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关税错误言论频出,美媒坐不住了

2025年04月08日15:40:14 财经 6710

【文/观察者网 刘程辉】面对特朗普张口就来的关税言论,美国媒体坐不住了。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4月7日发表的一篇事实核查报道指出,美国总统特朗普在为自己的全球关税政策辩护时,抛出了一系列错误言论。比如他极度夸大美国对华贸易逆差,错误地宣称自己上个总统任期加征的关税是由中方承担的,他所谓“欧洲从不买美国的任何产品”也属于不实言论。

当地时间4月6日,特朗普在专机上宣称,美国与中国存在“1万亿美元贸易逆差”,对华贸易逆差使得美国“每年损失数千亿美元”,“除非我们解决这个问题,否则我不会与中国达成协议。”特朗普还说,他“愿意”与中国打交道,但前提是中国“必须先解决贸易差额的问题”。

“就像以前一样,特朗普极度夸大了美国与中国的贸易逆差。”cnn称,特朗普口中所谓“1万亿美元”的数字错得离谱,比实际高出三倍多。

特朗普关税错误言论频出,美媒坐不住了 - 天天要闻

4月5日,特朗普在空军一号上接受记者采访。 路透社

中国海关总署数据显示,2024年中美贸易总额为6882.8亿美元,同比增长3.7%。其中,中国对美国出口5246.56亿美元,同比增长4.9%;自美国进口1636.24亿美元;贸易顺差为3610.32亿美元。

cnn同时援引美国联邦统计数据称,2024年美国与中国在商品和服务贸易方面的贸易逆差约为2630亿美元。即使排除美国占优势的服务贸易,只计算商品贸易,2024年美国与中国的贸易逆差约为2950亿美元。

也就是说,美国对中国的贸易逆差从未接近过1万亿美元。

与此同时,特朗普重复了他一贯的说法——他在第一总统任期内加征的关税成本是由中方承担的。他说:“在我的四年任期内,我从中国收取了数千亿美元。”

cnn强调,事实上,是美国进口商,而不是像中国这样的外国出口商,向美国政府支付了关税。而且不断有研究发现,美国人承担了特朗普第一任期内对中国征收关税的绝大部分成本。很容易就能找到一些公司将关税成本转嫁给美国消费者的具体例子。

根据2019年发表的一项研究,在特朗普对外国制造的洗衣机实施关税后,美国洗衣机的中位价格上涨了约86美元,涨幅近12%。研究人员还发现,未受关税影响但通常与洗衣机配套销售的干衣机价格也上涨了12%,每台约92美元。

在关税实施的第一年,这些价格上涨总共让消费者多花费了超过15亿美元。

“美国国内总得有人来支付这笔税款。”美国智库城市-布鲁金斯税收政策中心(urban-brookings tax policy center)的高级研究员霍华德·格莱克曼(howard gleckman)说,“如果不是消费者,那就得是公司。如果是公司支付,最终在某种程度上,这部分成本将由工人吞下。”

同样的,特朗普对美欧贸易也发表了错误言论。

特朗普说:“欧洲不买我们的汽车,不买我们的农产品。他们什么都不买。而我们却购买他们的汽车:梅赛德斯、大众、宝马。我们买他们数百万辆汽车,而他们一辆都不买我们的。他们不买我们的农产品,什么都不买。”

这些说法都不正确。


“他们什么都不卖”远非事实。cnn称,虽然欧盟确实存在一些贸易壁垒,使得美国公司向那里出口产品变得更加困难,但美国联邦统计数据显示,美国在2024年向欧盟出口了价值约6490亿美元的商品和服务。

“他们不买我们的农产品”这一说法同样错误。虽然欧盟确实存在一些阻碍美国农产品出口的贸易壁垒,但美国农业部表示,欧盟去年购买了价值128亿美元的美国出口农产品,使其成为美国农产品及相关产品的第四大出口市场,仅次于墨西哥、加拿大和中国。

而且,虽然美国汽车制造商在欧洲市场常常难以取得成功,但特朗普说“他们不买我们的汽车”就太夸张了。

根据欧洲汽车制造商协会上个月的一份报告,“2024年有16.4857万辆美国制造的汽车出口到欧盟”,按当前汇率计算价值约84亿美元。其中一些是欧洲汽车制造商在美国的工厂生产的汽车。

“中美贸易的现状是市场作用的结果,受到两国经济结构、贸易政策、美元货币地位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毛宁3月10日下午在例行记者会上说。

毛宁表示,中方从不刻意追求顺差。事实上,美方从中美贸易中获利丰厚,在华的美国企业的出口被计入中方顺差,中国对美出口质优价廉的产品提高了美国民众的实际购买力,也为美国的运输、批发、零售和电商行业创造了大量的就业。同时,美国在服务贸易中也保持着巨额顺差。

毛宁强调,无论美方如何包装都掩盖不了将经贸问题政治化、武器化,实施对华遏制打压的企图。美方对全世界发起的贸易战打了这么多年,贸易逆差不降反升,去年仍高居9184亿美元。“关税战也好,贸易战也罢,都是以损人开始,以害己告终。美方应该吸取教训,改弦易辙。”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财经分类资讯推荐

OPPO“开卷”,影像旗舰沦为千元机,Reno12 Pro开始收尾了 - 天天要闻

OPPO“开卷”,影像旗舰沦为千元机,Reno12 Pro开始收尾了

以前,摄影是一项门槛较高的爱好。那时候,手机拍照效果十分有限,功能机的拍照质量差得让人无法忍受,所以出门旅游时,很多人要么选择携带专业的单反相机,要么干脆找当地的摄影师帮忙拍摄。但是现在,随着智能手机摄影技术的飞速发展,摄影已不再是只有专业人士才能掌握的技能。
苹果给Windows笔记本重力一击,24GB+512GB+M4芯片,突降到7199元 - 天天要闻

苹果给Windows笔记本重力一击,24GB+512GB+M4芯片,突降到7199元

在如今的笔记本市场,各大品牌都在争夺用户的注意力,竞争异常激烈。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品牌推出了性价比非常高的产品,就连苹果也在这场竞争中加大了力度。特别是2024款的MacBook Air,以其强大的性能和合理的价格,成为了许多用户的首选。相比于以往的MacBo
很突然,16GB+512GB降2740元,徕卡机皇收尾了 - 天天要闻

很突然,16GB+512GB降2740元,徕卡机皇收尾了

当小米15 Ultra以6499元起售价亮相时,不少用户感叹"小米旗舰越来越贵了"。例如,今年发布的小米15 Ultra,售价高达6499元。虽然价格有所提高,但仔细分析其配置,我们仍能发现小米在保持高性价比方面的努力。对于热爱摄影且预算有限的用户而言,老款高
小骁龙8至尊芯发布!红米新机全球首发搭载:价格够刺激! - 天天要闻

小骁龙8至尊芯发布!红米新机全球首发搭载:价格够刺激!

进入4月的第二天,高通总算是发布了曝光许久的骁龙8s Gen4,虽然这个名字颇显低调,没有延续去年骁龙8s Gen3高通宣传的"小骁龙8 Gen3"风格,叫做"小骁龙8至尊版处理器",但从架构上来看骁龙8s Gen4无论是CPU还是GPU都和骁龙8至尊版非常相
人形机器人,少一点“腾空”,多一点“落地” - 天天要闻

人形机器人,少一点“腾空”,多一点“落地”

人形机器人的“跳舞”与“空翻”固然是先进技术不断突破的象征,但真正满足“人民需求”的关键在于解决实际痛点。所以,当正解局看到已经有人形机器人走到流水线时,我们是兴奋的;当得知一大群人形机器人已经入职搬砖时,我们是震惊的——
vivo性价比第一的高端机,5800mAh+天玑9400,16GB+1TB突降1360元 - 天天要闻

vivo性价比第一的高端机,5800mAh+天玑9400,16GB+1TB突降1360元

谈起vivo这家手机厂商,我对它的印象这些年出现了大转变,早期vivo手机没什么性价比,主打线下市场,玩得就是一个信息差,凭借着高颜值的设计在手机市场中取得了不错的销量,但论配置其实它不如小米。可是现在不同了,互联网时代各大手机厂商推出的手机如此透明,内部用了
三星机皇跳水2000元,骁龙8Gen3折叠屏手机,人人买得起 - 天天要闻

三星机皇跳水2000元,骁龙8Gen3折叠屏手机,人人买得起

库克说iPhone 16e满汇聚了iPhone 16系列所有优点,这话听着让我不免有些疑惑,iPhone 16e是系列中定位最低的存在,居然能被夸得这么伟大?除了苹果,前不久华为推出的华为Pura X手机因为“人人买得起”这五个字也火了。说来说去,我还是觉得只
OPPO续航之王,6400mAh+300%音量+四年流畅,突降到1359元 - 天天要闻

OPPO续航之王,6400mAh+300%音量+四年流畅,突降到1359元

你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盯着手机右上角即将见底的红色电量条,在地铁上急得直跺脚。明明早上充到100%出门,才刷了会儿短视频、回了几条消息,这会儿就只剩15%了。这种场景是不是每天都在你的身边上演?如果你也受够了随身携带充电宝的累赘,又不想花四五千块买旗舰机,那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