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宣!中国第一个14万亿大省诞生,连续36年居于全国首位

2025年01月16日15:02:06 财经 1675

官宣!中国第一个14万亿大省诞生,连续36年居于全国首位 - 天天要闻

前言

江苏十三太保,广东珠三角!

改革开放以来,广东迎着时代的浪潮高速发展,外贸业、制造业、人工智能全面推进。

官宣!中国第一个14万亿大省诞生,连续36年居于全国首位 - 天天要闻

从中游水平一路向前,从超过了曾经的经济繁荣的东三省,到和江浙两地持平,再到如今,已经连续36年全省生产总值位居第一。

2024年,广东省亨氏再创历史新高,迈入14万亿大关,成为我国首个突破14万亿的大省。

曾经的江苏十三太保被远远的甩在身后,对于东北三省和山河四省等北方城市,广东的经济总量更是遥不可及。

官宣!中国第一个14万亿大省诞生,连续36年居于全国首位 - 天天要闻

遥遥领先

广东省作为我国的经济大省和外贸大省,被称为我国的南大门,是引进西方贸易的经济窗口。

这里四通八达,交通便利,拥有四个机场,多个重要港口在此,承担着海上运输的重任。

教育事业根深蒂固,拥有多个知名大学,如中山大学暨南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等。

官宣!中国第一个14万亿大省诞生,连续36年居于全国首位 - 天天要闻

改革开封之前,广东主要依靠省内资源艰难维持,经济状况也并不突出,改革开放后,广东省从各地引进人才,为广东的经济添砖加瓦。

开放初期,因外贸合作需要循序渐进,广东省的发展也非一骑绝尘,和江苏、浙江以及东北的辽宁相比,稍显弱势。

直到1989年,广东省过关斩将,一度超越江苏省,成为了我国经济大省,经济总量位居全国第一。

官宣!中国第一个14万亿大省诞生,连续36年居于全国首位 - 天天要闻

自此36年,广东经济一骑绝尘,不仅保住了自己全国首位的经济地位,还不断突破自己,创造历史新高。

到了2023年,广东省的经济总量突破13万亿大关,2024年的生产总值更是冲进了14万亿,占我国总生产总值的八分之一。

如果说单纯的数字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并不直观,那不妨以这些实例进行对比。

官宣!中国第一个14万亿大省诞生,连续36年居于全国首位 - 天天要闻

美国最近的洛杉矶山火事件在国际上引起了极大的轰动,因为没有水源救火,加上党派之争,这里几乎沦为了牺牲品。

无数富豪的房子被烧毁,每个都是豪宅,其中的装修可是价值连城。

官宣!中国第一个14万亿大省诞生,连续36年居于全国首位 - 天天要闻

但美国预计山火会造成的总损失才只有2500亿美元,也就是人民币1.83万亿左右,也就只有广东生产总值的七分之一。

而广东不只是省内生产总值排名第一。

广东进出口额今年达到了9万亿,连续39年全国首位,广东海上风电并网容量超过1200万千瓦,跃居全国首位。

官宣!中国第一个14万亿大省诞生,连续36年居于全国首位 - 天天要闻

经营主体更是突破1900万大关,居于全国第一,全省研发经费支出5100亿元,高新企业7.7万家,区域创新能力全国第一。

广东大力发展普惠托育,托育可提供托位数量居于全国首位,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35万亿,连续34年居于全国首位。

官宣!中国第一个14万亿大省诞生,连续36年居于全国首位 - 天天要闻

除了这些,广东的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居于全国首位,在运动会上,广东健儿勇于拼搏,金牌数在全国首位。

那到底是什么让广东的经济能在保持稳定的同时,快速实现增长呢?

官宣!中国第一个14万亿大省诞生,连续36年居于全国首位 - 天天要闻

十大支柱

对于大多数的省份来说,能在一个领域深耕并做出成就已经并非易事。

比如东北,主要就是工业和国防力量,山东是粮食大省,山西是煤炭大省,安徽的工业依靠装备制造业,浙江是深耕旅游业以及新兴的电商产业。

而广东,不仅多个领域全面发展,各个城市之间也是齐头并进。

官宣!中国第一个14万亿大省诞生,连续36年居于全国首位 - 天天要闻

在国内,能和广东相提并论的唯有江苏,素有"江苏十三太保,广东珠三角"之称,但近几年,江苏明显实力减弱。

江苏的主要经济城市有五个,南京苏州无锡常州南通,这都是江苏省内超过万亿的城市。

官宣!中国第一个14万亿大省诞生,连续36年居于全国首位 - 天天要闻

广东的主要有四个,虽然数量上少,但经济总量多,广州深圳的生产总值超过三万亿,佛山东莞超过了万亿,都位于珠三角地区。

四个城市的经济总量,就达到了广东省生产总值的百分之七十。

官宣!中国第一个14万亿大省诞生,连续36年居于全国首位 - 天天要闻

从江苏的发展的来看,江苏去年的生产总值是12.82万亿元,前三个季度增长了5.7%,今年江苏可以突破13万亿大关,但是想要超过广东几乎是不可能的。

广东能够如此稳定维持自己的地位,背后有十大产业维持。

官宣!中国第一个14万亿大省诞生,连续36年居于全国首位 - 天天要闻

这首当其冲的,就是新一代信息技术

广东的多个软件园内,灯火通明的办公楼中,多数都是打着代码,为梦想拼搏的程序员。

他们拥有着全国乃至世界顶尖的计算机技术,这是我国软件的摇篮,更是广东经济的稳定器,无人超越,无人能及。

官宣!中国第一个14万亿大省诞生,连续36年居于全国首位 - 天天要闻

而绿色石化,也是广东的重要支柱之一。

世界绿色石化看中国,中国绿色石化看广东。

广东拥有千亿级的绿色石化集群,在2023年,广东在石化行业共有规模以上企业9859家,营业收入达到19519.2亿元。

官宣!中国第一个14万亿大省诞生,连续36年居于全国首位 - 天天要闻

当然,还有智能家电。

智能家电与新一代信息技术密切相连,通过程序控制芯片,达到便利生活的目的,在今年,广东的智能家电收入有望突破1.9万亿元,

新能源汽车和无人汽车的崛起,也让我国汽车在世界之中拥有了一席之地,广东作为国际贸易的重要基地,乘坐着时代快车,也同样一本万利。

还有广东的先进材料,也十分出名。

官宣!中国第一个14万亿大省诞生,连续36年居于全国首位 - 天天要闻

广东的先进材料包括建筑材料、绿色钢铁、有色金属、化工材料和稀土材料,我国稀土在世界影响极大,广东的先进材料产业也自然不止步于国内。

除此之外还有现代轻工纺织、软件与信息服务、超高清视频显示、生物医药与健康、现代农业与食品产业,不再一一赘述。

广东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领头羊,广东突破14万亿大关,也给予了各省前进的动力。

官宣!中国第一个14万亿大省诞生,连续36年居于全国首位 - 天天要闻

江苏虽略逊一筹,但也在步步紧逼,其他省份虽没有广东省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但也在努力开发城市价值,创造更多经济。

相信在各省的努力下,祖国终将繁荣昌盛。

信息来源:广州日报--经济大省挑大梁!细数2024年广东九个“全国第一”2025-01-15

官宣!中国第一个14万亿大省诞生,连续36年居于全国首位 - 天天要闻

信息来源:深圳卫视深视新闻--首个14万亿大省、首个5万亿城市同日官宣--2025-01-15

官宣!中国第一个14万亿大省诞生,连续36年居于全国首位 - 天天要闻

财经分类资讯推荐

最新,归属净利润最高的103强个股! - 天天要闻

最新,归属净利润最高的103强个股!

序股票名称最新价(元)成交量成交额换手率%归属净利润1工商银行7.01645万45.47亿0.24842亿2建设银行9.06224万20.38亿2.34834亿3农业银行5.42656万35.56亿0.21719亿4中国银行5.53311万
债务重组协议签署及股权解封等,11家上市公司发布重要公告 - 天天要闻

债务重组协议签署及股权解封等,11家上市公司发布重要公告

一、蒙草生态:喜获"绿色长城"建设入场券蒙草生态联合体,以2.04亿元中标内蒙古阿拉善左旗防沙治沙锁边工程,将在蒙甘边境筑起一道抵御黄沙的生态屏障,让"三北"防护林工程再添璀璨明珠。二、领湃科技:储能赛道再落关键一子旗下领湃储能与新疆科汇电
理财公司披露“成绩单”,整体盈利能力提升 - 天天要闻

理财公司披露“成绩单”,整体盈利能力提升

4月30日,兴银理财、光大理财、苏银理财、宁银理财等多家理财公司披露2024年度报告,行业经营情况浮出水面。数据显示,行业整体盈利能力持续提升,部分理财公司净利润增速突破20%。经营数据亮眼从净利润指标来看,股份行理财公司在行业中占据领先地
年轻人如何避免掉入消费主义陷阱? - 天天要闻

年轻人如何避免掉入消费主义陷阱?

在物质丰裕的时代,消费主义陷阱如同隐形的漩涡,悄然吞噬着年轻人的财务健康与精神世界。它通过广告轰炸、社交媒体渲染、金融工具诱导,将“买买买”包装成生活意义的源泉。
衣食住行,哪些价格在上涨? - 天天要闻

衣食住行,哪些价格在上涨?

当前“衣食住行”价格普遍上涨,但涨幅因品类、区域而异,以下是具体分析:一、衣:成本驱动型上涨原材料涨价:棉花价格同比上涨20%-30%,涤纶等化纤原料涨幅超40%,导致服装成本增加。
年轻人该如何避免被消费主义洗脑? - 天天要闻

年轻人该如何避免被消费主义洗脑?

年轻人应通过建立清晰的自我认知、培养理性消费习惯、提升金融素养与批判性思维来抵御消费主义陷阱。以下为具体策略:一、认清消费主义洗脑的核心套路心理操控术价值观绑架:通过广告、影视剧将商品与“成功”“幸福”强行关联(如“爱她就买XX”),让你误
怎样才能让自己一直保持低购物欲 - 天天要闻

怎样才能让自己一直保持低购物欲

保持低购物欲需构建“心理-行为-环境”三重防御体系,以下为结合心理学实验、极简案例及数据的实操指南:一、认知重构:用延迟满足驯化多巴胺30天冷静期法则实施方式:将非必需品加入购物车或收藏夹,设置30天倒计时。若到期仍觉需要,再启动购买流程。