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2023年5月2日,美国华盛顿特区,美联储总部大楼。图片据视觉中国
美联储本轮紧缩周期的第十次加息如约而至。
当地时间5月3日,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美联储)发布最新的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货币政策会议纪要公布,美联储将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上调25个基点到5%至5.25%之间,为2007年10月以来的最高水平。
美联储自2022年3月以来,已累计加息幅度达500个基点。同时,为配合新的联邦基金利率区间,美联储宣布同步提高隔夜回购协议和隔夜逆回购协议利率分别至5.25%和5.05%,并将储备余额利率提升至5.15%,贴现窗口一级信贷利率提升至5.25%,至此其政策调控的各项利率水平全面突破5%。
随之,美股三大指数尾盘跳水。道指跌270.29点,跌幅为0.80%,报33414.24点;纳指跌55.18点,跌幅为0.46%,报12025.33点;标普500指数跌28.83点,跌幅为0.70%,报4090.75点。
银行业危机重现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
上一轮加息,正值美国硅谷银行与签名银行相继关闭。就在此轮加息前两天,美国银行业再暴惊天大雷:当地时间5月1日,此前苟延残喘的第一共和国银行最终也未能逃避倒闭的命运——这是美国史上规模第二大的银行倒闭案,也是两个月以来被关闭、接管的第三家美国区域性银行。
在新闻发布会上,美联储主席鲍威尔首先回应了银行业的风险问题,不过依旧延续3月美联储议息会议对于银行系统的看法,声明认为银行业的总体情况较3月已经出现了明显改善,当前美国银行体系健康和富有韧性。
“美国采取的策略是允许银行倒闭,同时及时接管,对客户利益进行充分保证,让银行危机不在客户层面进行扩散。” 鄞州银行金融市场部总经理洪奔告诉记者,这意味着美联储并不会因为银行倒闭就停止加息或者开始降息。
图片据视觉中国
事实上,当前市场对于美国银行业,尤其是中小银行的状况依然隐忧颇深。在第一共和银行被摩根大通收购后第二天,西太平洋合众银行、西联银行均下跌逾25%,引发地区性银行股遭到新一轮抛售。
“其背后反映出持续加息导致的资金成本上升,给整个金融体系带来的压力仍未缓解。” 财通证券宏观首席分析师陈兴观察到,非银系统的脆弱性也引起美国监管部门的重视,根据美国证交会即将批准的一项新规定,美国大型对冲基金将面临72小时内向监管机构报告重大亏损的时限规定。“这意味着引导资金成本下降的压力可能会倒逼美联储做出货币政策转松的选择。”
根据美联储上月公布的一项经济调查报告,美国各地的企业表示,自上月发生银行业危机以来,各银行都收紧了放贷标准。一位业内人士认为,若美国信贷紧缩状况持续,美国经济将陷入“信贷紧缩+经济衰退”的恶性循环,一面是信贷紧缩导致经济衰退风险加大,令银行更加不敢放贷;一面是银行越不敢放贷,美国经济硬着陆风险越高。
解决通胀依旧任重道远
对美联储来说,当下仍高度关注国内的通胀风险。
鲍威尔在新闻发布会上用较长的篇幅强调了对于美国通胀的看法和担忧。他表示,长期通胀预期依然较为稳定,但短期通胀压力依然较高,将通胀拉回2%的水平依然任重道远,这也是制约当前货币政策能否进一步向宽松调整的重要变量。
“充分就业和稳定物价是美联储两个主要政策目标。历史经验表明,如果高通胀持续必然会导致生产生活成本提高,不仅使得企业生产活力下降,居民消费能力也将大幅走弱,这样经济发展也就无从谈起。” 浙商期货宏观研究员郑弘认为,这种紧缩货币政策看似十分激进,与其说是饮鸩止渴,他反而更倾向于认为是一种刮骨疗毒,相对于持续高通胀所造成的长期恶劣影响,美联储的选择是长痛不如短痛。引用一句美联储主席鲍威尔的话说就是“长远来看只有维持物价稳定才是实现充分就业与良好经济的基石。”
从美国cpi数据同比涨幅来看,美国通胀水平确实大幅回落。继2022年6月同比上涨9.1%之后,已经连续第9个月持续回落,今年3月未季调cpi年率录得5%,低于预期的5.2%,为2021年5月以来新低。
图片据视觉中国
“这很可能是美联储最后一次加息。”陈兴分析,本次25bp的加息幅度尚属温和,鲍威尔也明确,后续美联储政策将视数据和经济情况而定。“考虑到美国银行业风险仍在发酵,我们认为年内仍存降息可能。” 陈兴说。
郑弘也持同样的预期。“美国通胀已经明显回落,货币政策的迟滞性还会进一步使得通胀趋势下行,长期通胀预期也已经回归稳定状态,所以继续加息的必要性也有所降低。”
从世界经济来看,美联储提高政策利率,政策外溢效应越来越明显,迫使大多数国家实施紧缩性货币政策或加强资金流出管理,引发世界经济进入货币政策紧缩周期,并加剧了世界经济脱钩风险。
当地时间5月4日,卡塔尔央行发表声明,宣布自即日起将存款、贷款和回购利率分别上调25个基点。自去年以来,卡塔尔央行连续加息,主要存款利率已累计上调475个基点。此前,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央行也都分别经历大幅度加息。部分国家则实施了宽松货币政策,中国、土耳其和俄罗斯处于降息周期,日本保持负利率货币政策不变。与此同时,俄罗斯、伊朗、叙利亚等国家正加速与美元脱钩。
值得一提的是,不久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曾发布两份重磅报告:《世界经济展望报告》和《全球金融稳定报告》。报告中,imf不仅将今年世界经济增长预期下调至2.8%,还动用“极大不确定性”“迷雾重重”“危险”等一连串沉重措辞形容世界经济前景。
“美联储若仍维持高利率水平,各国经济短期内还是有较大衰退概率。在此过程中,全球经济架构、产供链、能源、货币体系等都将被重塑,世界经济的未来将变得更加扑朔迷离。”一位业内人士表示。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