂公司是创新催化剂技术的领先供应商,这次合作,将利用双方各自的专业技术,提高利用绿氢和二氧化碳生产绿色甲醇的效率。

远景同时涉猎锂电与氢能,实质上体现的是新能源企业对清洁能源发展不确定性的一种战略平衡。

2021年我国正式宣布 “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双碳目标。国家制定“双碳”目标意味着在未来的30-50年,国家与社会、企业与个人都将广泛参与到低碳转型、能源升级的绿色可持续发展模式的探索实践中来。

低碳化、清洁化和高效化是能源升级的大势所趋,双碳目标是国内能源构成格局从化石能源时代向非化石能源时代过渡的开端,也是着力解决资源环境约束突出问题、实现经济绿色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谁能够抓住能源结构变革的时代机遇,谁就能够在未来引领潮流,谁就能够在新时代获得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目前新能源产业作为实现“双碳”目标的主力军已在我国快速落地并产生产业规模效应。其中氢能与锂电产业是近年来备受市场瞩目的新能源应用方向。氢能是一种绿色、高效的二次能源,具有热值较高、储量丰富、来源多样、应用广泛、利用形式多等特点,被众多科学家视为“21世纪终极能源”;锂电池更是早已大范围应用于电动汽车产业。

公安部交通管理局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底,国内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2041万辆,占汽车总量的6.07%,锂电池电动车保有量约1552万辆,占新能源汽车总量的76.04%;氢燃料电池汽车保有量12682辆,占新能源汽车总量的0.06%。这标志着我国锂电池电动车市场已逐渐成熟,氢燃料电池汽车依然处于早期试点、探索商业化的发展阶段。

从保有数量看,市场对纯电动汽车的接受度远高于燃料电池汽车,这主要得益于电动汽车近年来产业规模成本的大幅降低。但从适用性角度看,氢燃料电池燃料能量密度远高于锂电池电动车及燃油车,能效比优势突出;而基于现有标准考虑整车生命周期后,氢燃料电池能源效率约为29%,依然高于锂电池电动车的28%及燃油车的14%;在续航方面,氢燃料电池汽车与传统燃油车相似,续航里程约在600公里左右,优于锂电池电动车;此外氢燃料电池汽车还具有无噪音、充能效率高、耐低温等优点。

但不可忽视的是,受产业规模与配套技术限制,氢气及氢燃料电池汽车生产成本仍然较高,使用成本相较锂电池电动车、燃料车未能形成价格优势,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氢能产业的大规模落地。有专家预测,随着技术进步、生产规模的扩大,预计未来10年氢燃料电池系统生产成本将降低至目前的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