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来股份:多达333家机构调研,何时参与?我还在犹豫不决

8月3日-8月8日,中来股份接待了333家机构调研。我承认,这个数据确实惊到我了。

中来股份给我们带来了丰厚收益,我也一直关注中来股份的发展变化。去年夏季,中来股份董事长林建伟先生来到我们东营市河口区调研,我非常高兴。这一年以来,一直关注后续,但无奈发现,这则新闻,也仅限于是一则新闻。

中来得分的第二波上涨我们没有参与,这里面有成功的一面,也有不足的一面。成功的一面是知道害怕,在一只股票获利丰厚之后,还是选择远离为好;因为大幅上涨之后获利盘巨大,之后的涨跌难以预料。而不足的一面是,对中来股份后来的发展认识还是不足,错过了第二波大幅上涨。但我的心态好,重新寻找新的底部潜伏的股票,我心里反而更踏实。

对于中来股份这几年的基本情况还是比较了解的。特别是参与了最近的两次分红送配,持仓成本也就是比较低的了。今年一季度中来股份的业绩每股大约0.03元的业绩也并不是很亮眼,相对于大约17元上下的股价,也确实没有价值的竞争优势,也就没有买入计划。正因为如此,在8月4日晚间,中来股份发布本年度中报,公司上半年实现归母净利润2.31亿元,同比增长642.89%;扣非后净利润为2.11亿元,同比增长4330.21%时,我也是为之一震,每股0.21元的业绩已然很亮眼了,更让人振奋的是,中来股份的发展速度。扣非净利润增长43倍,无论如何是我们小散户难以预料的。

8月5日,在看到中来股份中报之后,我写了一篇《中来股份:中报业绩大幅增长,股东户数接近翻倍,实在难以抉择》,表明了自己的期待与疑虑。结合最近看到多达333家机构密集调研中来股份,目前自己的真实想法是这样:长期确实看好中来股份,众多机构密集调研也是证明,这一点毋庸置疑;短期如果需要择机进入,这一点就考验个人选择了。

我的担心因素首先还是股东户数太多,6月30日的收盘价是17元,股东户数是7.745万;8月12日收盘,股价是20.16元,简单逻辑上来讲,这些股东都应该是获利的。至于上一高点24元还有多少投资者站岗,那就不好说了。目前,中来股份的市值大约是220亿元,两市排名726位。众多参与调研的机构到底会有多大决心,抬高股价并从这些股东手中将筹码收集到自己手中,然后继续抬高股价使自己的投资获利,我们只能耐心观察。更何况,众多的机构能否形成合力,也会是一个暂时还不确定的问题。

我之所以担心的另一个因素就是经过多次分红送派,长期持股的机构成本已经是非常低了,以目前的股价来说,获利都是极其可观的,这些机构已经没有了卖出股票的限制,什么时候卖出,只有他们自己知道。

当然,我的担心也可能是错误的,也可能已经错过了买入中来股份的最佳时机。但是,成熟的投资者不正是应该看到一则消息之后冷静分析,谨慎抉择吗?那种一见到利好就忘乎所以往里冲的投资者,多数应该是与成功无缘的吧!“宁可错过、不可买错”或许就是对成熟的投资者的描述,我看好中来股份的未来,但不是就非要以目前的价格立即参与进去。

中来股份最让我关注的一点就是:目前公司在研的TOPCon3.0技术有望降低非硅成本。作为两市光伏领域TOPCon技术的领头羊,技术的迭代更新和研发的成果频出,无疑是对投资者具有非常大的吸引力。

根据目前的生产情况,涂覆型背板占比的大幅提高促进毛利率增长,今年背板出货量将超2.2亿平方米。产能的大规模释放,叠加国内以及欧美市场的火热,中来股份业绩暴增也就成为必然。今年中报国内市场销售36.2亿元,而2021年中报则是16.36亿元,增长幅度极其可观;更可喜的是公司毛利率也从去年中报的12.52%,大幅增长至今年中报的19.24%。今年中报国外市场销售10.18亿元,而去年中报则是7.095亿元,增长幅度也很出色,毛利率则是由去年的4.93%,上升至今年中报的7.35%,增长幅度同样可观。“戴维斯正向双击”或许正在中来股份上演。

TOPCon电池主要优势在于单位设备投资额相对较低、电池效率提升空间大、规模越大非硅成本越低。中来股份的高效电池组件毛利率改善主要原因在于订单定价机制发生改变,且公司对市场价格的预测能力、对供应链成本的控制能力较去年有了较大的改善和提升。

中来股份具备IBC技术且有过小批量出货,但由于成本较高,所以决定将TOPCon和IBC结合研究TBC技术,目前已取得进展。未来规划的电池技术路线是TOPCon1.0-TOPCon2.0-TOPCon3.0-TBC-钙钛矿叠层。这一点,也非常值得期待。

  中来股份已在今年上半年开始布局碳足迹认证工作,预计在今年或明年上半年取得相关认证。一旦通过这项认证,将能够继续在更大更深层面促进中来股份的技术革新,改善生产技术,优化资源和能源利用,并且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在应对发达国家队中国产品设置的产品碳排放要求,避免可能形成的贸易壁垒。并且可以提升企业和产品的社会形象,充分体现企业的社会责任感。

目前,中来股份的产能布局主要在泰州和太原,泰州有TOPCon 1.0和2.0技术产能,太原有2.0技术。目前,太原项目的二期正在融资,已投产的一期还需要进一步公布的数据才能知道具体产能。随着公司的技术迭代,相信中来股份自身的溢价能力以及成本优势将进一步得到确认。

根据中来股份公开的信息,为进一步加强公司原材料硅片的供应,中来股份于今年3月与太原市政府、古交市政府签署了《战略合作与投资协议》,准备在古交市投资年产20万吨工业硅及年产10万吨高纯多晶硅项目,第一期拟投建年产20万吨工业硅及年产1万吨高纯多晶硅项目,第二期拟投建年产9万吨多晶硅项目,投资总金额预计为140亿元。一期项目预计2024年竣工投产。这是公司首次进入光伏上游行业,如果中来股份能够顺利实现上下游产业一体化经营,对于自身的成本控制和抗风险能力,将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今年上半年,山西电池新产能的扩建虽然使得公司经营性现金流在报表上出现负数,但产能正在逐步爬坡。”相关工作人员表示,“公司多个项目选在山西,主要是基于电价和人力成本的考虑。140亿元的项目还在审批环节,需要等待股东大会过会,暂时不会对资金造成压力。”

对于中来股份未来的发展,我们拭目以待,长期观察,还是择机参与吧!


冷静抉择,谨慎参与,祝大家投资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