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龙头,正在等待一场翻盘。
1
辞任
一则公告在光伏界引起巨震。
5月26日晚,隆基绿能(601012.sh)发布公告称,公司董事会于5月23日收到李振国提交的书面《辞任报告》,李振国将专注于公司研发和科技管理工作,申请辞去公司董事、总经理及法定代表人职务。
根据公告披露,隆基绿能已完成董事会审议程序,董事长钟宝申正式兼任公司总经理及法定代表人。
隆基绿能是全球最大的单晶硅片和组件制造商,在单晶硅片出货量上,其更是占据全球超过30%的市场份额,是当之无愧的“光伏一哥”。
而李振国,则是隆基绿能的核心创始人。一家公司的核心高管,辞去核心职务,这是想干啥?外界难免议论纷纷。
李振国倒也没有完全离开公司,按照公告,辞去上述职务后:
李振国将继续担任隆基绿能中央研究院院长、科技管理中心首席技术官,带领团队聚焦光伏前沿技术攻关,支持公司的长期发展。
从股权看,按照2024年财报,李振国、李喜燕夫妇依旧为隆基绿能的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合计持股19.1%。也就是说,公司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未发生变化。
值得一提的是,李振国辞任核心职务,他女儿却有“补位”的趋势。
在隆基绿能同日发布的第五届董事会2025年第五次会议决议公告中,公司第五届董事会提名钟宝申、刘学文、田野、印建安、李姝璇为公司第六届董事会非独立董事候选人。
其中的李姝璇,是李振国和李喜燕夫妇之女。根据公开资料,李姝璇出生于1993年,先后获得中南大学工学学士、香港大学工学硕士学位,曾在光大银行西安分行、巨子生物等企业任职。
公开资料显示,李振国1968年生,不到60岁,还在当打之年。关于他辞任的原因,市场众说纷纭,行业观察者“赶碳号科技”就提到:
知情人士透露,振国总更愿意成为一名中国工程学院的院士,以科学家的身份从科研的角度,推动企业、行业的发展与进步,而不是作为一位企业家或者管理者。
而中国工程院2025年增选指南规定:
处级以上领导干部及企业负责人任职期间,原则上不作为院士候选人。
在企业负责人与参选院士之间,只能二选一。如果该消息属实的话,只能说李振国确实下了很大的决心。
此前,李振国数次成为陕西首富,如果将来成功当选院士,那可以说是“名利双收”了。
2
暴跌
李振国意气风发,隆基绿能的处境却有点暗淡。
财报显示,2024年隆基绿能实现营业收入825.82亿元,同比下降36.23%;实现净利润-86.18亿元,同比下降180.15%。
这背后,2024年隆基绿能主营产品硅片和组件价格分别同比下降61%和39%,产品价格下行以及光伏技术迭代导致计提资产减值损失87亿元,参股硅料企业发生投资损失4.86亿元。
这个趋势延续到了2025年一季度。一季报显示,隆基绿能营业收入136.52亿元,同比下降22.75%;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14.36亿元,仍处于亏损状态。
这个年度亏损啥概念呢?从过往数据看,这是隆基绿能近10年来的首次年度亏损,且创下有史以来最大幅度亏损。
趋势同样反映在资本市场。截至2025年5月27日收盘,隆基绿能的股价是14.44元/股。这个价格,相比历史高点已经跌去80%。
从总市值看,亿牛网数据显示,隆基绿能的历史市值一度高达5400亿,如今只剩下1094亿,蒸发了4300多亿。
截至2025年5月9日,隆基绿能的股东人数(户)是74.99万,相比2024年初已经减少了24.87万。
股民仓皇撤退,一些机构却无奈站岗。
时间回到2020年底,高瓴资本以70元/股收下了李春安6%的股份,总作价超过158亿元。
后来,隆基实施10转4方案,高瓴资本持股增加至约4.44亿股。
根据新财富杂志测算,时至今日,高瓴资本浮亏83亿元。
高瓴资本估计想要大喊:隆基绿能,想说爱你真不容易!
3
豪赌
隆基绿能的诞生源自一个“校园理想”。
中国著名教育学家江隆基曾是兰州大学校长,其被称为“黄金兰大”的缔造者,他鼓励学生“勤奋、求实、进取”,不少兰大学子以其为精神向导。
1986年考入兰州大学的李振国也一样,被江隆基老校长的事迹和精神打动后,李振国与几位同学约定:今后出去做企业就要取名叫隆基。
李振国毕业后,先被分配到了陕西省华县的华山半导体材料厂,从事拉制单晶硅棒工作,后来于2000年创办了西安新盟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这便是隆基绿能的前身。
2006年和2010年,李振国的同级校友钟宝申和李文学先后加盟,一个负责战略规划和经营管理,一个负责整体的生产运营。“隆基三剑客”聚齐后,隆基绿能也进入发展快车道。
上市后的十年,隆基绿能的营收从2012年的17.08亿元一路涨至2022年的1289亿元,是原来的75倍。伴随着业绩的上涨,隆基绿能的股价也迎来飙涨,一度超过5000亿元。李振国身家也水涨船高,数次登上“陕西首富”的宝座。
从一个小工厂发展为全球最大的单晶硅片和组件制造商,隆基绿能离不开4次关键决策:
1、选择单晶路线;
2、聚焦单晶和单晶硅片,坚决剥离其他业务;
3、进入切割硅片;
4、重新定位企业,进入到电池组件环节。
每一次都是一场“豪赌”。例如20年前,当同行大多数选择多晶硅路线的时候,隆基绿能铤而走险押注不被看好的单晶硅路线。
事实证明,隆基绿能赌对了。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公布的2020年《中国光伏产业发展路线图》中,单晶硅片市场占比约90.2%,已经成为主导的技术路线。
而最新的一场“豪赌”,是bc技术路线。当大多数厂商选择topcon技术的时候,隆基绿能再次押注bc技术。
目前来看,隆基绿能的bc技术路线进展不算顺利,其bc二代产品产量占比较低。从市场招标数据看,topcon组件依旧占据70%以上的市场份额。
钛媒体此前更是发文质疑,隆基绿能豪赌的bc路线,更像是一场“伪命题的技术之争与不再遮掩的营销战”。
这场豪赌能否成功,还有待时间给出答案。
4
尾声
对隆基绿能来说,更大的挑战来自行业本身。
数据显示,国内光伏组件的产量,早在2024上半年已超过了全年的预计装机需求。高盛的报告也显示,中国的光伏面板行业产能是全球需求的2倍,是国内需求的4倍,产能严重过剩。
一旦供给远大于市场需求,价格的下降不可避免。
2020年-2022年的时候,由于上游硅料紧缺,硅料产品价格从57元/kg一路涨到了307元/kg,涨了4倍多。但到了2023年,随着新增硅料产能的释放,硅料价格大幅下滑超70%。
根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名誉理事长王勃华的介绍,2024年1-10月,制造端、应用端、出口量扩大的同时,产业链价格、制造端产值、出口额却显著下滑:
各环节价格相较2023年高点下降60%-80%。
由于中国生产的光伏组件太便宜,欧洲人甚至开始用光伏组件替代院墙、围栏。
隆基绿能创始人李振国也直言:
我们发现跑得越快,“流血”越多,主要制造环节低于成本运行,价格出现崩塌,完全降到成本之下。
中国光伏行业大会上展示的数据显示,2024年前三季度,121家上市光伏企业中已有39家出现了净利润亏损,而且亏损面还在扩大。到最后,内卷已经成为行业的必然。
往更深处看,这本就是一个周期性行业。仅过去20年,光伏行业就经历了四轮周期。政策助力——市场爆发——玩家涌入——赢者通吃——行业退潮——下一个政策,如此循环往复。
客观来说,作为光伏龙头,隆基绿能的底子还是很厚实的。作为隆基绿能的技术核心人物,李振国长期深耕单晶硅生产与研究领域,并在数次战略抉择中改写了产业格局。
如果能熬到下一个周期,隆基绿能或许可以重现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