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房地产债务危机正是建立房地产健康发展长效机制的历史机遇

所谓居安思危、危中有机,全国稳经济大盘各项措施出去了,目前最大的风险其实是房地产债务危机,市场存在不少悲观看法,我却说这是千载难逢的机遇。此话怎讲?

观察以往历次金融危机,央行出手各类风险资产,不仅挽救了金融系统,更是在经济企稳后的资产价格恢复常态中,赚得盆满钵满。

我们要建立房地产调控长效机制,所谓“住房不炒”,其实隐含着住房天然具有的两个属性:金融投资和居住属性。要真正做到住房不炒,就需要把这两种属性分离开来,分别建立起两个平行市场。

金融属性市场彻底放开管控,买卖自由,10万一平也好,100万一平也好,随它去就好了,只要各方遵守法律法规,政府就只管收钱就是了。

而对于居住属性市场,就需要政府提供住房这类公共产品,价格管制,买卖管制,也就是自住人群按照政府规定的价格,从政府购买住房,最后也只能按照规定价格向政府出售。有点类似上海燃油车牌照交易。

正是由于金融投资和居住属性混在一起,每次房地产调控,一管就死 —— 既无法满足金融投资需求,也无法实现居住所需,政府缺少卖地收入;一放就乱 —— 金融投资行为推波助澜,政府虽然增加了卖地收入,可是房价又报复性上涨,使得住房脱离居住属性,民众怨声载道。

现在房地产出现了债务危机,我说正是国家下决心入手,彻底坚决房地产对于今后经济转型升级的桎梏,首先从出现危机的开发商手里,将具有居住属性的商品房,以较低价格买下来。也只有在房地产出现危机的时刻,才能拿到最优价格。这些资产就是国家未来满足居住人群需要的住房储备。

新加坡组屋

3个好处。

一则挽救开发商不至于彻底崩盘,影响到国家整个金融系统运行。二则,是建立起住房健康发展长效机制的历史机遇窗口!三则,只有央行和国家,才具有这个能力,危机中收购资产最后总是获得巨大收益,这是中外历史多次证明的事实。

具体如何实现,国家的钱又从哪里来,我觉得可以再讨论。比如过去我们就有过通过发行特别国债购买外汇储备,注资银行和对外投资公司的先例。如何做到既不引起货币贬值通货膨胀,又可以实现政府住房储备资源的建立,我们不妨可以进行广泛讨论。

我的意思是,目前需要进行大胆而果断的战略性的金融创新,为国家经济下一阶段发展和民族复兴,奠定崭新的基础。

[奋斗]

专注流动性观察,时而有感而发,不做投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