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工程加快建设,以“山高力量”托起民生希望;中欧班列昼夜飞驰,用钢铁驼队续写丝路篇章;贸易通道贯通山海,让“中国制造”链接全球市场……山东高速集团积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争当山东省企业“走出去”排头兵,深入实施外经、外服、外贸“三外并进”国际战略,在全球舞台上展现了中国企业的风采与担当。
“外经”加速跑
构建国际工程全产业链
在塞尔维亚,集团建设者们正加班加点开辟新作业面,推动兹雷尼亚宁高速公路不断向前延伸,这是目前山东企业在塞实施的最大基建项目;在几内亚,建设者们加快推进马西铁路开巴河特大桥建设,建设的大桥高墩柱通过当地国家纪录认证;在摩洛哥,建设者们正紧张进行凯尼特拉至马拉喀什高铁施工进场前准备工作,建成后将为2030年世界杯提供交通保障……从欧洲的古老城市到非洲的广袤草原、从热带雨林到沙漠腹地,一个个热火朝天建设中的项目是集团“外经”业务蓬勃发展的缩影。

集团充分发挥丰富的施工管理经验,加快海外重点项目建设和市场开发,持续提升国际市场核心竞争力。截至目前,集团经营领域涉及全球40多个国家和地区,先后建成了阿尔及利亚东西高速公路、塞尔维亚E763高速公路、贝尔格莱德中国文化中心等一批具有重大影响力的项目,连续多年入选“全球最大250家国际承包商”,2024年位列全球第65位,在地方国有企业中位列第一。
集团还依托交通基础设施全产业链优势,持续推动优势产业“走出去”。在多瑙河支流摩拉瓦河边,集团建设的塞尔维亚多瑙走廊快速路项目施工现场一派繁忙。作为欧洲E75高速公路的重要支线工程,这条路被塞尔维亚总统武契奇称为“未来之路”,建成后将带动塞尔维亚东部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目前,项目主线部分路段已建成通车。

与此前海外项目多采用国外设计公司的方案不同,这个项目由集团自主设计,实现了设计咨询业务海外市场的重大突破,为今后独立开展业务奠定基础。
集团深挖规划设计、工程施工、监理检测、物资建材、运营管理等业务潜能,带动新材料、智慧交通、绿色能源等新兴业务共同进军国际市场,打造国际工程全产业链。实施的埃塞俄比亚安巴萨智慧公交、亚的斯亚贝巴市交通信号、莫乔旱港信息化等项目,实现了集团软硬件、信息系统和机电设备“联合出海”;几内亚马西铁路、坦桑尼亚潘加尼大桥等项目带动集团设计咨询、工程施工、物资建材走出国门;新加坡海鸥分布式屋顶光伏EPC项目、马达加斯加嘎瓦石墨矿光伏发电项目等,实现集团新能源业务在国际市场的新突破。
传统基础设施项目扎实推进,新型基础设施项目合作亮点纷呈……越来越多的“山高智慧”“山高方案”在世界各地扎根生长,为全面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贡献“山高力量”。
“外服”提质效
服务全省外向型经济发展
5月12日,伴随着汽笛长鸣,一列满载着汽车配件、卷钢等货物的山东中欧班列从济南董家镇站缓缓出发,预计7天左右到达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集结中心。
不仅在“外经”业务中跑出“山高速度”,还在“外服”业务中尽显“山高风采”。集团以统筹运营山东中欧班列和建设山东省对外投资合作企业联盟为抓手,加速完善涉外供应链服务和对外投资合作服务能力,服务全省经济发展。
集团高标准抓好山东中欧班列统筹运营,积极构建国际物流大通道,并在全国以最快速度突破开行量万列大关。截至目前,山东中欧班列已累计开行超1.2万列,助力全省外贸高质量发展再上新台阶。

开行量持续攀升的背后,是集团加快拓展国际通道、持续提升服务水平。集团相继设立阿拉木图集结中心、塞尔维亚集结中心以及俄罗斯集结中心,打造济南、青岛陆海联动枢纽,国际运营线路达56条,可直达27个共建“一带一路”国家59个城市。稳定运营上合快线、日韩陆海快线,参与跨里海国际运输走廊建设,积极助力沿黄陆海大通道建设,加大开行定制化专列和跨境电商、冷链等特色班列,累计为海尔、玲珑、万华化学等省内企业开行供应链及特色专列700余列。
汽笛声声,班列轰鸣,驰而不息的山东中欧班列打开合作共赢发展大门。截至目前,山东中欧班列累计服务进出口企业超2.1万家,实现进出口货值超1200亿元,助力越来越多的“中国制造”“中国味道”走向世界。
在着力构建国际物流大通道的同时,集团全力服务海内外企业合作交流,助力我省深度融入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

集团牵头组建山东省对外投资合作企业协同发展联盟,通过搭建项目合作对接、信息交流共享等平台,推动我省外经企业与外贸企业协同联动,联合出海。联盟相继举办、承办哈萨克斯坦—中国(山东)企业对接交流会、乌兹别克斯坦(撒马尔罕)—中国(山东)企业对接交流会、山东省外经外贸企业对接活动等,为企业“出海”提供全方位支持,带动更多山东企业“走出去”“走得稳”“走得远”。此外,集团还成立塞尔维亚科技孵化中心等,把中国技术“送出去”,将国外先进技术“引进来”。
“外贸”拓新局
打造国际贸易供应链头部企业

在山东高速高铁装备产业园,每天有2000多根轨枕发往几内亚马西铁路项目。截至4月底,集团今年已累计出口轨枕26.54万根。
轨枕出口是集团拓展国际贸易业务的又一次生动实践。近年来,集团发挥境外工程施工项目、产品生产制造、班列运输等优势,创新工贸一体化、运贸一体化、产贸一体化外贸业务模式,推动国际贸易业务提质增效。
集团采用“中国制造+本土化组装”的CKD(完全散件组装)模式,向摩洛哥凯尼特拉至马拉喀什高铁项目发运70余台工程车辆;创新打造“原油换沥青、矿石换钢材”业务模式,整合上下游资源,形成稳定的进口原油、沥青和出口钢材的外贸渠道;依托山东中欧班列、物流园区等优势,推动木材、橡胶、饲用小麦粉等进口业务稳步发展……产业链协同成效显著,外贸发展再上新台阶。

山东高速临空综合保税物流园内,货物堆满货仓,运输往来繁忙。这里是北方内陆地区最大的红酒保税展示储销中心,红酒日均存放量达200万瓶、覆盖全球95%以上红酒产区,可提供一站式综合型供应链服务。不远处的冷库内,来自俄罗斯、巴西等40多家境外头部肉类工厂的牛羊肉在此中转,走入千家万户。
集团还依托山东中欧班列国际物流大通道和济南综合保税区等资源优势,甄选“一带一路”共建国家优质产品,打造了“境外直采+班列运输+保税仓储+全场景销售”全链条服务平台。
此外,为进一步扩大服务半径,集团创新推出“齐鲁号·全球购”新零售品牌,除了打造线上商城,还在高速公路服务区、城市商超等开设线下门店300余个,满足了消费者足不出境“购全球”的消费需求。
从海外工程建设的“硬联通”到跨境服务生态的“软衔接”,再到全球贸易网络的“链融合”,山东高速集团“走出去”步伐坚实有力。下一步,集团将持续构建国际化发展格局,不断提升国际市场核心竞争力,书写中国标准、中国技术、中国品牌走向世界的“山高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