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企业、民营经济是中国经济能够持续增长的重要动力之一,更被赋予“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生力军”这一全新定位。近三个月,从国家层面已经连续发布多项举措,旨在支持民营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在纷繁复杂的国际环境大背景下,民营经济仍然面临着发展的难题、前进的困局。 “退场论”“躺平论”的错误认知时而出现,如此信心滞后是为什么?根源在哪里?如何解决?在12月3日举行的“读懂中国”国际会议上,多位企业家、行业观察人士与学者共聚一堂,就“提振信心⸺民营经济高质量增长的密码” 议题展开讨论。
“提振信心⸺民营经济高质量增长的密码” 研讨会现场。
政策外力给支持:多条措施给民营经济提供定心丸
今年7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下称“31条”)发布,从民营经济的发展环境、政策支持、法治保障以及促进民营经济人士健康成长等方面提出31条具体举措;近日,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中国证监会等八部门印发《关于强化金融支持举措助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通知》(下称《通知》),提出支持民营经济的25条具体举措。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会长、国家发改委原副主任彭森在会上表示,国家已经从政策上、法律上和实践中表达了对民营经济发展的支持。在他看来,“31条”的最大亮点,就是明确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促进民营企业做强做优做大。“我想对民营经济就是最大的定心丸,就是最好的政策。” 彭森分析道,“31条”还从法律层面,专门强调了民营经济发展的法治保障问题,强调了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的问题,针对近年来出现的一些利用行政或者刑事手段干预经济纠纷,以及司法工作方面的地方保护,特别是超权限、超范围查封扣押经营性财产等情况,要进行纠正和规范。
除了推出系列政策,彭森认为,这次中央决定成立国家发改委民营经济发展局,也是从顶层设计的层面,体现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国家意志和决心。
企业内力要激发:专精特新+数字化转型
民营企业究竟应该如何穿越迷雾、穿越周期?中国中小企业协会专职副会长朱玉在《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实践之道》演讲中提到,“专精特新+数字化”是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朱玉表示,在当下和未来,对于身处激烈竞争中的各行各业企业家而言,唯有专注把自己最擅长的行业、自身的优势发挥到极致,才能做得更好。同时,也需要建立起全球范围内的商业生态系统,才能更好地走出去。“我们达成了一个共识,就是中国企业要走向全球,需要构建起全球范围内的数字能力。”他指出,在数字化和智能化浪潮下,民营企业要想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必须加速数字化转型,充分发挥数字经济的赋能效益。
破解企业家“感动却不敢动” 困局 稳定发展预期很重要
在对话环节,多位专家就“提振民营企业家信心”展开激烈探讨。
对话环节。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区域和产业经济研究部副部长李金波指出,要提振企业家信心,首先要确认企业家的角色在整个社会生产中的地位。当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之后,企业家的角色便日益凸显。
“在现在的经济条件下,企业家是十分重要的生产要素。”他强调,生产要素的分配和按劳分配之间是有差异的,价值创造和价值分配之间是有差异的。“这恰恰是我们这个现实世界的一种无奈,我们没有更好的办法去区分他作为企业家创造的价值和他拥有资本所带来的回报之间的差异。”
李金波表示, “哪个经济体最大限度地能激发企业家的才能,同时又能够约束企业家的异化行为,哪个经济体就能更好地发展。”他认为,这需要有现代经济治理体系,“我们也在探索,这是一个过程。”
中国发展研究院院长王彤在谈及“重振企业家信心”时表示,国家发改委成立民营经济发展局后,等于给民营企业找了一个“娘家”,让民营企业拥有了“自己人”的定位。在他看来,“稳定发展预期”是提振信心的最关键因素。
“政策出了这么多,所有民营企业都有一个共性,就是大家看到了非常感动,但我还是不敢动。”他表示,“大家觉得信心不足,实际上就是安全感不足,这就牵涉到恒心的问题。”对此,他建议要增加政策制定和实施过程中的公开性和透明度,凡是涉及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都应该安排民营企业代表参与前置的调研讨论,做好政策解读和宣传工作。“要让企业看得清清楚楚,理解得明明白白,要让政府公开成为自觉,让运作透明成为常态。”
此外,他认为要增加政策供给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对已经发布的政策不能随意改变,同时要强化已出台政策的落地实施,避免在操作中空转,避免空气式、运动化的监管。“一纸文件可以一夜之间销毁一个行业,但是几十个文件却很难在几年之内恢复一个行业,这是我们可以看到的现实发生的案例。”他建议,政府应重点关注陷入困境的中小企业,成立专门的纾困解绕救助机制,帮助民营企业解决后顾之忧。
媒体采访:
李锦记健康产品集团高级副总裁、无限极中国有限公司行政总裁 黄健龙
民营经济如何提振信心?我自己的看法是,民营企业、民营经济要提振信心,还是要从高质量发展的结果里面找到信心。如果没有增长,如果不能增长,甚至害怕增长,那任何信心都无从谈起。我们讲的增长,对一家微观的企业来说,那就是硬道理。
粤港澳大湾区是中国最开放的地区之一,也是民营企业最活跃、最具有潜力的地区之一,一大批民营企业、民营企业家在这片土地上共生共融,无限极也是在这片土地上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成长起来的。这几年我们也在陆续开发国际市场,既要发挥好自身的优势占领市场,同时也希望在这个过程中寻求合作伙伴,实现共赢。
逸仙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兼CEO黄锦峰
在一系列政策的指导下,我认为“路还是要自己走出来,信心还是靠自己打出来。”逸仙在过去选择了走高质量发展的道路,高质量对于美妆来说就是聚焦在科研、研发、产品力以及品牌力。过去两年,我们在研发端投入了3亿,未来五年预计投入10亿。我们坚信的差异化道路就是要有高质量的供应链、高质量的研发,只有高质量的产品才能够获得市场的更好地位,有了更好的地位以及消费者的认可,这将很大地给企业带来信心。
大湾区拥有全国规模最大的化妆品产业集群,拥有丰富的行业生产经营经验与人才储备。未来,我们相信借助于大湾区独特的区位优势,逸仙集团在内的民营企业将迎来新一轮高质量发展热潮。同时,逸仙集团也将持续深耕高质量发展,助力打造“国际美湾”金名片。
采写:奥一新闻记者 林诗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