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25年4月7日 10:32,恒生医疗保健指数(hshci)下跌13.95%。成分股方面,药明生物(02269)领跌21.21%,药明合联(02268)下跌20.53%,方舟健客(06086)下跌19.30%,百济神州(06160)下跌18.48%,医脉通(02192)下跌17.82%。恒生医疗etf(513060)下跌10.08%,最新报价0.44元,盘中成交额已达4.58亿元,换手率3.92%。
消息面上, 3月31日,国家药监局综合司就《关于优化全生命周期监管支持高端医疗器械创新发展的举措(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为完善审评审批机制,加强全生命周期监管,全力支持高端医疗器械重大创新,促进更多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和新方法应用于医疗健康领域,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健康需求,国家药监局提出十项支持举措。
国元证券指出,《关于优化全生命周期监管支持高端医疗器械创新发展的举措(征求意见稿)》从全生命周期对高端医疗器械行业进行政策支持和监管,覆盖审评审批优化、标准体系建设、上市后监管强化等全链条。对国内首创、国际领先的高端医疗器械实施“创新特别审查”程序,并明确人工智能、脑机接口等前沿技术的注册指导政策。在审批流程优化方面,政策提出将审评重心前移至研发阶段,探索“附条件批准”机制,并简化核心算法优化的人工智能产品变更注册要求。
医用机器人、高端医学影像设备、人工智能医疗器械和新型生物材料医疗器械等是塑造医疗器械新质生产力的关键领域,也是我国医疗器械行业前期实力较为薄弱的领域,虽然近几年取得了较为快速的进展,但是相较于国际巨头企业,技术实力仍有一定的差距。整体来看,《关于优化全生命周期监管支持高端医疗器械创新发展的举措(征求意见稿)》有望加速国产高端医疗器械的创新和商业化落地,目前大部分高端医疗器械仍然以进口产品为主,进口取代空间较大,预计未来有望持续加速,建议关注相关受益企业。
恒生医疗etf紧密跟踪恒生医疗保健指数,恒生医疗保健指数提供一项市场参考指标,反映在香港上市、主要经营医疗保健业务证券的整体表现。
规模方面,恒生医疗etf最新规模达129.80亿元,位居可比基金1/3。
数据显示,杠杆资金持续布局中。恒生医疗etf前一交易日融资净买额达669.72万元,最新融资余额达5.28亿元。
绝对收益方面,截至2025年4月3日,恒生医疗etf自成立以来,最高单月回报为28.34%,最长连涨月数为4个月,最长连涨涨幅为38.75%,上涨月份平均收益率为7.01%。
超额收益方面,截至2025年4月3日,恒生医疗etf近1年超越基准年化收益为2.27%。
截至2025年4月3日,恒生医疗etf近1年夏普比率为1.56。
回撤方面,截至2025年4月3日,恒生医疗etf今年以来最大回撤6.06%,相对基准回撤0.45%,在可比基金中回撤最小。
费率方面,恒生医疗etf管理费率为0.50%,托管费率为0.15%。
跟踪精度方面,截至2025年4月3日,恒生医疗etf近3月跟踪误差为0.033%,在可比基金中跟踪精度最高。
从估值层面来看,恒生医疗etf跟踪的恒生医疗保健指数最新市盈率(pe-ttm)仅25.27倍,处于近1年3.61%的分位,即估值低于近1年96.39%以上的时间,处于历史低位。
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4月3日,恒生医疗保健指数(hshci)前十大权重股分别为百济神州(06160)、药明生物(02269)、信达生物(01801)、康方生物(09926)、石药集团(01093)、中国生物制药(01177)、京东健康(06618)、巨子生物(02367)、阿里健康(00241)、再鼎医药(09688),前十大权重股合计占比56.18%。
恒生医疗etf(513060),场外联接(博时恒生医疗保健etf发起式联接(qdii)a:014424;博时恒生医疗保健etf发起式联接(qdii)c:014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