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卖平台背后的资本可以豪横到什么程度?

“平台是我开,市场是我栽,若要过平台,留下买路财!”有没有绿林好汉的熟悉味道?各种网络平台,不就是一伙伙新的绿林好汉吗?如果路只有唯此一条,那就是任其宰割了。是的,网络时代的平台之于经济社会的作用,已经和公路的作用一样,属于重要的公共基础设施

一,令人瞪眼一一豪掷100亿美元,只为夺取垄断地位某团连续多年赔本赚吆喝的钱从哪里来?据网上资料估算,其上市之前融资累计达100亿美元。这些钱怎么投的呢?

1,通过补贴培养消费习惯。100亿美元是一个什么概念,如果去掉4亿老幼人群没有吃外卖的习惯的话,相当于每人70元人民币的力度了。所以,当2015年外卖行业起步时,大家都能吃到很便宜的外卖,商家不单没被抽平台佣金,甚至还有补贴,外卖小哥也赚得欢快。天下掉陷饼,不吃白不吃,慢慢地,吃着吃着就赖上了,点外卖的行为习惯很快普及。

2,通过低价倾销达至垄断市场地位。网络外卖行业的鼻祖2009年几个大学生合作推出的,根本和高新技术沾不上边,但却被嗅觉灵敏的资本看上了,纷纷推出各品牌外卖平台,烧钱打市场是主要竞争手段。在2014年,饿了么市场占比第一,为30.58%,后依次为某团外卖(27.61%)、淘点点(11.20%)、百度外卖(8.55%);到2022年,陆玖商业评论通过实地走访之后发现,真实的份额差距,可能已经达到72:28。某团,早已经跨过市场占有率50%这个垄断标准线老远了。也正是为了垄断避嫌,某团已经好多年不公布市场占有率了。

外卖是网络时代背景下的新业态。我们鼓励、支持、宽容创新,但并不容忍垄断,特别是人为垄断。一句话,并不是所有的“新”都是香的。

二,令人咋舌,“某团税”居然数倍于国家税收了。资料显示,疫情之前的2018年,中国餐饮行业的‘总税收仅是325亿元(2021年的数据因疫情影响肯定更低,估计只有原来的一半)。而2021年美团外卖实现营收963亿元,估算下来,“某团税”约为全国餐饮业税收的6倍。

三,令人作呕一一妄顾舆情,跋扈嚣张又再提高佣金比例。面对监管部门和社对降低佣金的期盼,某团口顺而内心藐视一切,行为乖张,它明面上似乎作了佣金规则的调整,可是并非直接降佣金比例,而是做出诸如"移动套餐"般令人眼花缭乱的一套规则, 新费率规则把“平台服务费”拆分为“技术服务费+履约服务费”两个名目。技术服务费按固定比例收取,履约服务费则根据距离、价格、时段进行相应阶梯加价。业内人士评价,某团将佣金做“打表式阶梯式收费”,“两头吃,对小商户、低客单价的,这是变相涨价。对大商户、高客单价的,坐收更高的净利润。”所以这和降佣没有实质关系,反而是提升平台收入、提升面向商家收费的一种隐蔽手段。有人专门作了实测,总体上佣金仍在20%以上,但是对低价单可是佣金负担更重了,即对小店和穷人更不利。实行新规后此外卖平台业绩更加高速增长,就说明了问题。

想必大家都懂一个事情,就是全世界的垄断企业都有一个通病,就是把价格体系搞得很复杂,借之掩盖垄断高收费的本质。

四,令人不齿一一对骑手的压榨超过了社会认知。

1,极力撇开与骑手的雇佣关系,不愿承担任何风险和责任。骑手里雨里去,骑手争分夺秒川流在马路上,用汗水甚至是生命安全去赚那每月几千辛苦钱。但是,一个差评,平台就要扣掉骑手一天的辛苦付出。请问,既然平台和骑手没有雇佣关系,你凭什么对骑手下如此严苛的劳动罚则?如果没有雇佣关系,你凭什么要骑手穿上黄色马袿?你想要让社会大众通过满大街的黄马袿传递贵平台人多势众,实力非凡,无非就是告诉人们,这些黄马袿就是你的人。可是,当意外可能来临,你怎么可以说不是你的人?

2,让骑手每天自掏腰包3块钱为自己买意外保险是个什么梗?既然你都说不是雇佣关系,那你紧张什么?心虚什么?这是什么逻辑思维嘛!可能出意外了就撇不清吧!但是,为什么不能是平台出呢?周扒皮也莫敢如此吧!

3,2016年春节前后,当时还在江湖的百度外卖选择花钱送骑手回家过年。而某团外卖则直接奇袭百度,加大补贴在春节留住骑手继续配送,并在春节后大肆招聘骑手。 这是什么道理?讲人情讲人性的良心平台灰飞烟灭,赤裸裸的豪横平台现在君临天下。难道,在资本的眼里,骑手们就没有一个需要在春节回去的家?

这到底是一个什么性格、什么道德、什么作派的平台?

不可一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