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的取款方式,可能真的要变了,这不是危言耸听,而是正在发生的事情,以前,在我家不远处的一个市场,本身开了好几个银行网点,但是后来陆续关闭了,只留下了几台ATM机,原本想着,有这个银行,至少可以取钱,没有想到的是,前两天打算取点现金出来,结果ATM机也没了,边上是一个酒店,里面的人告诉我,很早就没了。
最近家里在装修房子,让媳妇去取点钱,发给工人,想着取10万出来,结果晚上回家的时候,媳妇告诉我说,取点钱是真难,银行人员说是要提前预约,而且一下子取不了那么多,所以只好取了几万块钱出来。
如今银行确实是发生了大的一个改变,不仅网点在减少,而且取钱的难度也变大了,因此,以后去银行取款的话,就要注意了,要了解相关的政策,别白跑一趟。
取款方式的真的要变了!
曾几何时,取10万现金只需提前1天预约。如今,单笔或当日累计超5万元就需预约,10万元以上更需提前2-3个工作日申请。更关键的是,银行对“化整为零”操作严加监控——连续多日取款4.9万元将触发风控警报。
其次,身份核验进入“刷脸时代”。走进任何一家银行网点,87%已配备人脸识别设备,43%启用声纹验证系统。
取款超过5万元时,储户需同时通过人脸+声纹+手机实名三重认证,系统实时对接公安数据库比对真伪。传统“银行卡+密码”模式正在淘汰。
此外,ATM升级与限额也迎来调整了。 ATM机正在经历一场蜕变:每日取现上限提升至3万元,但小额免密支付限额从1000元骤降至300元。
更值得关注的是,全国76%的ATM已被新型智能柜员机取代——支持数字人民币兑换、视频客服接入甚至小额贷款申请。
最后,你发现了吗?现金业务正大面积收缩。2024年起,超50家银行陆续停止无卡存取款业务。招商银行于4月9日正式关闭ATM扫码存款;交通银行、农业银行也相继取消手机银行无卡取款功能。曾经便利的二维码取款,因安全漏洞频发成为历史。
为啥要进行变革?
数据显示,2024年移动支付覆盖率突破90%,现金交易占比萎缩至15.3%。当小摊贩都挂上数字人民币收款码,银行自然要削减ATM和网点——上海部分社区银行网点已缩减40%。
其次,在2024年电信诈骗涉案金额达216亿元,其中老年群体受骗案激增32.7%。新规中“65岁以上取款超1万元需风险提示”的条款,正是针对此痛点的防护网。延长大额取款预约期,实则构建了宝贵的“反诈冷静期”。
无需网络、不绑银行卡、扫码即时到账——数字人民币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覆盖生活场景。银行取款规则转向,实质是引导公众向数字货币迁移的政策杠杆。
据银行业内预测:3年内现金业务占比将压降至10%以下,ATM机转型为多功能智能终端;数字人民币将覆盖90%民生场景,水电煤、社保缴纳全面对接数字钱包;“无感支付”成主流:掌静脉识别、虹膜认证等新技术正加速落地。
这场银行取款革命,表面是流程复杂化,实则是金融安全与效率的再平衡。当现金退居二线、数字身份成为通行证,真正的赢家永远是那些主动拥抱规则的人。储户要做的不是对抗变化,而是升级认知:学会预约、善用转账、掌握刷脸——这些新技能将成为数字时代的“取款自由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