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记者:刘明涛 每经编辑:肖芮冬
两大区域啤酒龙头燕京啤酒、珠江啤酒2025年上半年业绩双双“报喜”,展现出良好的增长态势,不过值得关注的是,境外资金对它们的态度却迥然不同。
北向资金反差如此之大的操作,到底透露了怎样的投资信号?《每日经济新闻·将进酒》记者展开了调查分析。
境外资金:投资燕京啤酒,“投机”珠江啤酒?
在燕京啤酒预告2025年上半年净利实现增长不到一周时间,珠江啤酒也传来业绩增长喜讯。不过在两家公司业绩稳步增长的背后,境外资金的态度却发生了较大变化。
根据Wind数据统计,今年二季度,北向资金增持燕京啤酒达到757万股,加之一季度增持的1037.09万股,北向资金今年累计增持燕京啤酒股份已高达1794.37万股。然而,同样在一季度大举增持珠江啤酒的北向资金,却在二季度对其减持1776.49万股,单季度减持幅度超过50%。

需要一提的是,珠江啤酒二季度股价大涨13.7%,股价表现远好于燕京啤酒。那么,缘何北向资金此时会选择大举卖出呢?

《每日经济新闻·将进酒》记者注意到,或许正是珠江啤酒二季度股价涨幅相对较大,才让北向资金动了减持的念头。从近一年的持仓变化来看,北向资金对珠江啤酒的操作极其灵活,以波段炒作为主。而其对于燕京啤酒的持股数整体则保持稳定。
从2023年二季度开始,在股价持续下跌近1年后,珠江啤酒于去年二季度曾一度出现反弹。在反弹期间,北向资金果断减持534万股。
去年三季度,“924”行情引领珠江啤酒股价出现大幅上涨,季度涨幅达到30%,北向资金重新买回588万股。
进入2024年四季度,珠江啤酒高开回落,北向资金又趁势减仓。
到了今年一季度,北向资金再度“扫货”珠江啤酒2134万股。在今年二季度珠江啤酒股价上涨之时,北向资金最终选择大幅减仓。
有业内人士指出,从燕京啤酒和珠江啤酒的基本面来看,燕京啤酒业绩超预期的核心驱动力在于大单品U8销量同比增长超30%;而珠江啤酒增长依赖华南市场(华南占比超90%),全国化进展缓慢,这或许是机构资金担忧的主要方向。
再从行业整体销量表现来看,进入二季度以来,啤酒行业整体需求恢复较为良好。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5年4月~5月国内啤酒产量同比增加2.9%,燕京啤酒和珠江啤酒作为区域性啤酒龙头同样受益于此。
最后,从股性来看,总市值相对较小的珠江啤酒股价波动会大一些。因此,机构资金操作会比较灵活,呈现出快进快出的投资特征。
券商、基金连续三日调研燕京啤酒
《每日经济新闻·将进酒》记者注意到,不仅仅是北向资金格外青睐燕京啤酒,在燕京啤酒披露完2025年上半年业绩预告后,不少券商、公私募基金同样对燕京啤酒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且连续三日调研燕京啤酒,深入了解了该公司的产业布局和未来发展规划。

具体来看,7月8日,申万宏源、东北证券、华夏基金以及交银施罗德基金前往燕京啤酒会议室,与公司董秘徐月香进行交流。随后两日,汇添富基金、易方达基金、景林资产、广发证券、Millennium以及富国基金等又相继对燕京啤酒进行调研。

在机构调研过程中,燕京啤酒表示,“十四五”以来,公司坚定实施以燕京U8为核心的大单品战略,通过持续的产品创新和产品推广,不断提升品牌影响力和市场份额。同时,以燕京V10、狮王精酿、漓泉1998为代表的中高端产品矩阵持续丰富,鲜啤、清爽系列、惠泉一麦等腰部产品及各区域特色基础产品协同发力,满足不同消费场景与需求,推动产品结构持续优化。
与此同时,为顺应年轻消费群体需求,公司今年持续推进“啤酒+饮料”组合营销策略,以倍斯特汽水为创新支点,依托啤酒与汽水在生产设备、供应链、餐饮及商超终端的高度协同优势,优先切入火锅店、烧烤店、夜市等餐饮现饮场景,通过“倍爽倍欢乐”的情感共鸣,强化品牌渗透。此举不仅满足消费者多样化选择,更拓展了经销商经营范围,降低单一品类依赖,推动有限多元化战略落地。
兴业证券分析指出,燕京啤酒今年二季度利润延续强劲表现,预计核心大单品U8销量仍保持快速增长,其中除基地市场外,预计东三省、山东、四川、湖南及华东等地亦贡献主要增量,U8销量高增的同时带动产品结构提升,吨价有望实现较好增长。与此同时,公司践行九大变革,提升生产经营等各环节效率并带来降本增效,毛利率改善叠加管理优化,公司盈利保持高增。
西南证券同时称,展望未来,随着管理改革与成本下行的红利持续,在U8全国化扩张强劲势能带动下,燕京啤酒未来业绩值得期待。
每日经济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