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财险迎“准80后”总经理!能否破解业绩疲软困局?

2025年03月20日20:14:03 财经 1287
渤海财险迎“准80后”总经理!能否破解业绩疲软困局? - 天天要闻

3月14日,天津金融监管局发布关于陈韶峰渤海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渤海财险”)总经理任职资格的批复表示,核准陈韶峰渤海财险总经理的任职资格。在此前一年,刘振宇获批成为渤海财险董事长。

渤海财险迎“准80后”总经理!能否破解业绩疲软困局? - 天天要闻

至此,渤海财险正式敲定新一任领导班子“刘陈”组合。值得一提的是,陈韶峰与刘振宇均都曾在恒安标准人寿任职。

“泰达系”双子星

据公开信息,陈韶峰于1979年3月出生,现年45岁。赴任渤海财险前,陈韶峰先后供职于天津泰达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天津市泰达国际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下称:泰达国际),后者是渤海财险大股东。作为地方金融控股集团,泰达国际持有渤海证券、渤海财险、恒安标准人寿、天津信托等多家金融机构股份。2019年8月起,陈韶峰出任恒安标准人寿副总经理,此前还曾担任过总经理助理、首席投资官等职务。

与陈韶峰相同,现任董事长刘振宇加入渤海财险之前,也曾就职于恒安标准人寿,是恒安标准人寿的“元老级”高管,出任恒安标准人寿总经理长达12年之久。2003年12月,刘振宇在恒安标准人寿成立初期便出任公司董事职务。2011年,恒安标准人寿遭遇经营困局,刘振宇临危受命接下公司总经理一职。2014年恒安标准人寿扭亏为盈后,随后连续九年实现盈利。从业务规模看,截至2023年底,恒安标准人寿的保险业务收入达105.08亿元,较2011年增长了9倍多。

2023年,陈韶峰加入渤海财险。

2024年11月,渤海财险原总经理阳建军退休后,陈韶峰成为临时负责人。

2024年2月,刘振宇获批成为渤海财险董事长。

公开资料显示,渤海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5年10月18日,由天津泰达投资控股有限公司等国有骨干企业发起设立,是首家总部设在天津的全国性财产保险公司,总股本19.73亿元人民币。目前,该公司拥有24家省级机构,200余家地市级和县级机构,销售服务网络遍及全国。

营收增长缓慢

记者观察发现,虽背靠地方金融控股集团,但近年来渤海财险营收业绩并不理想。据历年财报,2019年-2023年,公司保险业务收入分别为37.21亿元、32.14亿元、35.65亿元、33.75亿元、35.50亿元;净利润分别为-3.57亿元、0.08亿元、-3.50亿元、0.34亿元、0.47亿元。与同期其他保险公司的大规模扩张相比,渤海财险在保费收入增长方面显得力不从心。特别是在2021年,公司再次出现较大亏损,直至近两年,才呈现缓慢盈利趋势。

而作为公司保费收入和承保利润的压舱石,渤海财险车险业务更是长期以来深陷承保亏损的泥潭。据历年财报,2019年-2023年,机动车辆险承保分别为-4.52亿元、-1.46亿元、-4.69亿元、0.36亿元、-0.39亿元。此外,截至2024年三季度末,公司综合成本率为101.83%,超过100%红线。

通常情况下,险企综合成本率高,不仅暴露了在费用控制和风险管理上的短板,也反映了其在业务结构和战略规划上的不足。

对此,有业内分析认为,尽管渤海财险拥有“泰达系”等强大股东,但这些股东的支持主要局限于政策指导和资本注入,缺乏实质性的业务资源和市场渠道支持。对于保险公司而言,真正的竞争力来源于坚实的客户基础、广泛的销售渠道和强大的品牌影响力。若股东无法提供这些关键要素,即便资金充沛,渤海财险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也将步履维艰。与此同时,渤海财险扎根天津市场,地方资源挖掘潜力依然有限。加之天津特有的经济结构和产业布局,进一步限制了保险产品需求的多样性,压缩了渤海财险的成长空间。

战略转型契机?

2024年二季度,渤海财险风险综合评级从C提升为B,成功脱离连续14个季度的“C等生”标签。有业内声音称,这将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渤海财险保险业务发展的桎梏。

目前,渤海财险仍在推动增资引战以保障发展稳健。渤海财险在偿付能力报告摘要中表示,将加强资本管理,继续推动增资引战工作,完善资本应急机制。事实上,渤海财险曾多次启动增资计划。2021年,渤海财险两大股东天津市泰达国际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和天津渤海国有资产经营管理有限公司分别增资1.46亿元和2.14亿元,将注册资本从16.25亿元提升至19.73亿元。2022年,渤海财险再次启动增资计划,拟新增注册资本不超过21亿元,新股东持股比例不超过51.55%。募集资金主要用于补充偿付能力和支持非车险业务发展。截至目前,此次增资仍未有实质性进展。

此外,长期的偿付能力不合格,也影响到了渤海财险个别业务的发展。2024年8月,渤海财险公告称,根据互联网保险业务经营相关监管规定,渤海财险已暂停开展互联网保险业务。根据互联网财险新规,互联网保险公司之外的财险公司开展互联网财险业务,应符合最近连续四个季度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不低于120%、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不低于75%,最近连续四个季度风险综合评级为B类及以上等四个条件。也就是说,渤海财险距离经营互联网财险业务的门槛还需要一段时间。

对于渤海财险而言,面对业绩波动、车险亏损、互联网业务暂停等挑战,新一任领导班子“刘陈”组合该如何应对?南都湾财社将持续关注。

采写:南都·湾财社记者 管玉慧

财经分类资讯推荐

关税战下 中国外贸进出口表现亮眼背后的底气 - 天天要闻

关税战下 中国外贸进出口表现亮眼背后的底气

4月美方挑起关税大战,对我国的外贸企业是一个严峻考验。5月9日,海关总署对外发布了前4个月外贸数据。4月当月,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3.84万亿元,增长5.6%。其中,出口2.27万亿元,增长9.3%;进口1.57万亿元,增长0.8%,进出口双增长的规模,创造了历史同期第二高,带动前4个月外贸整体增长达到2.4%。外贸数据反映的是千万家...
美商家晒关税账单:进口3000美元付关税4600美元 - 天天要闻

美商家晒关税账单:进口3000美元付关税4600美元

高额关税下,美国的小企业主受到严重冲击。来自纽约的埃斯纳尔晒出了他的高额关税账单,账单显示,关税的费用已经超过了他进口商品本身的费用。埃斯纳尔经营着一家男士护理用品公司,他向记者展示了刚刚收到的一笔关税账单,他从中国进口的商品总额大约是3000美元,但由于征收了150%多的关税,他仅关税就要支出4600美元。而...
中国一重陆文俊被查,涉嫌严重违纪违法!去年公司亏了超37亿元,股价下跌 - 天天要闻

中国一重陆文俊被查,涉嫌严重违纪违法!去年公司亏了超37亿元,股价下跌

每经记者:杨煜 每经编辑:程鹏,董兴生5月9日,据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消息,中国一重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常委、副总经理陆文俊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正接受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 在中国一重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一重集团”)官网,陆文俊已被从集团公司领导班子中撤下。 陆文俊同时担任中国一重(60110...
增量政策再出“组合拳”,为中国经济注入更多确定性 - 天天要闻

增量政策再出“组合拳”,为中国经济注入更多确定性

降准降息、设立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发布公募基金重大改革方案……近日,一揽子金融政策发布,进一步稳市场稳预期有了“强心针”。自从去年推出增量政策以来,随着经济形势的变化,我国不断加大宏观调控强度,一....
读懂IPO|胜软科技弃A赴港,会计差错频现,4年4换会计师事务所 - 天天要闻

读懂IPO|胜软科技弃A赴港,会计差错频现,4年4换会计师事务所

本文来源:时代商学院 作者:陆烁宜图源:图虫创意来源丨时代商业研究院作者丨陆烁宜编辑丨郑琳会计差错频现、IPO关键期更换会计师事务所,弃A转港的山东胜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胜软科技”)能否成功叩开港交所的大门?北交所官网显示,2023年
百威亚太,调整蓄势 - 天天要闻

百威亚太,调整蓄势

2025年第一季度,百威亚太在复杂市场环境下展现出战略定力。5月7日,百威亚太发布的2025年首季报显示,公司实现营收14.61亿美元。细究财报细节,百威亚太正通过主动调整蓄力长期增长,短期数据的波动,反而凸显出管理层“以退为进”的经营智慧
提振消费看供给侧:谁真正走进了消费者的心? - 天天要闻

提振消费看供给侧:谁真正走进了消费者的心?

2025年,“提振消费”成为中国经济的关键词。从中央政策到地方实践,从产业升级到消费场景创新,如何让消费者从“不敢买”转向“主动买”,均直接向供给侧改革的深层逻辑——谁能真正读懂消费者的心,才能在多元化需求中精准破题。
关税考验中国企业出海韧性,什么商家受影响最大?谁定力强? - 天天要闻

关税考验中国企业出海韧性,什么商家受影响最大?谁定力强?

作为全球最大的程序化广告平台,TTD(The Trade Desk)的业务覆盖全球225个国家和地区。在当前关税风暴席卷全球的背景下,中国企业出海有何新动向?从服务中企出海的第三方角度,TTD给出一些观察。“关税冲击以来,没有品牌的商家受影响最大。”TTD中国区资深业务拓展总监吴昱霖日前受访表示,和TTD合作的基本上都是根基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