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年初对光伏产业链进行回顾时,2024年冬季的行业周期性波动极为显著,整个光伏行业深陷困境,各企业纷纷寻求应对之策。
彼时,价格战在光伏企业间激烈上演,他们试图凭借低价策略争夺市场份额。但这种做法不仅伤害了自身利益,还致使整个光伏产业链陷入恶性循环。与之不同的是,一些企业选择技术创新作为突破方向,推行差异化竞争策略,隆基便是其中在bc技术领域颇具代表性的企业。
隆基于去年10月推出基于bc二代技术平台的hi-mo x10组件。在当下市场竞争白热化、各行业纷纷聚焦“性价比”的大环境下,hi-mo x10组件定价相比topcon高出0.1元/wp,此定价策略看似背离市场主流趋势,然而市场应用层面却展现出其独特的性价比逻辑。
以福建泉州海爵卫浴有限公司的案例来看,其hi-mo x10分布式电站已成功并网。据该公司负责人肖总介绍,在项目前期,对市场主流的bc组件(hi-mo x10)和topcon组件进行了全面的多维度比较分析后,最终决定选用hi-mo x10,主要基于以下考量:公司屋顶面积有限,期望在有限空间内实现装机容量最大化;自身用电需求较大,追求更高的发电量;同时希望以合理的初始投资获取更优的收益回报。
海爵卫浴屋顶面积为3500平方米,若采用普通topcon组件,装机容量仅能达到0.66mw,而选用hi-mo x10组件则可实现0.7mw,装机容量提升超6%,年发电量增加5.4万度。经核算,该电站建设投入160万元,仅需2.8年即可收回成本,在30年的全生命周期内预计可实现净利润1500万元,相比采用topcon组件可多盈利100万元,其投资价值显而易见。
对于epc建设方,福建新晶隆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林总表示,epc环节重点关注项目利润、运维收益与运输成本。在该公司近期并网的项目中,一万平方米屋顶安装hi-mo x10比topcon新增108kw装机量。以hi-mo x10的epc单价2.2元/w(topcon的epc单价2.1元/w)计算,epc可新增利润15.1万元(计算过程为3595块×42元=15.1万元,其中每块组件新增销售收入128元,即650w×2.2-620×2.1=128;新增成本86元,即650w×0.8-620×0.7=86;每块组件新增利润42元,即128-86=42)。
在运维方面,由于相同面积下安装组件数量未变,但hi-mo x10单块组件功率增加,且电站运维费用按装机容量收取,所以每块组件每年可增加运维收入1.2元,总计30年可增加运维费12.94万元。此外,hi-mo x10由于组件的尺寸没变,单块组件的功率提升30w,单瓦运费还能降低5%,使得组件运输费用相比topcon降低了2300元。
对于着重项目投资收益的资方,hi-mo x10的投资回报表现备受关注。以1万平米的工商业厂房屋顶为例,可安装2500块hi-mo x10光伏组件。从直流装机量来看,topcon约为1.55mwp(620w×2500块),hi-mo x10约为1.625mwp(650w×2500块)。
尽管hi-mo x10初始投资比topcon多21.5万元(0.8元/w×1.625mwp–0.7元/w×1.55mwp),但在收益方面,若年有效光照利用时长为1200小时,同面积下topcon组件年发电量为186万度,hi-mo x10则可达200.8万度,hi-mo x10比topcon多发14.8万度电。
若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模式,以固定电价0.45元/kwh计算,14.8万度电每年可为投资商新增利润6.66万元。由此推算,一万平方米屋顶电站选用隆基hi-mo x10,在30年全生命周期内相比topcon电站可新增近200万元净利润,投资收益高出0.5%,实现了较高的投入产出比。
当前,隆基bc产品的电池效率较topcon高出约1.3%,且这一优势呈持续扩大态势。从国家电投、华能、华电等电力巨头公布的光伏组件采购标段结果得知,隆基bc组件中标价格均在0.8元/wp以上,这充分显示出隆基hi-mo x10凭借其突出的性价比,已赢得国央企的广泛认可,在光伏领域逐步展现较强的竞争力。
在追求客户价值最大化的趋势下,以bc技术为核心的生态圈企业有望在当前激烈竞争的市场环境中实现客户利益最大化。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产能的逐步释放以及市场认可度的持续提升,bc技术在激烈市场竞争中逐渐取得后发优势、推动光伏行业技术革新与产业升级,值得行业持续关注与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