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造假长达8年是技术过人吗?中介机构监督底线失守最可怕

导 读

江西奇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江西奇信”)是一家从事建筑装修装饰行业的老牌企业,早在2015年就在A股上市,当年募资近6亿元。万万没想到,这家公司从上市前到上市后一路造假,造假的历史长达8年,最终于2023年7月5日摘牌后进入全国股转公司代为管理的退市板块。


那我们来看一看这家公司是如何造假的?证监会对江西奇信又是如何处罚的?后续涉及到江西奇信上市的中介机构又将面临怎样的处罚和投资人的索赔呢?这是我想跟大家分享的内容。



二、前因后果

(一)对违法违规行为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及其他直接责任人员进行行政处罚

证监会在行政处罚通知当中,对上市公司有责任的高管也进行了处罚。主要包括:第一,对奇信股份的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行为进行处罚;第二,对奇信股份在公告的证券发行文件中编造重大虚假内容的行为进行行政处罚。


综合以上两项,对江西奇信责令改正,给予警告,并处以5,000万元罚款;对叶家豪处以1,400万元罚款;对叶洪孝、余少雄、乔飞翔给予警告,并分别处以700万元罚款;对宋雪山、张翠兰、罗卫民给予警告,并分别处以350万元罚款;对何定涛、叶小金、朱勇珍、谢志攀、王晖、苏丽君、伍小勇给予警告,并分别处以200万元罚款;对刘松给予警告,并处以100万元罚款。


(二)接下来,江西奇信以及其受处罚的高管、中介机构将会面临投资人的巨额索赔

很多人会认为这个罚款有点过轻,其实罚款是小头,接下来江西奇信以及其受处罚的高管将会面临投资人的巨额索赔,这个索赔金额应该会创历史记录,这才是真正对造假行为的处罚。


江西奇信此前的审计机构是天职国际会计师事务所,上市保荐人是安信证券,还有一个分销商是川财证券,上市的会计师事务所是广东华商律师事务所,评估机构是北京北方亚事资产评估有限责任公司。显然这些中介机构后续也将面临证监会的处罚,以及投资人的巨额索赔。

三、吃瓜律师点评

(一)中介机构在投资人索赔、证监会处罚中承担的责任越来越严苛

公司财务造假之前经常有披露,我们也分析了多次。我想说的是,财务造假是猫和老鼠永恒的游戏,即使监管规则、行政处罚再严格,也很难避免违法分子的财务造假动机,进而铤而走险。


但是,作为资本市场重要的主体,中介执业机构必须要高度重视此类企业的风险和问题,当好资本市场的吹哨人角色,发挥对资本市场监督建设的责任,而不是仅仅获得经济效益。


近几年,在对财务造假的处罚中。一方面,造假的违法分子受到了应有的制裁;同时,我们也看到,中介机构在投资人索赔、证监会处罚中都承担越来越严苛的责任。很多造假的上市公司已经成为空壳,造假的责任人锒铛入狱,而券商、会所这样的中介机构还要对自己过往的执业所作所为承担法律责任。


其中,损失赔偿责任是最基本的责任。但是这种责任有时候过重,已经超过了很多中介机构能承担的范围,导致一些中介机构解散,这也让人扼腕叹息。过往曾经国内头部的会计师事务所瑞华已经成为历史,过往有些大的律师事务所因为受到投资人的巨额索赔,而请求政府豁免责任,甚至请求要扶持,这都是我们不愿意看到的现象。


(二)只有谨慎、合规执业,才能防范中介机构执业风险

这种现象如何才能真正的防范避免?我想不能把希望寄托于监管机构放松处罚的力度,也不能寄希望于投资人网开一面,更应该从自身执业过程中树立一根红线,执业质量是工作的底线,对造假行为一定要零容忍,穷尽一切手段对项目进行核实。只有谨慎、合规执业,才是防范中介机构执业风险最重要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