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面评价:企业家精神与责任担当
• 坚守底线,赢得尊重:王健林在债务危机中坚持“不烂尾、不欠薪、保障投资者权益”,与恒大等暴雷房企形成鲜明对比。网友认为其“不逃避、不甩锅”的态度体现了企业家的责任感,尤其在员工薪资和项目交付上的坚守,赢得了广泛认可。
• 壮士断腕,果敢自救:网友赞赏王健林在2017年“世纪交易”中果断出售文旅项目和酒店,展现“破釜沉舟”的勇气。尽管资产大幅缩水,但这种“断臂求生”的策略被视为避免更大危机的必要之举。
• 信用至上,重塑信任:万达在债务危机中始终按时兑付公开债,未申请展期,体现了对信用的珍视。网友认为,这种“言出必行”的商业操守,为万达赢得了金融机构和合作伙伴的信任,为其化解危机创造了条件。
负面评价:战略失误转型困境
• 轻资产转型沦为“卖血求生”:网友质疑万达通过大规模出售核心资产(如万达广场)缓解债务压力的做法,认为这会导致品牌价值受损,长期竞争力下降。出售的资产多为亏损项目,而优质资产仍被保留,引发“割肉止损”的争议。
• 债务雪球越滚越大:尽管万达通过资产处置回笼资金,但债务总额仍高达6000亿元,短期偿债压力巨大。网友认为,这种“卖资产还债”的模式本质上是饮鸩止渴,难以从根本上解决债务问题。
• 对赌协议埋下隐患:万达商管因未能在约定时间内完成港股上市,触发巨额回购条款,导致融创、苏宁等投资者追讨款项。网友认为,这一对赌协议暴露了万达在战略扩张中的风险控制不足,加剧了债务危机。
行业警示与未来展望
• 重资产模式崩塌的缩影:网友认为,万达的债务危机折射出中国房企过度依赖高杠杆扩张的弊端。随着政策收紧和市场变化,这种模式难以为继,房企需转向轻资产运营和数字化转型。
• 转型成效待观察:尽管万达在轻资产转型上取得一定进展(如管理496个商业广场),但网友质疑其盈利能力和可持续性。电商冲击导致传统商业地产租金收入增长乏力,万达需在品牌升级和数字化运营中寻找新增长点。
• 企业家命运的启示:网友感慨王健林从“首富”到“首负”的跌宕人生,认为其经历反映了中国商业环境的变迁。靠胆识和杠杆缔造商业帝国的时代已结束,企业家需适应新规则,平衡风险与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